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代文宗:韩愈
10919100000031

第31章 君主佞佛,犯颜上疏

韩愈自元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被任命为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正月十四日便被贬为潮州刺史,他在刑部侍郎任上只有一年时间。此次被贬谪,乃因为他写了一篇《论佛骨表》,触怒了宪宗。

唐代中叶以后,天子大多佞佛。德宗听说岐州无忧王寺(即法门寺)中有佛指骨寸余,便取至宫禁中供养,然后送还寺中。宪宗也有乃祖之风,佞佛成癖。所谓佛骨,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指骨,又叫佛舍利。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此物,被信奉佛法的各族人分送四方供养,法门寺佛骨便是其中的一部分。此骨藏于该寺护国真身塔内,每逢30年一开,至元和十四年恰值30年之期,因此有迎佛骨之举。

这年正月,宪宗命宦官杜英奇携宫人手持香花,把佛骨从法门寺迎入大内,供奉3天之后,又送回佛寺。宪宗晚年更加崇信佛、道,又笃信神仙。他曾在元和十三年(818)十月颁布求方士的诏书,得到了一位叫柳泌的人。柳泌信口胡诌,说要到天台山采灵芝炼长生不老之药,宪宗竟信以为真,荒唐地任命柳泌为台州刺史。一个毫无从政经验的江湖术士被任命为封疆大吏,理所当然地引起谏官的谏诤,但宪宗不恤人言,一意孤行。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宪宗佞佛,便有很多人效尤,上自达官显贵,下至市井细民,莫不争相崇奉佛道,瞻仰施舍,惟恐不周,有人把财产全部捐献给寺院,以表示自己的虔诚。

韩愈本来就讨厌佛、道两教,早年就写有《谢自然诗》,宪宗迎佛骨后,他马上写了《华山女》一诗。当时长安举城欲狂,城内纵贯南北的朱雀门大街上到处都有讲经的和尚,他们又是敲钟,又是吹号,一直闹到宫廷里去。和尚们大肆宣扬因果报应学说,劝导人们皈依佛门,听讲经的善男信女多得像浮萍一样拥挤在一起。甚至道士们为了拉拢信众,改让女道土粉墨登场,身着冠帔,显得明眸皓齿,艳若桃李。这样装束果然招徕了不少听众,宫廷也骚动了。韩愈对此忧心忡忡,思虑再三,写了《论佛骨表》,呈送给宪宗。

在这篇奏疏中,韩愈指出,佛是夷狄之法,自黄帝以至禹、汤、文、武,皆享寿考,百姓安乐,而当时并没有佛教。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结果是乱亡相继,国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诸朝,事佛甚谨,年代尤短,梁武帝在位48年,先后3次舍身佛寺,后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灭亡。事佛求福,反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百姓愚昧,易惑难晓,见陛下如此,以为真心事佛。天子乃大圣人,犹如此虔诚,百姓是何等微贱之人,岂敢爱惜身家性命……请以此骨交付有关部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

在表文的最后,韩愈动情地说:“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在朝野一片佞佛的喧嚣声中,韩愈以一人之身,旗帜鲜明地批判佛教,这种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韩愈在奏章中说,佛法之事,中国的古代本来没有,只是到了汉明帝时才从西域传了过来,又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寿命都不长。这下可不得了,宪宗皇帝大为光火。

不过,宪宗最终能免韩愈一死,只是把他贬往潮州当刺史,已经是韩愈不幸之中的万幸了。裴度在韩愈命悬一线之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极力为他说情辩驳,最终说服宪宗,减轻了韩愈的刑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