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10904800000003

第3章 年少漂泊,磨砺心智

李白的祖先并不是西域人。他的祖先曾经是隋炀帝的重要大臣,因为得罪了隋炀帝,恐怕遭到诛灭九族的祸事,于是举家迁逃到了西域,来到碎叶这个西域小城。一转眼,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个世纪。但这个家族虽然生活在西域,心却还留在东方,时刻盼望着迁徙回去。

李白五岁那年,父亲突然对西域这种粗野的生活产生了厌倦。他向往东土大唐的文明,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一辈子就在大漠里生活下去,这样孩子会变得像野马一样桀骜不驯。恰在这时,大唐的女皇武则天死了,天下又重新回到了大唐李姓手中,国家命运出现了转机。于是,李白的父亲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带领全家从这风沙满天的塞外之地迁移到大唐的腹地去,迁徙到祖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去。他要去感受和拥抱大唐的文明,同时用另一种文化来驯服自己难以管教的儿子。

从遥远的西域碎叶,举家迁移到四川江油,是一段特别艰辛漫长的旅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西域而来,当时要经历的岂止是危险的蜀地栈道!一路上须无数次的历雄关险隘,踏黄沙大漠,无数回越崇山峻岭,渡大河天堑,与野兽相搏,与风雨为伴,所到之处多为人烟荒稀之地,孤立无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漂泊者在大自然面前是何等的渺小和无奈!年仅五岁的李白就亲身经历了这一切,感受了这一切。

年少时的艰辛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李白五岁这年的艰辛旅途经历,使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世的艰辛,而且产生了战胜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以及积极进取的奋争精神,也使他长大后习惯于漂泊的生活,在漂泊中战胜各种旅途的艰难险阻。因此,童年时代的这段漂泊经历,埋下了他奋进的勇气和基因。

这一次长途旅行还使李白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长途漂泊生活中的种种磨练增强了他的体质,使他身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很崇拜李白的诗人魏万,对李白的描叙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意思是说李白目光炯炯有神,张口如饿虎般有气势。李白的另一位朋友崔宗之也写诗说“双眸光照人”,可见李白的眸子是特别有神采的。眸子有神采,就是人很有精神的表现,说明李白精力异常充沛。而这充沛的精力无疑与他童年时代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的大迁徙有关。

当然,迁徙也并非全部是艰辛。“江山如此多娇!”祖国山川壮丽景色在李白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很多奇丽的景色如幻觉一样永远出现在他的幻境之中,出现在他以后的诗境里,并对李白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促使他终生去追求这种梦幻,歌颂这种梦幻奇景。所以,李白年少时这段漫长的迁徙经历培育了他对祖国山川大地的深厚感情,激发了他对足下那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的无比热爱,而这种对江山的热爱之情更使得他能够在未来的游历天下过程中不畏艰难险途,到最险最遥远的地方去探求最美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