书城传记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10920500000015

第15章 完善自我

在当今这个充满生机、充满阳光和充满竞争的人生大舞台上,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寻求自己的生活位置和体现自身的社会历史价值。

对于具有经营天赋的张文远来说,他在这个社会大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既不是开天辟地、兴国安邦的一代伟人,也不是碌碌无为、随波逐流的凡夫俗子,而是一个实实在在、勤勤恳恳,既具开拓精神而又结合实际、既有超常的智谋而又脚踏实地的实业家形象。他不求名而名扬千里,他不恋财却成为千万富翁,其秘密何在?关键之一: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指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扬帆鼓风,击浪远航,而不是听天由命,或守株待兔,或固步自封。按照张文远自己的说法,是独立思考,抓住机遇,公平竞争,乘势而上。这几句话听似简单,实则不凡,它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强烈的竞争意识。确实,在时代发展中吸取思想的营养,萌生创造的灵感,成为他不断走向成功的秘诀。

应该说,张文远之所以能从一个平平常常的农村青年,成为一位颇有建树的农民企业家,一位成功者,一位强者,其原因还是有赖于他不断通过学习,充实自己,完善自我,实现了思想观念的不断超越。

张文远董事长说:“我个人没有什么高智能资本,更没有什么特殊功能,之所以能干出一点成就,就是善于独立思考,更新观念,认清形势,与时俱进。我常常在想,同是政策,同是一个国度,同是一个炎黄后裔,同是一种历史机遇,人家上海、深圳等沿海地区为什么就发展得快,而北方为什么却比较滞后?归根结底,还是个观念问题。特别是有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在特定的某个历史时期,可以起到很好的社会作用,而在当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潮流中,却为什么会黯然失色,甚至成为淘汰的对象?比如古人说的‘知足常乐’,实际上是儒家中庸之道在物质欲求上的思想反映。在某些事情上,在某个历史阶段,这种思想或许会起到某种平安或超脱的心理平衡作用,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它起到了限制私欲膨胀的作用,成为遏制贪得无厌的劝世箴言,所以有它积极的一面,故不能一概而论。何况在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真正‘知足’过?而且,知足的标准是什么?所谓‘知足’又是和什么人相比较?古往今来,‘知足’的概念也只是从小范围、同级别的人相比较,而不是从长远的、更高层面的人相比较,这无形中便造成了‘画地为牢’,制约人们的追求欲和奋斗精神,成为懒惰的借口。”

他进一步解释说:“比如船在江中,要和江岸两边的山林相比,就觉得船行得很快,要和并行的汽车相比,就觉得很慢。这是个‘动’和‘静’的概念。所以说,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由不满足现状、不满足自己、而激发的为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勇于奋斗精神。而不是停留在现有的成就上,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常言说得好,不进则退,这才符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踔厉精神和进取理念。”

张文远的独立思考精神多从生活细节中悟出真谛,然后用于事业的发展上,这是一条真正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宝贵经验。

1986年前后,张文远每月工资80元,这时正值店张乳品厂走上正轨,稳步发展之际。但是,每月80元的工资,这在当时已是全县职工干部中的最高月薪。一个工作了20年的正牌大学生,月资也不过是58元。因此,就有人对张文远的工资提出异议。特别是和本地乡镇社办企业的一把手相比,要高出百分之三四十。于是,有人便带着质问的口吻说:

“你凭啥一月就拿80元的工资?”

“凭本事!”他理直气壮地说。

“啥本事!论资格,我比你老;论本事,也不比你差多少,为啥你工资高,我工资低?”

“我的创造价值比你大,你应该少拿。”

“那也不是你张文远一个人干出来的。”

“说得对。我们厂每人平均创造价值1万多元,你们人均不到4000,我们比你们的产值高出三四倍,这就说明你没有本事!你资格老,我承认。但资格老却没有本事,所以你月工资50元,还赶不上我们厂的普通工人的工资,你活该!”

对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悻悻地走了。

张文远望着这位同乡的背影,觉得既好笑,又悲哀。他觉得这种地域性的攀比,制约了他的思想,导致他成了真正的坐井观天。他想:你和我相比,显得我的工资很高,但和沿海发达地方相比,还不是小巫见大巫?而且,你为什么只比工资的高低,却不比贡献的大小?如果你能年创造经济效益2万元,月工资过百元,我张文远还为你高兴呢。

张文远的这种思想观念,把业绩效益和工资结合起来,这在当时的北方小县,不能说不是一种超前的意识。他说,其实,我们老先人早就为我们积累并留下了许多颇具哲理的人生经验,只是我们司空见惯,没有很好地去研究、吸收和利用罢了。上面说的这位同乡如果具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具有更加超前的观念,就不会愚蠢到如此地步。自己的工资低,自己不去通过努力、通过创造来提高,却坐在家里害起了“红眼病”,结果会怎么样呢?只能是越害越瞎!但这种小范围、小地域式的比较,只会把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定位到这种低度的标尺上,看不到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再说,村里农民,过去大都吃的是糁子搅团,倘若有人端了一个老碗油泼面,就会有人惊讶地瞪起眼睛。现在天天锅盔干面,白米细面,但谁家要是突然提了几条鲤鱼回来,乡党们又都会惊得瞠目结舌。而提几条鲤鱼的这种生活现象,在城市里却是司空见惯,就像农村人买一把韭菜回来一样平淡无奇。

这就是环境对人的束缚。

张文远就是从这些生活琐事中,悟出了发展企业的大道理。

1990年前后,为了谋求更大发展,张文远一次性投资12万元,彻底重修了奶粉厂的围墙、门楼和道路,为文明生产创造了条件。也为改变奶粉厂环境,提高奶粉厂声誉和知名度奠定了基础。但是,部分老职工却意见很大。说什么有钱修门面,图洋火,为啥不提高工资,不发奖金呢?过日子嘛,能耐活就耐活,能节省就节省,咋竟搞些花架子的事呢!甚至还有个别人想找张文远闹事。

张文远知道群众这些反应后,便召开大会,他说:“加大环境建设力度,这是大气候的需要,是文明生产的需要,是为了更大发展的需要。因为环境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文明程度和企业形象。舍不得投资,或是有钱就分光吃净,这是小农经济思想和典型的农民意识,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具体表现。只有加大投资,改变生产生活现状,树立完美的企业形象,人家才愿意和你打交道。我们的厂房如果破破烂烂,稀稀拉拉,人家躲都躲不及呢,谁还乐意和你谈生意?”他强调说:“人,关键的问题是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跟上形势,才能永立潮头,才能开创新的局面,谋求更大的发展。大家说对不对呢?”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张文远的话使职工们顿开茅塞,豁然开朗。几位老职工笑道:

“文远这人就是跟人不一样,谋事谋得大,看事看得远。”

“文远说得对。过去旅店到晚上也给门上挂个灯笼呢,人家就不知道费蜡?这是为了招徕顾客呢。”

果然,环境一变,厂区显得文明整洁,不但职工们心情舒畅,而且,前来订货的客商也越来越多。不少客商一跨进奶粉厂的大门,优美的环境便使客商心旷神怡,心生好感。高大整齐的厂房,平坦宽阔的道路,争奇斗艳的花园,干净卫生的环境,便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给人一种大事业、大手笔的感触和治理有方的赞叹。有位客商曾经这样说道:

“走进你们厂子,便给人一种文明、清雅、舒适和优美的印象,同时也看到了企业的高大形象和企业的诚信度,更看到了领导人那种高标准、严要求的现代企业家的风范。和这样的企业打交道,我们放心。”

老职工们一听,对张厂长越发的佩服和尊敬起来,说:“张厂长,今后你说咋干就咋干,我们也不再提意见了。”

“那不行!”张文远笑道,“该提的一定要提。只要是为了我们企业的发展,有意见、有想法都可以随时交流。因为企业是大家的企业,不是我张文远一个人的企业。大家的监督,才是发展企业的保证。”

善于思考,不仅使张文远成竹在胸,而且更能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以敏锐的目光审视人生,思考企业的决策。从1990年前后,张文远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由店张奶粉厂到兴平乳品厂,再到兴平乳品总厂,直到后来的凯达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每改一次厂名,都意味着企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乳品总厂在小小的店张镇里,犹如鹤立鸡群,显得特别引人注目,成了当地企业中的龙头,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在小小的天地,在这块儿受制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文明程度、环境影响的情况下,究竟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有多大的发展前景?一想到这个问题,张文远不禁心里一动:如果能把厂部搬到兴平县城,不仅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同时,还提高了企业品位和企业知名度,扩大了发展空间,有利于和先进文化及现代气息接轨。特别是把管理人员迁入县城,由于环境的变化,必将对开阔眼界、扩大视野、提高文化素质、转变思想观念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无疑会增添企业活力,开拓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迁入县城,这对韬光养晦,在无声中发展壮大自己更是上上之策。

这个理念开始萌芽于1989年冬季。但是,由于条件还未成熟,所以他未动声色。又经过整整两年的思考和调整,并请教有关方面专家,方于1993年下定决心,将厂部机关搬往县城。

消息传出,在兴平县城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但在店张镇、在乳品厂内部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的职工干部,言利道弊,各执己见,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当地职工对此决定多持反对意见。主要有两点:一是管理机关搬到县城,使管理与生产脱节,联系不便,首尾分离,岂能正确指挥生产?二是搬到县城,干部和工人之间差别拉大,既影响干部声誉,更不利于团结,又使干部容易染上官僚主义作风。总之,反对意见很大。

同时,由于管理人员大都是从棉绒厂开始创业的老同志,家都住在店张附近农村,都是农民出身的企业干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各家各户都以种地务农为主,店张镇离家很近,下班骑上车子回家,眨眼工夫就到了,便于照顾家庭,不误农活。如果搬到县城,来回30公里,回家实在不太方便。有的干部甚至说道:“咱们一个社办企业,土里土气的半拉子工人,跑到县城里干啥去?”还有的人认为,这是赶时髦,讲阔气,图洋火,弄不好,厂子非垮不可!原来曾向张文远说的“今后你说咋干就咋干,我们不再提意见”的老职工们,一碰到实际问题,便把以前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了。

听到这些议论,张文远并不生气,因为这完全是个思想观念问题。难道“革命”只能在农村,不进城市?况且,他早就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发展靠工业,工业发展在城市,城市才是经济发展的广阔天地。

经过一段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大部分员工从不理解到逐渐理解,认识到把企业管理机关搬到县城,信息灵通,更有利企业的发展,更利于管理干部接受现代文明气息,开阔眼界,改变观念,提高素质。

张文远得到绝大多数职工干部的支持后,便开始了搬迁前的筹备工作。首先是征地和整体规划。他没有去求领导,更没有去走“关节”,凭着一贯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刻苦攻坚的精神,在县城西关的黄金地段,征地十亩,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很快办完了所有手续。

单纯地将管理机关搬到县城,不符合张文远的整套计划和拓展事业的基本思路。他要充分利用这次搬迁,进一步和发展企业的总体规划挂钩,培植企业的造血功能,拉大经济增长。所以,整个计划分为两大主体:一是办公大楼,一是凯达宾馆。

1995年开始动工,总投资800余万元,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除建起一座3层10间的办公大楼外,又建起了一座幽雅、华贵、休闲、舒适,在兴平市首屈一指的大型宾馆。

该宾馆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主楼高6层,有60个房间。其中标准间37间,并设有一套间、三套间。各房间均设有空调、暖气、卫生间。餐饮部共有两个宴会厅,一次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有各种规格会议室4个,设施齐全。大型娱乐中心兼有卡拉OK厅、舞厅、酒吧、茶座于一体的多功能设备以及顾客购物服务中心等。此外,宾馆内还设桑拿浴、美容美发等。

凯达办公大楼和凯达宾馆的落成,为凯达的腾飞起到了积极作用。宾馆不仅华丽、舒适,视野开阔,服务周到,提升了企业品位,显示了凯达乳品公司的雄厚实力和发展后劲,并为凯达参与社会交流,广泛联系客户,接待八方贵宾以及联络各界感情,搭起了一座理想的平台。同时又直接参与当地的服务行业,为凯达公司也为兴平建起了一个文明窗口,又为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开辟了新的途径。

事实证明,事业的腾飞,首先是观念的更新,而观念的更新,又促进了事业的发展,对此,张文远深有感触。他说:

“什么是观念?观念就是感觉的综合和提升,就是对某种事物的客观认识,它是思维转换的结果。只有认识新,观念才新,认识落后,观念肯定落后。所以,观念对一个人的生活、思想、心态和事业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就是张文远董事长对观念的深刻理解。

当然,观念还有个不断更新的问题。因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随着社会进步、环境变化,人的意识和观念也会发生变化,这也是客观存在,张总对此亦有深刻的体会。

凯达公司办公系统搬到县城办公以后,首先是管理人员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很快改变了管理人员认识事物的角度,开阔了视野,思想意识上有了一个新的参照、质的飞跃,这是最大的收获,也是成事之宝。与此同时,许多管理人员渐渐改变了自己原来的那些落后习惯,言语、行为不断向文明化发展。正像张文远曾向笔者说的那样,过去,凯达人是坐井观天,现在则是站在新高点观天下。心胸不一样了,起点不一样了,视野不一样了,气度和志向也不一样了。归根结底,观念变了。

从此,凯达步入了现代文明企业的行列,不再是过去那种小本生意式的乡村手工业者。但是,张文远并不满足,随着视野的提升,观念的不断更新,他又有了更大的设想:把凯达公司总部搬到大都市——西安!

人常说,万事开头难。经过千辛万苦,把厂部由农村小镇店张搬到经济繁荣的县城,这一步迈得非常艰苦,但事实上却迈得极为有力,极具跨越性和震撼力。可谓一脚落下,全县震动。兴平50多万人口,谁不知道张文远“争得很”。如果说在此之前张文远已有较大影响,而一脚跨进县城的壮举使他成了一时颇具轰动效应的新闻人物。而现在又要把总部搬往西安,岂不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么?岂不是更加显示了张文远的雄心壮志和大略雄才吗?于是,他成了兴平企业界的“常胜将军”和“开路先锋”。

说怪不怪。由于有第一次成功的搬迁,大家对张文远的这次决策深信不疑,所以,这次搬迁比第一次搬迁就相对容易多了。

决定了就干,这是张文远的一贯风格。通过在西安反复考察,凯达集团终于在西安西郊丰登路的一段黄金地段“安营扎寨”了。

西安并非百里小县,一切都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和周围环境相协调。于是,他投资近千万元,租赁了一座大型酒楼,又经过彻底改造装修,命名为“凯达丰盛大酒店”。

这是张文远又一壮举!

记者采访张文远董事长时,问道:“你们将凯达总部办公机关搬到西安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接近现代文明气息,谋求更大发展。”

“您觉得在大城市发展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人才市场广阔,信息量很大。”

“大城市对你们这些中小企业有没有负面影响?”

“当然,”张文远说,“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但大城市的正面影响是它的主流。”

的确,在引进人才、强化科学管理方面,张文远早就走在前列。他曾先后在各大院校、人才市场招聘优秀人才。但因招聘的专业人才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开基元勋”,成为公司新骨干,于是,一些老同志意见很大,说什么的都有。张文远却态度坚决,不为所动。他知道人才是企业的血液,没有人才,企业就不会有大的发展前途。他对那些有怨气的老职工、老干部们说道:

“你们能把石头背上山,只能说明你们有志气,有信心,肯出力,能吃苦。可是,你们却不能把卫星放在天上!这是因为你们缺少文化,更缺乏科技知识,适应不了高科技时代的发展需要。所以,没有现代意识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注定要被时代所抛弃。”

为此,张文远较早地便采取了“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招工新举措。第一批在125名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考生中,录取了40名。1985年在应考的45名高中毕业生中,录用了13名。第三批是在1990年初期,去西安乡镇企业大学招聘了10名大学生。1999年10月,又以企业家的胆略,毅然辞去总经理职务,高薪招聘总经理等一批中高层管理人才,使凯达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一个人的观念,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本人的综合素质。张文远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不断完善自我,在他年近40的时候,报名上了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日以继夜,如饥似渴地刻苦学习。到1987年,42岁的张文远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大专文凭。

由于他整天忙于工作和学习,根本无暇顾及家里。母亲患了癌症,按理他应该陪伴母亲,尽尽做儿子的孝心,可他连回家看一看高堂的时间也有限。他除了忙于料理企业的各种事务外,又报考了北京经济函授大学,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取得了第二个大专文凭。

1992年,县上搞企业股份制试点,国家政策刚一出台,张文远就立刻意识到这是国家为企业独立经营创造了一个极佳的发展条件。于是,他立刻跑到县上,找到市上,在别的企业家还没有意识到股份制的优越性、还在犹豫之际,张文远已经争得了全县第一个股份制企业试点单位。

根据国家股份制条例有关规定,张文远邀请了县体改办、银行、经委、乡镇企业局和县上、镇上有关领导同志,开始了清产核资和界定产权工作。首先把企业全部资产分为社会股、个人股、企业股(企业的积累部分)。把个人股又按照每个职工的职务、工龄、贡献大小计分,以分代股,直接分配到人,将原“兴平乳品厂”改为“凯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接着,公司召开了选举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重新选举了企业董事长,张文远以全票当选为公司董事长。

1993年是股份制公司第一年以投股分红,在持股职工中,最多的一人分红上万元,最少的也拿到5000元。

这是乳品厂在产权和分配上的一次大转折。

1994年,国家又颁布了《公司法》。咸阳市经委要张文远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重新申报。但张文远认为自己的企业已经成了股份公司,重新申报没有多大必要,便把这件事情没有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直到1998年,方才重新申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省工商局注册,当时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

成立股份公司,从体制上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独立自主,依法经营,为企业能够机动灵活地制定决策、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对于筹集和调用资金,实现企业内部机制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1998)248号文件,正式批准设立陕西凯达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要发起人——兴平凯达公司是一家集乳品制造、餐饮娱乐、商贸建材于一体的实业性公司。公司组建以来,连年以27.8%的速度递增。截至1998年底,公司总资产经省体改委委托,陕西会计事务所、陕西秦军会计事务所以及西安市涉外经济律师事务所资产审计、评估,法律公证书所呈:该公司总资产32909297.54元,净资产29090778.27元,负债率仅为0.18%。公司步入既无外债(三角债)又无银行贷款的良性运转态势。尤其是1998年在整个市场疲软、销售看淡的背景下,凯达公司的主导产品“桂花”牌奶粉不仅稳占西北原有市场,而且拓展到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广大地区,销售额比同期增长20%,创历史最高记录。

与此同时,凯达宾馆以其优质的服务和舒适优雅的环境特色,雄立于当地酒店之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司先后荣获咸阳市先进企业、陕西省先进企业、陕西省TQC质量合格企业、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团体单位、国家农业部质量达标企业等20多个光荣称号。公司法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文远系咸阳市人大代表、政协常委、省优秀企业家、中国保健协会常务理事等,先后被评为县、市劳动模范。

有几个一直跟着张文远创业,并为企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职员,颇有感触地向笔者说道:

“我们凯达能从一个负债累累的乡镇企业,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8000万元,具有两个现代化宾馆、三个乳品厂、一个经销公司;能从一个农村小镇搬到兴平,又从兴平县城发展到西安这个大都市;能从榨油轧花发展到年产‘桂花’牌奶粉5000多吨,这些都得益于张文远董事长的深谋远虑和创业精神,得益于他的正确决策和适应于形势发展的思想观念,也得益于他的励精图治和无私奉献精神。可以说,没有张总,就没有今天的凯达;没有张总,更创造不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这就是职工们的心声,也是职工们对张文远董事长的公正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