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睡眠障碍一本通
10911700000041

第41章 睡眠尖叫不容小觑

睡眠尖叫常出现于两种睡眠行为障碍,一种是夜惊,另一种是梦魇。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梦魇与夜惊的鉴别要点为:夜惊的惊恐表情,怪声的喊叫,以及自主神经发放(心搏和呼吸增速、流汗、瞳孔散大、面色苍白)都极为显著,使旁观者触目惊心,而本人却什么也不知道,事后没有记忆。梦魇是做梦者自己从噩梦中惊醒,感到非常害怕,但是别人却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动静。夜惊吓着别人,梦魇吓着自己。

认识夜惊

夜惊从睡眠脑电图来看,常发生在非眼快动睡眠的第四期内,常见于儿童,多在入睡后15~30分钟出现。儿童在睡眠中突然哭喊、惊叫,两眼直视或紧闭,手足乱动,有时从床上坐起或跳到地上。表现极度恐惧、出汗、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其内容往往是反映过去恐惧的情感体验。在外人摇喊下需经几分钟才能唤醒,如未被唤醒,次日晨对发作情况不能回忆,一般发作持续20秒左右。夜惊多见于3~5岁儿童,发生率为1.5%~2.9%,大多数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愈。也有少数儿童超过12岁,成年人多见于脑部的占位性病变,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在过度疲劳或遭遇应激时容易诱发夜惊,保持足够的睡眠,可使情况好转。有夜惊的儿童应避免白天过度兴奋、劳累,合理安排生活,消除影响睡眠不安的各种因素,养成按时睡眠的好习惯。如果夜惊频繁发生,应找专科医生诊治。诊断本症应排除热性惊厥和癫痫发作。

除此之外夜惊症还有以下特点:

(1)反复发作的在一声惊恐性尖叫后从睡眠中醒来,不能与环境保持适当接触,并伴有强烈的焦虑、躯体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及出汗等),会持续1~10分钟,通常发生在睡眠初1/3阶段。

(2)对别人试图干涉夜惊发作的活动相对缺乏反应,若干涉几乎总是出现至少几分钟的定向障碍和持续动作。

(3)事后遗忘,即使能回忆,也极有限。

(4)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痴呆、脑瘤、癫痫等)导致的继发性夜惊发作,也需排除热性惊厥。

爱心提示

睡行症可与夜惊并存,此时应并列诊断。必要时可以做多导睡眠图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了解梦魇

梦魇:夜惊与梦魇是睡眠行为障碍中发生的两种不同现象。两者均发生在儿童期,在3~8岁的儿童中,约有1/4的儿童会有夜惊或梦魇的经历。上面已经介绍夜惊的发生时间,是处于睡眠期间内的非快眼动期的第4期。阶段4是深睡期,深睡期内是不会做梦的。而梦魇即俗称的做噩梦。所以夜惊与梦魇不同。夜惊通常多发生在睡眠后的一小时左右;而梦魇通常是在黎明前发生。对梦魇者进行睡眠脑电图检查发现所处的睡眠阶段,正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梦魇时可以确定是正在做噩梦。儿童醒后也多半能记得梦中情境。梦魇与儿童日间情绪压力有关,如果压力不能解除,使儿童难免形成心理焦虑与恐惧,从而引发梦魇。如果发现儿童一再出现梦魇现象,除注意儿童日间生活和帮助缓解各种压力外,必要时应带儿童去看专科医生。在我国医生应用的梦魇诊断标准之一介绍如下:

在睡眠中被噩梦突然惊醒,对梦境中的恐怖内容能清晰回忆,并心有余悸。通常在夜间睡眠的后期发作。

(1)从夜间睡眠或午睡中惊醒,并能清晰和详细地回忆强烈恐惧的梦境,这些梦境通常危及生存、安全,或自尊。一般发生于睡眠的后半夜。

(2)一旦从恐怖的梦境中惊醒,病人能迅速恢复和完全苏醒。

(3)病人感到非常痛苦。

爱心提示

梦魇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发作频繁者,应了解其心理因素,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治疗,同时进一步检查有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哮喘、消化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