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10899100000082

第82章 皮肤实验要点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表皮和真皮的组织结构。

2.熟悉皮肤附属器的类型、结构特征。

3.了解厚表皮与薄表皮、有毛皮与无毛皮的区别。

4.了解皮下组织的结构特征。

(一)指皮

标本人指皮,HE染色。

观察

肉眼表层染成深色部分为表皮,表皮较厚;其下方染色浅的部分为真皮;真皮深侧的疏松部分为皮下组织。

低倍镜

(1)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浅部染成红色,深部染成紫蓝色,基底部凸凹不平,与真皮分界清楚。

(2)真皮为致密结缔组织,分为乳头层和网织层,两者无明显分界。

(3)皮下组织为网织层下方染色最浅的部分,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

高倍镜

(1)表皮由基底至表面可分为五层。

基底层:位于基膜上,由一层立方或矮柱状的基底细胞组成。细胞界限不清,胞质嗜碱性较强,核呈椭圆形。

棘层:在基底层的浅部,由数层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较大,界限清楚,胞质弱嗜碱性,核大而圆。

颗粒层:由2—5层梭形细胞组成,胞质含有强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染深蓝色,核浅染。

透明层:较薄,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核已退化,细胞界限不清,为均质透明状,呈嗜酸性。

角质层:较厚,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细胞界限不清,胞质呈粉红色。可见成行的汗腺导管的断面,呈连珠样的小空腔。

(2)真皮

乳头层:呈乳头状突入表皮底面,由细密结缔组织构成,乳头内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有的含有卵圆形的触觉小体。

网织层:在乳头层的深部,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胶原纤维粗大,交织成网,可见较大的血管、神经纤维束,深层可见汗腺及环层小体等。

(3)汗腺

分泌部:多成群存在,腺腔小,由单层立方形或锥体形细胞围成。胞质染色较浅,核圆,位于细胞基部。腺细胞与基膜之间可见扁平的肌上皮细胞。

导管:由两层立方形细胞围成。核小,胞质嗜碱性,着色较深。

(4)皮下组织与真皮无明显界限,由富含脂肪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较大的血管和神经。可见汗腺分泌部及环层小体。环层小体由结缔组织包被,内含十数层同心圆排列的扁平细胞,中央有一圆柱体。

(二)头皮

标本人头皮,HE染色。

观察

肉眼表皮较薄,染色深;真皮中可见斜行、长短不等的毛根。

低倍镜与高倍镜

(1)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较薄。基底层细胞中可见较多的棕黄色黑素颗粒;棘层比指皮的棘层薄,胞质中也可见黑素颗粒;颗粒层和透明层不明显;角质层很薄,染成粉红色。

(2)真皮结构与指皮相似。乳头层不明显,可见皮肤附属器。

(3)皮肤附属器

1)毛发斜行于皮肤内,染成棕黄色。

毛干:露出皮肤表面的部分,多数已脱落。

毛根:位于皮肤之内的部分,染成棕黄色。

毛囊:包裹在毛根的外方,分两层:内层与表皮深层相连续,由多层上皮细胞构成,为上皮根鞘;外层与真皮相连续,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为结缔组织根鞘。

毛球:毛根与毛囊末端膨大,为毛球。

毛乳头:毛球底面内陷,有结缔组织突入,为毛乳头,可见血管和神经。

毛母质:为围绕毛乳头的上皮,毛母质及其上方的细胞内含有黑素颗粒。

立毛肌:在皮脂腺的下方、毛根与皮肤表面所夹的钝角侧,有一斜形的平滑肌束,即立毛肌。它一端连接毛囊下段,一端连接真皮乳头层。

2)皮脂腺位于毛囊与立毛肌之间。

分泌部:呈囊泡状,周边细胞扁小,越向中央细胞越大,含有脂滴(空泡)越多,胞质染色越浅。

导管部:较短,由复层上皮构成,开口于毛囊。

(三)体皮

标本人腹壁皮肤,HE染色。

观察

肉眼表皮较薄,真皮中毛根不易见。

低倍镜与高倍镜基本结构与头皮相似,但毛发细小稀少,皮脂腺和立毛肌不如头皮发达。

(四)电镜图片

1.角蛋白形成细胞

(1)相邻基底细胞、棘细胞之间以桥粒相连。

(2)棘细胞内显示板层颗粒。

(3)颗粒细胞内显示透明角质颗粒。

2.黑素细胞胞体较大,呈圆形,顶部突起细长,胞质及突起中可见电子致密的黑素颗粒。

3.郎格汉斯细胞胞核呈弯曲或分叶状;胞质中可见呈杆状及网球拍状的伯贝克颗粒及线粒体等。

(胡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