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39

第39章 抨击朝政,大胆激越

李白离开江苏,前往吴郡,游览了越王勾践的故宫,他从满目荒凉中回顾盛时,心里感到十分的萧索。

李白到了会稽郡,才知道贺知章已于前年去世。对着故宅门前的荷塘,想起他们在长安的交往,三年待诏翰林的甜酸苦辣,又一齐涌上心头。他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对贺知章进行了深情的追忆,并对贺知章的人品进行了高度的赞颂。

李白在天宝七载春从越中返至金陵,从友人王十二那里听到关于朝政的一连串惊人的消息。原来李白离开长安后,长安的政治局势日益腐朽堕落。李林甫当权,排斥异己,难以计数的将相大臣败在他的手下。他常借进言之机,陷害政敌、异己势力,人称“肉腰倒”。他常用甜言蜜语诱导所恨之人犯过失,而在君主面前加以中伤,以至朝廷中传布说:“李公虽面有笑容,而肚中铸剑也。”口蜜腹剑的成语就是如此得来的。由于李林甫的当政,唐玄宗退居幕后享乐,致使全国处于一片恐慌之中。

在李林甫的恐怖统治之下,在近两三年中,朝廷屡兴大狱,株连的人不计其数,使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州县官吏更是重足而立。天宝八载,玄宗用哥舒翰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代王忠嗣,使率大军攻取石堡。石堡倒是攻下来了,却牺牲了几万士卒的生命。消息传来,举国震动,但是大家都敢怒而不敢言。哥舒翰却以此邀功,受朝廷的嘉奖。

这一连串的冤案和骇人听闻的边塞攻伐使李白目瞪口呆,竟不知语从何起。李白越想越义愤填膺,越想越忧心如焚。洪流要倾泄,火山要爆发。他眼前又浮现出长安斗鸡小儿趾高气昂的样子,他又想到李北海、裴尚书被杀的命运,心中涌起了一腔悲愤。他想,这个时代如今怎么烂到了如此地步呢?这真是亡国之兆啊!国家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而自己又没有办法能够挽救,那些富贵通达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如隐居江湖,不闻世事吧。李白于是写下了一首长篇政论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以表达对时世的看法: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君不能狸膏金钜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何亦有?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这首长诗中,李白对现实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应该算是一首尖锐的政论诗。诗中触及了这个时代最为敏感最为尖锐的一些政治话题,一般人是不敢评论这些敏感的政治内容的。首先他抨击斗鸡小儿,他们因受君主的宠幸而气焰嚣张。李白抨击斗鸡小儿,实际上是抨击君主的放纵自我,对自己的欲望与嗜好不加约束,对王公大臣管教不严,导致长安风气日益退化,助长了小人之骄奢淫逸之风。由于君主的不务正业,导致了国家多方面的混乱局面,甚至导致了战争连绵不绝。边将为了邀功,肆意对外侵略。李白写诗教育边将不要学哥舒,不要像他那样嚣张而大肆屠杀外族民众。这表明李白有很强烈的战争是非观,不是那种一味为了本国的政治利益而唱颂歌的人,而是从普天之下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出发,对侵略行为进行抨击。

早在宫廷时,李白就对于唐王朝不断发动的边塞战争有着冷静而清醒的认识,他不像统治者那样乐观,似乎预感到了战争的烟云必将由边塞弥漫到整个国家。并对唐玄宗所发动的战争给予了严厉的谴责。

李白不仅抨击战争,而且抨击那些发动战争的统治者,这就是朝廷里当道之小人。他们怂恿君主发动战争,他们导致“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贤者志不得伸,而小人则春风得意。朝廷正邪忠奸不辩,一团昏黑。谗言杀人,导致北海太守李邕被害,刑部尚书裴敦亦被李林甫的爪牙所杀。这些都是朝中英豪之士,却遭受奸臣如此地残酷杀戮,可见世道昏庸腐朽到了什么程度。李白大胆地陈说自己的观点,直接抨击在台上的李林甫之流。

李白在这首长诗中还表明了自己的傲岸不屈、鄙弃富贵、疏远功名的理想,这是对自己人格的光辉写照。这种高贵的人格与朝中小人的阴险、残酷,唐玄宗的昏庸、荒淫,以及边将的残忍、无耻而贪婪等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了李白在这个世界里是特立独行的,任何权威与杀戮都不可能使李白的精神变质。

通过这一首长诗中表露的情绪,李白在内心里与统治者之间的距离更加疏远了。

遭到放逐之后,他不但没有远离现实,反而更加关心现实,对盛世的阴暗面认识更加清楚。李白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精神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