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运动金处方
10909000000050

第50章 太极拳

在公园深处的幽幽僻静之处,或宽敞明亮之地,经常会发现有一群人或一个人,身穿雪白的太极服,在轻推拳慢伸腿。即使是远观,也能感到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娴静淡远之感,仿佛自己跟随他们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这项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运动便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文化瑰宝中的宝贵遗产。太极拳姿势优美,动作轻柔,更重要的是它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适宜于男女老幼。它既可以强健体魄,又能防治疾病。随着太极拳的不断推广,它不仅成为我们中国人喜练的运动,更是受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太极拳主要分为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五种,而其中流传性和适应性最广是杨式。

◎适宜人群

男女老幼皆适宜,甚至包括孕妇、慢性病患者。中老年人在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感染期间及活动性肺结核、腿部已有损伤时应该停止练习。肝肾疾病活动期间、精神病人不适宜此项运动。

最好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练习太极拳,以下就太极拳的练习要领作一个说明:

◎练习方法

(1)虚领顶劲:头颈好像有似向上提升的感觉,一定要保持身体正直,同时,要保持放松颈部,以免颈部肌肉僵直,头部不可以歪着或摇晃。要保持头劲始终随着身体方向的变换而变换。

(2)含胸拔背、沉肩垂肘:首先,要使全身自然放松,再次要注意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而不可以挺,肩不要耸着而要沉下去,肘不能抬而要成自然下垂姿态。

(3)手眼相应,脚步虚实分清:此动作要求以腰为轴,移步时好像猫行,身体重心力量放在脚上时为实,不是则为虚;打拳时,必须融为一体,上下呼应,要求动作出乎意,发乎腰,动乎手,眼睛随手转动,两腿弓步,双脚虚实分清而交替,直到练到腿上有劲,双脚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4)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这个动作不是让人不用力,它的意思是说,利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随着意念用力。此动作使得劲虽然很大,但从外表却是看不出来的,简单一点理解就是暗中用力,但如果打出的拳是软绵绵的,打完后身体没有发热,一点儿汗都不出,心率没有多大变化,这就失去了打拳的目的和作用。

(5)意气相合,气沉丹田:是指用意念与呼吸相配合,再用腹式呼吸方法,一呼一吸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合。

(6)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所谓的形动于外,心静于内。此动作要求用身体的各个肢体在动,而头脑是清静的,练习时人的思想要集中在打拳上,用“心”才能达到“静”的境界。

(7)式式连绵不断,招招均匀:指一招一式的快慢动作要均匀,而各式各招之间又是连绵不断的,全身上下各个部位肌肉舒畅、协调而又紧凑衔接。

◎运动强度

自我感觉轻松即可,每周5~7次,早晚各一次。

◎健身功效

有助于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防治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防治老年性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加强呼吸机能,加大肺活量;稳定血压,维持血管壁的弹性和血管腔的通畅,预防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此运动还可以减少发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变,可以锻炼神经系统,提升感官功能,从而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促进性乐趣和性能力,延缓性衰老;同时,可以强壮筋骨、补益肾精、防预疾病,从而防止早衰,使人益寿延年。

◎注意事项

练习时,应该选择空间开阔、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的地方;练习者应正面朝南,视具体环境而定,也不必拘泥于环境的优劣,如果是靠近墙处,便以后背朝墙为佳;如果是在近水处,以脸朝水为宜。

在练习时,双膝应随脚而动,做到脚动膝必动;两膝要灵活而富有弹性,记住不要在同一个高度下练拳;老年人的动作不要求过于标准,以避免膝盖关节有过大负荷,从而引发关节软骨软化症、滑膜炎、脂肪垫炎等关节炎,骨质增生等关节病症。结束练习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躺卧,也不可以马上进食,需要步行一会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