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腹股沟部位容易出现疝气,尤其是老年人,疝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又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呢?它具体会给患者带来哪些危害呢?
疝气就是指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水疝又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症状表现为患部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而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狐疝等。主要表现症状为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并且很难推回腹腔。
疝气的形成和患者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医认为,疝气病是由于小孩发育不健全、老年人体质虚弱、中气不足、寒气、湿气、浊气、怒气乘虚进入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畅滞留,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也就是说导致疝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气血不畅。
疝气的症状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总是腹股沟出现疝气的原因。
婴幼儿如果患有疝气,多是在母亲换尿布时、入浴时或健康门诊时发现的。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的上升,诱发小儿疝气最常见的原因是哭泣,其他的还有咳嗽、排便、排尿等。当病儿安静或睡眠时,肿块则忽隐忽现。肿块系由腹腔内的器官脱出到疝气袋造成的,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退回去时,常会伴有咕噜咕噜的杂音,其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之外,有些小孩会有便秘、食欲缺乏、吐奶、易哭、不安等症状。
而女性患有疝气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
老年疝气发病率高,主要是因为老人腹壁肌肉、肌腱退行性改变,强度减低,加上肥胖或长期患病卧床等因素,极易导致腹壁肌肉萎缩,致使小肠或大网膜从腹壁薄弱处突出,严重时,不得不依靠手术解决问题。
疝气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则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而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
因此,患疝气的朋友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腹肌锻炼,增加肌肉力量,避免疝气的发生。
今天介绍给大家的方法就是能够对预防和治疗疝气起到一定效果的高抬腿法。
◎健身功效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也知道,老年人易得疝气,是因为腿部机能退化的原因,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在我们身边越来越严重:由于抬腿力量不够,很多老年人容易摔倒,只要一摔就出大事,因为老年人多患有骨质疏松症,摔倒容易造成老年人骨折;而对于那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摔倒又会诱发脑出血或者心脏病的复发。而老年人容易摔倒是原因走路少,走路不用力,机能退化等原因,造成相当多的人腰腹部、腿部力量下降。
而我们今天告诉大家的方法,就是学会抬腿走,这样做可以提高抬腿能力防止摔倒。高抬腿走能加大腿部肌肉群、腹部肌肉和腰部肌肉的运动,特别是加强腹斜肌的强度和弹性,有助于防止大腹便便,同时对预防和治疗疝气起到一定的作用。
◎具体做法
在健身走的过程中,进行高抬腿行走锻炼。
(1)要想较好地完成高抬腿动作,注意抬腿用力的同时必须收腹。
(2)抬腿的高度最好做到大腿与腹部的夹角小于90°,夹角越小越好。
◎运动强度
每次坚持200步,初练者可以适当减少。
◎注意事项
(1)高抬腿走对所有的人都有好处,特别是中老年人。(2)锻炼时,应降低行走速度,以保持身体的平衡。(3)抬腿高度应逐步加大,不要追求一步到位。
(4)行走不便的人可以在原地练习高抬腿,对恢复腿部肌肉能力也能起到一定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