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10899100000074

第74章 循环系统实验要点

“目的和要求”

1.熟悉心壁的组织结构。

2.掌握大、中、小动脉的组织结构。

3.熟悉动脉与静脉的结构区别。

4.掌握毛细血管的结构。

(一)心脏

标本心脏组织切片,HE染色。

观察

肉眼标本为心脏壁的一部分,一侧平整为心外膜。

低倍镜心壁可分为三层,以心肌膜最厚。

高倍镜

(1)心内膜分为三层。内皮:胞核呈扁圆形。内皮下层:为细密结缔组织。心内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有的部位含浦肯野细胞(束细胞),直径较心肌纤维粗,胞质丰富,呈粉红色,染色浅,核较小,居中央,有1—2个,横纹不明显。

(2)心肌膜由心肌构成,由于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故可见纵、横、斜等各种切面。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

(3)心外膜由外表面的间皮(常脱落)和间皮下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血管和神经纤维束,也可有脂肪组织。

(二)中动脉和中静脉

标本中动脉和中静脉组织切片,HE染色。

观察

肉眼标本中有两个较大的血管横切面。管壁较厚,管腔小而圆的是中动脉。管壁较薄,管腔较大而不规则的是中静脉。

1.中动脉

低倍镜管壁分三层,界限清楚。由腔面向外观察。内膜:很薄,以一层亮红色波浪状的内弹性膜与中膜分界。中膜:最厚,主要由环行平滑肌组成。外膜:厚度近似中膜,着色较浅,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外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

高倍镜①内膜:可分为三层。内皮:一层内皮细胞核排列在腔面,并突向管腔,胞质不清楚。内皮下层:位于内皮下方,很薄、含少量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不易分辨。内弹性膜:呈波浪状(血管收缩所致),红色、折光性强。②中膜:平滑肌纤维的核呈杆状或椭圆形。肌纤维之间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不易分辨)。③外膜:与中膜相连处为外弹性膜,呈波浪状,着浅红色。外膜的结缔组织中所含纤维多为纵行,还有营养小血管的断面。

2.中静脉

低倍镜(必要时转高倍镜观察)注意与中动脉相区别。①内膜:很薄,由于内弹性膜不明显,故与中膜分界不清。内皮细胞核突向管腔。②中膜:较薄,主要由稀疏的环行平滑肌束组成。③外膜:较中膜厚,由结缔组织组成,有时含成束纵行平滑肌的横切面,还有营养小血管的断面。无外弹性膜,故与中膜分界不清楚。

(三)大动脉

标本大动脉组织切片,HE染色。

观察

肉眼管腔大而圆的为大动脉,管壁塌陷致使管腔呈长条形的是大静脉。

低倍镜可分为三层,但分界不明显。①内膜:最薄,染色较浅,与中膜分界不清。②中膜:最厚,主要由数十层环行排列的弹性膜组成,呈浅红色。③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

高倍镜

(1)内膜:分为三层。①内皮:仅见核突向管腔,常有内皮脱落。②内皮下层:较中动脉厚,含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平滑肌纤维。③内弹性膜:有数层,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故与中膜无明显的界限。

(2)中膜有大量的弹性膜,呈波浪形,着粉红色,折光性强。其间夹有环行的平滑肌纤维其核呈杆状。

(3)外膜外弹性膜与中膜分界不明显,结缔组织中含营养血管和神经的断面。

(四)小动脉、小静脉

标本小动、静脉组织切片,HE染色。

观察

肉眼标本是食管的横切面,管腔内表面呈紫蓝色为复层鳞状上皮,外周呈红色是肌层,两者之间着色浅为疏松结缔组织,在该处找小动脉和小静脉观察。

低倍镜寻找伴行的小动脉和小静脉的横切面观察。小动脉管壁厚,管腔小而圆;小静脉管壁薄,管腔大而不规则,常有许多血细胞。

高倍镜

(1)小动脉①内膜:内皮的核突入腔内,呈圆形核,平滑肌收缩所致。内弹性膜明显(较小的小动脉,内弹性膜薄而不明显)。②中膜:主要由数层环行排列的平滑肌组成。③外膜:由结缔组织构成,与器官内的结缔组织相连续,无外弹性膜。

(2)小静脉①内膜:很薄,仅见一层内皮,内皮下层不明显。②中膜:少量平滑肌纤维或无平滑肌纤维。③外膜:薄,与周围结缔组织不易区别。

(五)毛细血管

标本毛细血管组织切片,HE染色。

观察

低倍镜从心肌膜寻找心肌的纵切面和横切面。由于毛细血管顺心肌行走方向排列,故毛细血管的纵切面应在心肌纵切面之间观察,而毛细血管横切面则在心肌横切面之间观察。

高倍镜

(1)毛细血管纵切面管径小,管腔内只可容纳1—2行血细胞。管壁薄,主要由一层内皮构成,其核呈椭圆形,顺血管长轴排列。

(2)毛细血管横切面管壁由2—3个内皮细胞围成,也可只有一个内皮细胞围成指环状,内皮细胞核因收缩关系突入管腔,腔内常有1—2个血细胞。毛细血管横断面因为太小,常不易分辨。

(李朝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