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寒冰走苏东
10910200000007

第7章 战争与政治之岛——克里米亚

乌克兰的南部有一个深入黑海的半岛,它就是克里米亚,俄语叫克里木,面积有两万五千多平方千米。我想往克里米亚半岛已久,但不是因为人们通常公认是它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宜人的气候条件,也不是因为这里有普希金和契柯夫的故居或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的足迹,而是因为它身上凝聚的那些政治含义和政治文化积淀。我从基辅乘火车到敖德萨,再从奥德萨到辛菲罗波尔,然后乘汽车先到塞瓦斯罗波尔和雅尔塔,转了大半个克里米亚。在这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了一个历史的和现实的政治之岛。

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

比如,敖德萨。它有“黑海珍珠”,是克里米亚西南部的港口城市。它始建于古希腊,而最终成型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把它建成了俄国通向黑海的窗口。除了普希金文学纪念馆之后,敖德萨最有名的地方当属修建于19世纪30~40年代的一段上宽12.5米下宽21.6米一段台阶。俄国1905年革命时,波将金号战舰起义的水兵就是在这里被镇压。为了纪念这一事件,这段台阶后来被称为波将金台阶,它也成了敖德萨的一个著名景点。1925年,有俄罗斯“电影之父”美誉和蒙太奇的发明者谢尔盖·爱森斯坦根据这个故事导演了电影《战舰波将金号》。

再比如,塞瓦斯托波尔。这个古老的海滨小镇,这个曾属于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共同的“英雄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历史厚重,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在这里修建了海伦奈斯殖民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在希腊语中就是“高海拔的城市”。遗址的面积很大,从大小石头堆积而成的残垣断壁中,可以看到这里曾经有过的圆柱神殿,有半圆型的剧院。透过它们,你还可以想象到当时这里曾经有过的繁荣,据说当时的哥特人、哈扎尔人等游牧民族都把这儿当作中转站,东西方各种色彩的商品这里都有。不过,说克里米亚是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可不光体现在海伦奈斯。在古希腊之后,又有东西方不同民族占据过克里米亚。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就是有成吉思汗血统的鞑靼人在这里建立的克里米亚汗国。这个汗国是15世纪从统治罗斯人300年的钦察汗国分裂出来了,盛极二百多年。18世纪内部发生内乱,1783年被沙俄国所灭,后者在这里建立了军港和要塞。由于担心俄国依托克里米亚向巴尔干渗透,1853年,土耳其、英国、法国和撒丁王国先后对俄国宣战,著名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抛开这场战争的性质和结果不谈,单是抵抗了英法土等国军队349天就足以说明塞瓦斯托波尔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这种传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得到了再现,塞瓦斯托波尔的军民奋战了250个日日夜夜,虽然最终没能守住阵地,却重创了德军。

不难理解,塞瓦斯托波尔连同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对俄罗斯来说意味着什么。二战结束之际,苏联最高苏维埃命名的十三个英雄城市中,小小的克里米亚半岛就占了两个,塞瓦斯托波尔和敖德萨!然而,在以后的岁月中,克里米亚却逐渐远离了俄罗斯人。1954年,为了纪念乌克兰的哥萨克人与俄国结盟300年,在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的主导下,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共和国,理由是它同乌克兰地域接近,经济和文化联系密切。俄罗斯人心里虽然不高兴,好在肥水没流外人田,乌克兰毕竟还是苏联的一部分。可是,苏联解体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克里米亚半岛完成归乌克兰了。功名显赫的黑海舰队开始时变为俄乌联合舰队,两国共同指挥。1995年舰队一分为二,但乌克兰将自己份额的一多半折价卖给了俄罗斯。后者虽然继承的大半个黑海舰队,可是却没有立足的基地,只好租用乌克兰的。它不仅每年要付昂贵的租金,而且随时都有被赶走的危险。如今的塞瓦斯托波尔成了俄乌关系中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

三巨头聚会之地雅尔塔

在体现克里米亚半岛的战争和政治性方面,雅尔塔最典型。比较地看,敖德萨的政治影响所及主要是俄国自身,塞瓦斯托波尔的政治影响所主要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可雅尔塔的政治影响所及却是整个世界性的。

传说12世纪几艘从君士坦丁堡驶出的希腊船只在黑海遭遇风暴,迷失方向。在无望之际,船员突然透过喷射欲出的阳光看到绿树覆盖的海岸,高呼“雅洛斯”,意为“海岸”,雅尔塔的名字也由此音译而来。由于依山傍海,气候宜人,雅尔塔成了著名的疗养胜地。这里有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夏天避暑的利瓦季亚行宫,有沙俄时代雅尔塔市政官员米哈伊尔·沃隆茨奥夫伯爵建造的阿卢普卡宫殿,还有德国富商在海边峭壁上旅馆燕子堡。然而,使雅尔塔留名史册的却不是这些,而是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这里的会谈和他们划定的世界格局,即所谓的雅尔塔体系。

划定半个多世纪世界格局的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也被称为“三巨头”,有关他们雅尔塔会谈的前因后果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的趣事秘闻用汗牛充栋毫不为过,出自来此任吊的名人特别是从事外交工作的名人的感言、游记也有许多,当时发生的一切几乎都大白于天下。概括地说,早在1944年7月,罗斯福就正式提出举行三国首脑会议的建议,丘吉尔附和并建议将苏格兰作为会议的地点。两个月之后,斯大林才做出同意举行会谈的回应,但委婉地提出会谈地点只能在苏联境内。经过反复地讨价还价,会谈最终决定于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在如今的雅尔塔,游人必定要参观的景点之一就是三巨头会谈之地利瓦季亚宫。罗斯福就下榻在利瓦季亚宫,丘吉尔住在离此地有五公里远的阿卢普卡宫,斯大林则住在他们之间的约瑟波夫宫。会谈之所以被安排在利瓦季亚宫,主要原因之间是照顾罗斯福不太好的腿脚。因此,利瓦季亚宫在雅尔塔的名气最大。在一楼的一个大厅里,三巨头会谈使用的圆桌和椅子还按原样摆放着。桌子正中间是三国的国旗,桌子周边摆放了21把椅子。三巨头坐的是比其他木制椅子宽一些的沙发椅,两把沙发椅之间有六把木椅。也就是说,围在这张桌子进行会谈的每方是七个人。在这个大厅的里面,是一个更大的长方形会议室,四边的墙上有许多当时的会谈的照片和文字说明。除了会谈大厅之外,游客还可以参观与之相邻的罗斯福当年的会客室、寝室及餐厅等。其中,会客室有再现罗斯福和斯大林会谈的场景。一般的游客到这儿打一晃就走了,有导游的团队逗留也不会超过十分钟。我左顾右盼,东照西拍,反复折腾用时也不超过二十分钟。阿卢普卡宫更吸引人的是巴洛克式的建筑,巨大的石狮雕塑和面向大海的花园。至于约瑟波夫宫,它的名气最小,能看的也只有斯大林的起居室、餐厅等等,一般的游客没有兴趣去的。

然而,雅尔塔直接的意义却不在于这些宫殿和宫殿里边的桌椅板凳,甚至不在于三巨头本身。他们在这里的讨价还价以及达成了共识将雅尔塔的政治含义扩展成全球性的,其影响有的延续了半个多世纪,有的到今天也很难说完全消失。比如,除了人们熟知的打造出美苏主宰世界的两极格局,中东欧国家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外,美英为换取苏联对日作战而拿中国和日本的利益为筹码的做法,不仅影响到了40~50年代的中苏关系,甚至一直制约着苏联(俄罗斯)同日本的关系。另外,在三巨头雅尔塔会谈过程中,强权政治和牺牲别国利益的另类绥靖政策可以说是一条主线。这个阴影在很大程度上至今还笼罩在当今的国际关系当中。

其实,克里米亚所承载的政治还不止上述那些。比如,1991年苏联“8.19政变”发生时,戈尔巴乔夫就被软禁在克里米亚半岛福罗斯别墅里,“福罗斯之谜”因而也留给了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环绕克里米亚的黑海湛蓝清澈,美得让人难以形容。起伏不定的丘陵与高山,成片的葡萄园,红得失真的苹果,这里的大自然是那样的朴实。然而,历史留给克里米亚的却是战争的和政治的重负。海伦奈斯遗址上的圆柱与残墙断壁,向人们呈现着它们饱经的历史苍桑,美丽的黑滨时不时掀起人类各种争斗的波涛,大大小小的宫殿记载的是一笔笔政治交易。从古到今,阳光明媚、海水清澈的克里米亚似乎都不是一个真正的休闲场所。想到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克里米亚的港口和水道(刻赤海峡)之争,想到北约的触角已及乌克兰,行走在多少已有破败之相的克里米亚半岛上,我心里不由得充满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