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10899100000073

第73章 神经组织实验要点

“目的和要求”

1.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2.掌握突触、神经纤维的光镜及电镜结构。

3.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及形态。

4.了解大脑皮质、小脑皮质及脊髓的组织结构。

5.了解神经、神经节的结构。

(一)神经元

1.多极神经元

标本脊髓,HE染色。

观察

肉眼横切面为扁椭圆形,中央呈“H”形、着色较深的部分为灰质,四周着色较淡的部分为白质。灰质较短,宽的一侧为前角,细而长的一侧为后角。

低倍镜脊髓横切面上可见:

(1)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呈大小不等的圆形,其中间紫红色小点是轴突,髓鞘因被溶解而呈空泡状。纤维之间有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的神经胶质细胞核。

(2)灰质前角可见较大的细胞,为前角运动神经元,即多极神经元。选择一结构典型的神经元,换高倍镜观察。

(3)脊髓中央有中央管,管腔面为室管膜细胞。

高倍镜神经元胞体大,形态不规则,伸出数个突起,有的神经元只见1—2个突起或不见突起,这是因为切片只切到神经元的一部分的缘故。神经元胞核大而圆,染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内有许多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蓝色斑块为尼氏体。树突呈树枝状,内含尼氏体。轴突细而长,起始部呈圆锥形膨大为轴丘。轴丘及轴突内均无尼氏体。神经元周围染成蓝紫色的细胞核为各种神经胶质细胞核,粉红色的纤维为神经纤维及神经胶质细胞突起。

2.多极神经元

标本脊髓,镀银染色。

观察

肉眼同上片。

低倍镜在前角选一清晰的多极神经元,换高倍镜观察。

高倍镜神经元胞体内呈棕黑色细丝状的结构即神经原纤维,它们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内。

(二)突触

1.突触

标本脊髓前角,镀银法染色。

观察

低倍镜轴突末端形成扣状膨大,贴附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表面。

高倍镜片中有一较大的多突起细胞为多极神经元,前角多极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被染成棕黄色。神经元的表面有许多扣状膨大,呈蝌蚪形,为其他神经元轴突的末端,它们与神经元胞体或突起的接触点就是突触。

2.运动终板

标本肋间肌铺片,氯化金染色。

观察

低倍镜骨骼肌纤维呈淡紫蓝色,横纹清晰;神经纤维呈黑色,成束存在。神经纤维伸入肌纤维时,形成细小分支,分支末端贴附于骨骼肌纤维表面。

高倍镜几条纵行的骨骼肌纤维。神经纤维分支到达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再分成爪状细支,形成葡萄状膨大附于肌膜上。

(三)星形胶质细胞

标本大脑,镀银法染色。

观察

高倍镜从细胞体伸出许多突起,有些突起末端膨大附着于毛细血管壁。根据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的形状,可分为:①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其细胞突起较长,分支较少,表面光滑;②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其细胞突起短而弯曲,分支多,表面粗糙。

(四)有髓神经纤维

标本坐骨神经,HE染色。

观察

肉眼长索状的为神经的纵切面,圆形的为横切面。

低倍镜纵切面上,密集排列的紫红色细条状结构为有髓神经纤维;横切面上,每条神经纤维呈圆形,神经纤维集合成束。若干神经纤维束又聚集形成神经。包裹在神经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为神经外膜。包裹神经纤维束的结缔组织为神经束膜。包裹每条神经纤维表面的薄层结缔组织为神经内膜。选择典型的有髓神经纤维换高倍镜观察。

高倍镜纵切面上,神经纤维中央一条染成紫红色的线条即轴突,轴突外包髓鞘和神经膜。髓鞘中的类脂质被溶解,仅见残留的蛋白质,故呈红色稀疏网状,染色浅。髓鞘两侧的细线为神经膜,某些部位含长椭圆形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核。髓鞘分节段,各节段之间的缩窄部,髓鞘中断,呈“十”字状,为神经纤维节(郎飞结),此处缺乏髓鞘,轴膜裸露。相邻神经纤维节之间的一段为结间体。横切面上,神经纤维呈圆形,中央紫红色小点为轴突,外围髓鞘和神经膜,有时可见边缘的神经膜细胞核。

(五)周围神经系统

标本脊神经节,HE染色。

观察

肉眼标本中椭圆形膨大是脊神经节,与脊神经节相连的、较细的是脊神经后根。

低倍镜平行排列的神经纤维将脊神经节细胞分隔成群。

高倍镜

(1)节细胞(胞体)大小不等,多呈圆形。胞核较大而圆,居中,染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内嗜染质呈蓝紫色颗粒状。

(2)卫星细胞节细胞周围有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的卫星细胞。核小,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较深,胞质不明显。

(六)中枢神经系统

1.大脑

标本大脑,HE染色。

观察

肉眼标本一侧凹凸不平为脑沟和脑回。表面着色较深的是皮质,中央着色较浅的为髓质。

低倍镜

(1)软脑膜紧贴大脑表面的薄层结缔组织,富含血管。

(2)皮质由许多大小、形状不一的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细胞间少量染成红色的无髓神经纤维构成。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分层排列,但在HE染色切片,各层界限不甚清晰,由外向内一般分为6层。

分子层:位于最表层,染色较浅,神经元小而少。

外颗粒层:较薄,细胞密集,主要为星形细胞,胞体较小,锥体细胞少。

外锥体细胞层:较厚,细胞排列较稀疏,有许多中、小型的锥体细胞。

内颗粒层:不明显,多数是星形细胞。

内锥体细胞层:主要为分散的大、中型锥体细胞。

多形细胞层:较厚,细胞体散在,主要有梭形细胞。

(3)髓质可见粉红色的神经纤维和深染的神经胶质细胞核。

高倍镜选择一切面较完整的锥体细胞观察。胞体呈锥体形,核大而圆,位于中央;胞体尖端发出顶树突。

2.小脑

标本小脑,HE染色。

观察

肉眼呈叶片状,表面呈粉红色的为分子层,深部紫蓝色的为颗粒层。再向内部的红色区域为小脑髓质。

低倍镜小脑皮质由浅入深分为3层。分子层:较厚,着色浅,细胞较少。浦肯野细胞层:由一排大神经元的胞体组成。颗粒层:较厚,着色深。

小脑髓质位于皮质深部,染色最浅,与皮质界限清楚。

高倍镜重点观察皮质。分子层: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构成。浦肯野细胞层:由一层大而不连续的浦肯野细胞胞体组成。胞体呈梨形,核大而圆,核仁明显,树突伸向分子层。颗粒层:主要由颗粒细胞密集排列而成。颗粒细胞小而圆。

(七)电镜图片

1.化学突触

观察

(1)突触前成分呈球形膨大。内含许多突触小泡,还含有少量的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突触前膜较厚。

(2)突触间隙位于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宽约15—30nm。

(3)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亦较厚。

2.有髓神经纤维(横切面)

观察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1)轴突位于中央。

(2)施万细胞位于轴突周围,分为3层。中层为明暗相间的同心板层状髓鞘,以髓鞘为界分为内侧胞质和外侧胞质。

(邓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