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10898700000030

第30章 肠梗阻中医病名湿热内结证

症状

湿热内结证。主要表现为腹满而疼痛、便秘。兼见身热而不恶寒,口渴心烦躁,汗出,神志不清或胡言乱语。舌苔黄燥甚至灰黑燥裂,脉沉滑有力。

邪热与肠内燥屎互结,就称之为热结。热结之物阻滞于肠道之内,则传导之功能失职,加上热结之物属于有形之邪,故见腹满胀痛,大便不能通畅。正因为热结于内,恶性循环又直接引发邪热不能外泄而炽盛于里,所以但见身热不恶寒,也可能在下午三点至五点时段出现潮热,称为日晡潮热。由于里热蒸腾,逼迫津液外泄,所以周身有汗。邪热上扰心神,就会出现烦躁不安,严重者可能神志不清、胡言乱语。邪热灼伤津液,水运失常,证见口渴咽干,舌苔黄燥甚至灰黑燥裂也都是阴津被热所伤之象。而燥屎壅阻于肠道,气机被阻,故脉象不浮,经常表现为沉滑有力。本证的诊断中,大便秘结不通固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但也有表现为腹泻的情况出现。这是由于燥屎阻滞于肠道,大便不得排出,肠中水液从旁溢出,故见大便稀水,但肯定是腥臭异常,并伴有肛门灼热感,中医称之为热结旁流,属于非常少见的症状。本症中的发热症状虽然非常常见,但是内伤杂病中,发热并非必见症。另外本病起于邪热郁燥屎郁结于内,阴阳不能顺畅运行,阳气难以通外而温煦四肢,出现四肢厥冷者也不在少数,即热厥的一种。

【用方】

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方剂说明

攻下热结。多用于急性肝炎、暴发型肝炎、肠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急性阑尾炎、胆道感染、腹膜炎、结膜炎、咽喉炎、牙周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还可以用于治疗内伤杂病,例如急慢性肾炎用本方后可以通过通大便而利小便,明显改善症状,而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皮质醇增多症等患者表现为实热内结也可以使用。

组成

大黄(去皮酒洗)12g,炙甘草6g,芒硝12g。

歌曰:调胃承气硝黄草,腑实腹痛急煎尝。

配伍说明

本病源于邪热郁燥屎结于肠道,所以用大黄攻下之能,使大便通畅,则郁结于内的邪热可以随之外泄,大黄即为本方主药。方中配合使用的芒硝,可以软化燥结,方便阻滞之物顺利排出。甘草能调和两味药物,并保护胃气,防止攻下猛烈胃气受伤。全方虽以通便为主要目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于驱除热邪,而不是单纯攻下燥结的大便而已。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调胃承气汤的成分可以增强胃肠的蠕动,增加肠道容积,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也有一定的抗菌、利胆、利尿功能,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本方中的大黄对多种病毒病菌都有抑制作用,对病毒、真菌、原虫等微生物也有抑活效果。能够在健胃的同时,比较和缓的促进体内钾元素的排出,也能降低血尿素氮的含量。利胆、收敛、消炎、解痉,降低血压以及血液胆固醇含量、利尿、促进血小板生成以及维持血小板活性以促进止血等功能,临床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由此可见,本方的治疗作用远远不止攻下热结这么简单。

方剂制备

药材三味加水约600毫升,先下大黄、甘草,至药液剩余约一半左右,滤去药渣,加入芒硝稍微煎一两滚,趁温热一次服下。

使用注意

调胃承气汤虽然是一剂应用范围很广泛的组方,也经常用在很多未必有大便秘结或发热症状的疾病的治疗中,但是并非代表可以随意使用。调胃承气汤药效比较猛烈直接,属通下之法,如使用不当极易损伤脾胃阳气,甚至过度耗伤人体正气以及津液。所以必须严格掌握治疗原理及适应证,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肠腑热结。另外,本方在使用中,大便得通后就应停止继续服用。药剂制备时,芒硝应溶于药汤内,不要过分煎煮,而大黄取决于想要重用其泻下作用还是清解作用,根据用途不同,掌握适当的熬煮时间,如需加强泻下则不宜久煎,反之则可稍微久煎。用制大黄替换大黄也有减弱泻下力的效果。

临症加减

1.热结肠腑而有明显气机郁闭不畅症状的患者,可去甘草,加厚朴、枳实,成大承气汤,可调理气机运行。

2.热结肠腑日久,人体津液大伤,特别肠道阴津不足,导致大便难排出者,去甘草,加生地、玄参、麦冬等,成增液承气汤。

3.因热性病造成的阴液耗损热结肠腑者,可加当归、人参、麦冬、生地、玄参、海参、姜汁,即新加黄龙汤。

典型案例

何某,男,40岁,因腹部胀满,按压疼痛,大便不行,1周来诊。自述下午有低热,头部胀痛不舒,心烦欲呕。查体口唇干燥,舌苔灰干,舌质红,脉弦滑。诊断为阳明腑实证,处方:大黄(去皮酒洗)12g,炙甘草6g,芒硝12g,生地9g,麦冬9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