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实用心理学(Ⅱ)
10909100000038

第38章 婆媳矛盾的心理原因及调适

婆媳矛盾的心理

在家庭关系中,最为敏感的就是婆媳关系,婆媳之间最容易产生矛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婆媳矛盾的产生有哪些原因呢?

(一)个性心理

婆媳原来生活在各自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在思想观念、脾气性情、生活习惯和饮食嗜好等方面会有很多的不一致。现在突然生活在一起,要改变各自的思想观念、脾气性情、生活习惯和饮食嗜好等来适应对方,这是不易做到的,难免会发生矛盾。

(二)代沟心理

婆媳是不同的两代人。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很多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差异,这就会导致婆媳发生矛盾。另外,婆媳又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较多的接触。如果双方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以及教育目的不一致,矛盾就更容易发生。

(三)人际心理

在家庭人际关系中,婆媳关系是唯一不属于亲子关系的人际关系,因而在人际心理方面一旦发生矛盾,不像亲子关系那样能较快消失或毫不介意。偏偏就是这样的两个人,要有更多的交往。媳妇未进家门前,家务大都由婆婆主持。媳妇进门后,要与婆婆分管家务,甚至主管家务,双方在安排日常生活等问题上,难免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

(四)补偿心理

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当惯了媳妇的女人,一旦成为婆婆,难免会有“补偿心理”产生,往往会以自己的婆婆曾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儿媳。

(五)嫉妒心理

在有的家庭中,母亲与儿子的心理关系是极其微妙的。生活就是如此,母亲一手把儿子拉扯大,付出了大量的辛苦和爱,期望儿子长大后能给予她爱的回报,希望独占儿子的爱。儿子娶了媳妇后,小两口甜甜美美、互敬互爱,虽然原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母子相依相融的美妙图景被打破,为母者从心理上就极易产生失落感,从而产生对媳妇的嫉妒心理。因为儿子将爱给了他的媳妇。一旦儿子结婚,如果儿子再对母亲稍有冷淡怠慢,母亲便会将儿子的过失全部归咎到媳妇身上。

(六)更年期心理

一个女人成为婆婆之时,大多正处在更年期前后。这一时期往往易烦躁、恼怒,与一般人都较难相处,与媳妇这一特殊对象相处,自然就更容易生出事端了。

婆媳矛盾的心理调适

只要积极调适,婆媳一样能够融洽相处。一般说来,婆媳关系中婆婆是主导方面。那么,就婆婆方面说,怎样主动调适婆媳关系呢?

随着新媳妇的进门,婆媳两人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母亲变成了婆婆,姑娘变成了媳妇。在角色变化的初期,婆媳矛盾极易产生,因此,做婆婆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一)适当降低期望水平

决定人情绪感受的主要因素是人原来对某事物所抱的期望值,就是说,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绪冲突越大。因此,对媳妇期望值不要太高,这样可以少一些失望,多一些意想不到的欣慰。

(二)经常进行心理换位

心理换位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在人际交往中对所遇到的问题,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行为动因,不以自己的心态简单地看待问题。就婆婆方面说,就是“将心比心”,用当年自己做媳妇时的心情来理解和体谅自己儿媳的难处,用待女儿的心情待媳妇,彼此增进理解,对儿媳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疼爱。当然,对媳妇也不要热心过头,以免媳妇产生干涉限制之嫌。

(三)防止感情混淆,应注意防止在心理上把爱情与亲情混淆

儿子与媳妇之间的爱是异性间的情爱、性爱,与儿子对母亲的敬爱、疼爱非同一种情感。这两种情感互相不能替代,也不是你增我减或此消彼长。所以,做婆婆的不要去吃媳妇的“醋”,更不要有意无意地去干涉甚至破坏他们的情感生活,而应为小两口的和美相处而高兴。再说,现代人的情感生活相对外露,他们不在乎他人的存在,也不避讳他人。长辈对他们之间爱的举动不必看不惯,更不要妄加评论。只要他们过得好,做长辈的就应该高兴才对,要从内心深处摒弃那种狭隘的情感。只有这样,长辈们才能与儿媳和睦相处,长辈自己也活得开心,过得顺心。

(四)不妨装聋作哑

在人际关系中,常常会出现传递信息的失真现象。

一是说话的人未必能很好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二是经过中间传递时,传递者又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信息进行主观加工。信息的接受者所接收的信息与信息的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常常会有出入,甚至会完全走样。所以对媳妇所说的一些不利于婆媳关系的话,特别是那些间接听来的话,最好是左耳进右耳出,权当没听见,也不要往心里去。对邻居间长舌妇的搬弄是非,更不要轻信。

当然,良好的婆媳关系要靠婆媳双方共同营造,做媳妇的自然应该努力做好自我调整。不过,一般来说假如婆婆能做到这些,就会有一个婆媳和睦的家庭氛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