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实用心理学(Ⅱ)
10909100000013

第13章 让我一次说个够――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的实验

在美国芝加哥市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它具有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的情绪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了解决问题,工厂一直在竭力地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一系列研究试验。这一系列试验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个“谈话实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由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累种次数达两万余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一律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为什么?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诸多不满,一向无处发泄。“谈话实验”使他们这些不满的情绪得到了充分地发泄,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或称为“宣泄效应”。通过人们尽情地宣泄抱怨和意见,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霍桑效应的案例

美国《读者文摘》刊登过一篇文章:一天深夜,一位医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妇女打来的电话,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恨透他了!”“他是谁?”医生问。“他是我的丈夫!”医生感到突然,于是礼貌地告诉她:“你打错电话了。”但是,这位妇女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说个不停:“我一天到晚照顾四个小孩,他还以为我在家里享福。有时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却不肯,而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谁会相信……”尽管这中间医生一再打断她的话,告诉她,他并不认识她,但是她还是坚持把自己的话说完。最后,她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医生说:“您当然不认识我,可是这些话已被我压了多时,现在我终于说了出来,我舒服多了,谢谢您,对不起,打搅您了。”

霍桑效应的分析

人的一生中会产生许多意愿、情绪,而最终能实现或满足的却为数不多。压抑,克制意愿和情绪,会在心理上积蓄能量。虽然它可以通过别的途径转移,却不会被直接消灭。人们在压抑、克制阶段往往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如果一直找不到宣泄的途径,那就会使人们在心理上形成强大的潜压力。过分压抑会造成人们从心灵深处与外界日益隔绝,导致精神忧郁、孤独、苦闷和窒息;一旦控制不住,会导致其冲破心理堤坝,使人显现一种变态的行为,甚至导致精神失常。

堵塞不如疏导。强化“霍桑效应”,必须懂得“冲突的艺术”,抓住冲突的契机、促进与他人角色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创造崭新的生活,卓有成效地发挥其功能。

霍桑效应的要点

一是交流。让冲突成为增进交流的重要手段,从中获得深层的信息。

二是倾诉。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称心的事情时,不要对情绪采取一味压抑的办法,而是要适度与家人,朋友倾诉和发泄一番。作为家人和朋友,要学会倾听和宽容地看待对方的发泄。

三是预见。对冲突的后果要有充分的预见性。并采取适当的调节措施,使结果不偏离方向。

四是驾驭。在冲突过程中,必须掌握分寸,不要适得其反。每个人都有最脆弱的一环,只要你的冲突对方不是你的敌人,就切勿打击对方最脆弱的一面,冲突时只能针对特定的主题或某一件事,勿扯进所有的事情,不可一再揭对方的疮疤。

五是转移。冲突应尽可能地朝向那些似乎是无关紧要的环节进行。要善于“转移阵地”,不要老是在某一问题上“打持久战”。争论下去已无技可施时应立即停止。叫停以后如仍不服气,可等较为心平气和的次日加以讨论。

六是幽默。幽默有时能取得异乎寻常的效果,在许多场合将一场自然的冲突朝着人们的良好愿望转化。幽默可以提醒冲突中的对方,自己是在进行着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建设性的活动。幽默可以帮助人们把压抑所造成的情绪,以合法的、文雅的方式宣泄出去。

霍桑效应的应用

1.日本,一些企业设立了的“特种员工室”。此室里陈设有经理、车间主管、班组长的偶像及木棒数根,工人对某管理人员不满,可以棍打自己所憎恨的人偶像,以泄愤懑。

2.法国,近来出现的新兴行业:运动消气中心。据说在巴黎有上百个。主办人大都是运动心理专业的行家里手,针对失业等诸多问题所造成的人们心情积郁状态,他们认为:运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因此,每个运动中心均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们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也有的先进行心理治疗,找出“气因”,用语言开导后,再让“气者”做一种专门为其设计的运动量颇大的“消气操”。

3.美国,近几年来也诞生了各种“泄气中心”,专为在现实生活中受了冤屈而想发泄的人服务。有的医生则用发泄疗法治疗某类病人,即医生让许多病人坐在一起,让大家毫无顾忌地“吐苦水”,发怨气,把郁积心中的苦恼情绪一古脑儿“吐”出来。

4.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教师,就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说自己对老师,对同学或者对班级工作、学校管理的不满。学生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自己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果他们的困惑得到解除,所有的问题得到解决,提出的建议得到采纳,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