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主要表现为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本症一般发生于痹症反复发作或者迁延日久而未能治愈者,从原本的单纯邪实之证转化为正虚邪实之证。由于气血消耗日久,不足以滋养人体,故而可见肢体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无华,肢体麻木,心悸气短等症状。又因肝肾主人体筋骨,肝肾亏虚则筋骨无源而失养,则腰脊不挺,屈伸不利。
【用方】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方剂说明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用于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组成
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地黄各6g。
歌曰: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配伍说明
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本症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论》所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又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素问·逆调论》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其证属正虚邪实,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既应祛散风寒湿邪,又当补益肝肾气血。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本证因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纵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独活寄生汤中的主要成分独活、秦艽、川芎、细辛、防风、杜仲等均具有抗炎、镇痛,强壮筋骨的作用。人参、茯苓、当归、地黄、白芍等则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抗过敏反应、强壮身体、增加有效红细胞数量质量等作用。肉桂配合川芎、当归等药物使用、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这些药物互相配合,对于人体关节的各种慢性炎症及其导致的疼痛、肿胀等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方剂制备
上十五味药共研磨为粗末,用水约2000毫升,煮取约600毫升药液,滤去药渣,分3次温服。服药期间注意保暖,切勿受凉。
使用注意
本方中有补益气血、肝肾的药物,如果不是有明显正虚表现者,则不宜投用本方,不能作为治疗所有痹症的通用方剂。尤其痹证之属湿热实证者忌用。
临症加减
1.气血不足较严重,全身软弱无力,形寒畏冷,自汗者,可加炙黄芪、枸杞子、白术等。
2.肝肾亏虚较严重,腰膝酸软无力者,可加川断、狗脊、淫羊藿等。
3.寒象较重,关节冷痛、四肢不温者,可加附子、干姜、巴戟天等。
4.湿邪严重,关节活动不利如被裹,肌肤麻木者,可加苍术、防己、海桐皮等。
5.疼痛严重者,可加制川乌、白花蛇、地龙等。
6.夹痰瘀实邪者,可加乳香、桃仁、红花、白芥子等。
典型案例
黄某,女,35岁。患关节疼痛十余年,以双膝关节最为严重。面色萎黄无华,形寒肢冷,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食少口淡。查体舌苔白,舌质淡红,脉细弱。诊断为风湿正虚证。处方:独活9g,桑寄生6g,杜仲6g,牛膝6g,细辛6g,秦艽6g,茯苓6g,桂心6g,防风6g,川芎6g,人参6g,甘草6g,当归6g,芍药6g,地黄6g,川断6g,狗脊6g,白术6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