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说的是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呢?既然欲望多不能刚,自然无欲则刚。
“欲”不仅仅是指人们想的东西,包括好的坏的,扩大了说,指人内心对外观世界的一切的感知和反应。
古代庙里的人们看见风吹幡动,小和尚说是风动,居士说是幡动,而老和尚说是仁者心动。老和尚说仁者心动是指风动也好,幡动也罢,这些说法不同,但都是人的心里反应,所以说是“心”动。“心”动了,人的“欲”就产生了。只要能够感知外界,对外界有反应就会有意识,有意识就会产生“欲”,“欲”最终来源于人的意识。
所以说,只要人活着是一个正常的人,是避免不了“欲”的。世界上或许只有像植物人那样,不知冷暖、饥困的人才不会有欲。但是,如果没有外人的照顾,他们又是不能生存的,人都不存在了又谈什么“欲”呢?世上最绝对的事情就是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所以人不可能无欲。这里说的“无”只能说是少而已,至于少到什么程度,最多只能是接近于无,用数学上的术语说也就是无穷小。对于我们这些俗人来说,也就是遇事而安,顺其自然。
“刚”不是刚强,其实是指自信。人有了自信心,有底气,做事才会从容不迫,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才更容易实现目标,接近成功。
“无欲则刚”就是说人遇事的时候,不闻不问,不想前因,不计后果,一切顺其自然。把事情看得轻了,自然就会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了。无所求当然也就“刚”了。对我们俗人来说就是不要想的太多,顺其自然,让事情朝着它自己的方向发展。想的少,做事就会少了许多羁绊,然后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更能接近成功。
鲁迅先生说,有时候歇了稿子改来改去,最终不知道怎么样才好,于是把它放一放,过些时候再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或许到那时就能拿定主意了。个人而言,当你想起某些东西,恨不得马上就得到它的时候,不妨暂时放一放,冷处理一下。过段时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或许你能看得更清楚,把握更大一些。扩大些,人一生要经历很多东西,但是同时会失去更多更多的东西,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世界是无限的。你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想着能和你一样多好啊。
无欲则刚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对于我们凡人,无法追求无欲则刚的境界,但可以追求一种相对的境界。当你在处理某一件事情时,在这件事情上不要有什么想法,这样处理问题时你就会无欲则刚——一种公平的处理状态——别人无法诱惑你威胁你。
那我们活着为了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理想社会、犬儒主义的个人生活,还是仅仅活着而已。现代人的主流思想是享受生活,可回首看去,我们究竟是在享受生活吗?没有,我们总是在不断的被外来的意志所影响,我们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孤舟,漂泊不定。人是天生的欲望狂,每个人都有无休止的欲望。无欲则刚也只能是理想。
人生的悲哀也在于此,我们无法超脱这太多的束缚,即使有朝一日我们真的一翅冲天,飞出这些束缚了,我们也会发现,自己再也不是从前的自己了,失去的已经失去,再也无法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