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凡尔纳科幻故事精选(上)
10898100000023

第23章 但愿如此

受人尊敬的主席最后一番话所产生的轰动是无法比拟的。一片高喊,一片欢呼喝彩。会员们和通讯员们连续不断地喊着,各种拟声词脱口而出,此时的混乱和骚动是难以名状的。狂热的人们大声吼叫着,有手的挥舞着手,没手的挥舞着铁钩,多亏他们的腿少得可怜,不然大厅的地板非塌陷不可。即使兵工厂里所有的枪炮一齐开火,所产生的爆炸声也没有这么剧烈。事实上,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部分炮手的嗓门完全可以和他们所制造的大炮相媲美。

主席若无其事地坐在臼炮椅子上,无言地注视着极度兴奋的会员。他几次挥手示意大家冷静下来,甚至按了许多次炮铃,但它发出的阵阵爆炸声太微弱了。再者,激动的会员也已无暇顾及这些了。不久,他便被会员们从座位上抬了起来,并把他高高地抛起。

没有什么难事能阻止美国人前进的步伐。大家常说法语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个词,显而易见,他们拿错了字典。在美国人嘴里从不知“难”怎么发音。至于有那么一点不易的小事,也在它们未出现以前就被攻克了。因此,在巴比康主席的计划实现过程中,没有一个美国人看到不易的成分。计划已提出,计划的成功是想当然的事。多么伟大的人民!

主席像被投篮一般抛来抛去的庆祝一直延续到深夜。此时,欢庆的人群已成为整齐的火把游行,马里兰州不同种族的人,不同肤色的人,都在用各自的母语欢呼着,美式英语中各种欢呼词交织在一起,令万众更加激昂。

与此同时,月亮好似知道大家如此激动的缘由似的,她散发的亮光更加明亮,但她发出的光有点冷漠。所有美国人都仰视着这个晶莹生辉的银盘。有的人向她挥手致意,有的人轻柔而甜蜜地呼唤她。

美国人总想着扮演主人角色,即使在这件事上也毫不例外。到了新世界,他们那粗鲁的本性仍没改变,而且还变本加厉。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尝到粗鲁的代价的。

教堂的钟已敲过12下,但激情仍没有一丝消退。不管是学者、官员、商人还是小贩,都拥有同样的热情。其中那些“一块钱两个,五角钱不卖”的人也觉得自己内心深处的心弦被人拨动了。这是一个关系马里兰州荣誉的计划,因此,全城上下都沸腾了。

不管何处,都挤满了端着酒杯、沉浸在欢乐里的人们。达官贵人们躺在酒吧的长沙发上,端着斟满威士忌的酒杯;而水手们钻进阴暗的酒吧里,喝着烧刀子般的劣质酒。但大家讨论、鼓掌、喝彩的中心是相同的。

大约凌晨2点钟,狂热的情绪总算平定了。巴比康衣衫不整地挪回自己的家,他浑身像散架一般,好像所有的骨头都要解散似的。即使纯钢铸的人也耐不住如此的热情啊!激昂的人们逐渐地离开了广场和街道,巴尔的摩才稍微平静了,但仍有人在睡梦中发出欢呼声。

无线电报在此时显示了极大的作用。10月6日,全国1500种报刊都在头版头条讨论着这个计划。它们分别从物理学、气象学、经济学、伦理学、政治、文化等各个角度对它进行可行性分析。也有的在探讨,月球是否已成为一个定形的星体?征服月球后如何统治它?如何到月球上去度假?以及今后向月球迁居的问题。写出的讨论文字甚至有几亿字,但没有一句话对它的实现提出质疑。所有的美国人都盼望自己的同胞早日征服并统治月球,以圆其称霸的梦想。

这场讨论影响太大了,就连科学、文学或者宗教团体的出版物都在大肆宣扬计划实现的好处。波士顿的“自然史学会”、阿尔巴尼的“美国科学艺术学会”、纽约的“地理与统计学会”、费城的“美国哲学会”以及“华盛顿博物馆”,都先后给大炮俱乐部寄来了贺信,并都再三表示愿意倾囊相助。

从这一天开始,因培·巴比康在美国科学界成了类似华盛顿的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什么犹豫、怀疑、忧虑都已不存在了,巴比康得到了全美国人的支持。

在大炮俱乐部召开具有划时代的“会议”之后,有一个巡回演出的英国剧团恰好来到巴尔的摩,剧团经理决定在此上演悲剧《无事生非》。巴尔的摩的群众愤怒了,认为他是对巴比康计划的恶意侮辱。于是,大家冲进剧院,捣毁所有的席位和包房,并威逼可怜的经理改换片名。经理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他看人们这么热情,就用《美梦成真》代替了具有冒犯之嫌的片名,在此演出期间,该剧使他获得了不菲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