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运动金处方
10909000000052

第52章 五禽戏

“五禽戏”相传为三国时期华佗所创。为寻找到一种强身健体,且能让人们身体力行的好方法,华佗潜心钻研五种禽兽的动作特点,然后根据医书上的穴脉原理,创造了这一套功法,它就好比现在的医疗体操,让人们在闲暇之余,可以做做操。五禽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健身方法,《三国志·华佗传》中曰: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鹤,亦以除疾,井利足,以当导引。五禽戏由五种禽兽的动作而来,这就要求人们要模仿虎、鹿、熊、猿、鹤这五种动物的动作特点,结合人自身的动作以加速血液循环,使全身关节和肌肉都能得到舒展,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

◎适宜人群

适合缺乏运动者、亚健康者、颈椎病患者、腰椎病患者、慢性病患者及中老年人。但高龄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人做此戏要慎重。不适宜于患急性疾病及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练习方法

(1)虎行:身体立正站直,双手五指张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要尽量使手和手指都用力,使整个手部,尤其手背都有紧绷感,两手如虎爪一样放在体侧;然后伸出左脚,身体以腰为轴向左转,同时下蹲身体,两手下压,两脚成小步状;之后站起身、身体转正、两手收回;还原动作后,再出右脚,身体右转,重复此动作。

(2)鹿行:身体呈站直姿势,两手拇指伸直外张,示指、小指伸直,中指、无名指弯曲内扣,就好像鹿角状,并把双手放在胸前;左脚向斜前方迈出一步,然后,上体向前、向下压,使两手顺着左腿向下伸到左脚的脚面(这里要告诉读者,在下压身体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能压到自己身体的极限即可,不要强求一定要用手碰触脚面),稍停,下压时,要保持身体挺胸塌腰,然后,慢慢起身恢复到站立动作;再向斜前方迈右腿,重复刚才的动作。

(3)鹤行:在胸前交叉双手,五指稍微张开,拇指、示指、小指向上翘,无名指、中指并拢向下,指尖自然向前,这个动作好像鸟的翅膀;之后向前迈一步左脚,并由虚步逐渐过渡到实步(身体重量放在脚上为实,反则为虚),使重心落在左脚上;两手向体侧张开,尽量向外、向后,屈腕部,同时向上挑起,使五指自然向下,右腿缓缓向正后方提伸,躯体或微向后弯,或保持正直,稍停;然后,右脚缓缓放下点地,两手也同时缓缓落下,手要放在身体前面,这叫做搂翅,就好像鸟把翅膀要搂起来的动作。这个动作,如果是平衡不好者可以踩实,与左脚共同支撑。稍停后,右脚向前迈步,重复此动作。

这里有一个动作要着重说明:要特别注意虚步这一动作,即左脚或右脚跟落地。足尖上翘,微屈膝。右腿或左腿下蹲屈膝,全脚掌着地,脚尖向前方斜伸,臀部与脚跟上下相对,身体重心落在右或左。

(4)猿行:双脚自然开立比肩稍宽,向左右方向稍微打开脚尖,身体呈下蹲成小半蹲姿势,上体可以微向前倾,但是,要保持塌腰挺胸。两手的大拇指向外,双手虎口按在靠近膝盖大腿下侧的地方,手掌扶在膝关节往上一点的位置,之后维持这个姿势向前迈步行走。

(5)熊行:双手半握,虎口成弧形张开。向前迈出左脚的同时,两手向体侧打开;在左脚落地的同时,弯曲右手,并向左胸前外上四分之一处拍打,拍打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左手则向后腰的右侧拍打。然后,迈右腿,与迈左脚相反的动作对身体进行拍打。在拍打的过程中,要一边前进,一边拍打。

◎运动强度

每周2~5次,自我感觉轻松或稍累即可。单一动作重复20~50遍,重复动作2~3遍,做的动作并非越多越好,恰当的练习次数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动作可以适当地多做10~20遍。

◎健身功效

(1)虎步对锻炼腰部力量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而虎行,对总是单一活动的腰部模式所导致的腰部不适有很好的舒缓作用;可减少脊椎骨、椎间盘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可以提高腰大肌、腰骶肌、髂腰肌、腹肌的肌肉质量;对腰肌劳损、椎间盘滑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鹿行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通过对韧带的屈伸,提高腿部肌肉弹性和运动能力;锻炼膝关节、髋关节,降低关节疾病的发生;对下肢血管起到屈伸作用,增加其弹性。

(3)鹤行则有助于锻炼脊柱。通过大鹏展翅的动作,达到对颈部、后背、腰骶肌肉的练习,从而提高脊柱的运动能力;对颈椎、脊柱等骨关节问题的康复有一定效果。

(4)猿行可以锻炼腿部的肌肉。通过模仿猿的行走,可以练习腿部肌肉群;加强膝关节周边韧带弹性;对膝关节活动能力下降、关节内组织松弛有预防作用,并可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5)熊行有利于血液循环。熊行通过拍打,使淋巴受到刺激,对预防女性乳腺癌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对肺部的排毒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6)五禽戏具有调气血、养精神、益脏腑、通经络、活筋骨、利关节的作用。

◎注意事项

早9~10点钟,晚7~8点钟为最佳的锻炼时间,更关键的是户内户外这个练习均可进行。但是,在锻炼时,要注意避风;保持全身放松,轻松乐观的情绪,不至于使身体过于僵硬紧张;采用腹式呼吸,呼吸时,要注意平静自然,和缓均匀,口要合闭,舌尖轻抵上腭,用嘴呼气,用鼻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