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漫着“诗人”想象力与“农民”实干精神气氛的欧莱雅公司,没有官僚主义者,没有工作中的扯皮现象。欧莱雅建立有健全的沟通体系,让欧莱雅引以为豪的是,欧莱雅的“会议制度”,欧莱雅中国人事总监戴青介绍说,“欧莱雅不惜巨资成本,为公司各层员工提供跨国、跨洲面对面开会交流的机会,这是欧莱雅的特色”。
一个典型的“欧莱雅会议”,就像是欧莱雅“诗人”的“咏诗会”,欧莱雅的“诗人”们在这里头脑激撞,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富有激情的思维在这里不受束缚,不分级别,成为欧莱雅思想创新、管理创新的大熔炉。
“欧莱雅会议”
尽管电子商务、电话、传真改变了我们的商务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沟通模式,但在应用这些沟通渠道的同时,欧莱雅仍旧更加钟情于会议制度,把各种员工会议作为面对面的最佳沟通渠道。
欧莱雅有着系统、健全的会议制度,但这并不是说欧莱雅崇尚“会山会海”,很显然,那是与“农民的实干精神”价值观背道而驰的。欧莱雅认识到,各种员工会议,方便来自于不同地区的欧莱雅员工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开展交流与沟通。为此,欧莱雅不惜巨资,支付庞大的差旅与会议费用。
在中国,“欧莱雅会议”包括:
(1)公司管理委员会会议——每个月,公司上层管理委员会定期开会,会议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公司的重大决策、重要问题的沟通与讨论。
(2)事业部层面管理委员会(扩大的管理委员会)——每个季度,公司各事业部的部门经理在一起召开事业部管理委员会。在中国,欧莱雅近50名事业部和职能部门的经理,集中到上海的中国总部,通常在希尔顿酒店举行为期一天的会议,介绍各自部门的重大活动及最新动态。
(3)不定期会议——公司各个部门的经理会不定期举行本职能部门的会议,召集公司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参加,沟通公司最新动态,传达公司的决策等。比如欧莱雅在北京、广州各设有地区人事部,会经常参加总部人事部举行的会议,总部在人事、市场、财务等众多领域与分支机构进行沟通,支持分公司在各地开展各种培训等活动。
内部媒体
欧莱雅集团办有专门的杂志,发布集团业务发展的信息,介绍公司最新动态。
欧莱雅中国办有《Contact》内部刊物,在欧莱雅中国员工范围内发行,起到信息沟通的作用。
内部媒体还包括欧莱雅的内部网站。比如欧莱雅人事部建有专门的招聘网站(供内部交流),供全球招聘人员分享经验,互相交流,探讨好的招聘方法、管理方法等,各国分公司招聘工作上取得的经验会在这里进行交流。还开设有专门的员工培训网站,面对欧莱雅全球的培训经理,在全球范围内沟通员工培训的信息,每年培训的内容也会发在网上。这种专业性的沟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巴黎与新加坡的培训中心还将每年的培训课程安排等信息专门制作成刊物或光碟,发送给欧莱雅全球公司。
“内部公共关系”
欧莱雅在公司内设有“内部公共关系”专门的岗位,有专门人员来负责公司内部员工以及欧莱雅中国与巴黎总部的沟通,这种模式在欧莱雅全球通行。内部公共关系沟通人员通过员工调研、满意度调查等来了解员工对公司、工作的满意度;组织公司内跨部门的员工沟通活动,每年公司有特别的预算支持各种员工活动的开展,沟通信息,促进团队建设。
自上而下的沟通
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像欧莱雅全球高层领导一样,非常重视与员工保持及时沟通。他经常给员工发E-mail,告诉员工公司的发展情况以及他的想法。盖保罗更喜欢面对面的沟通,他保持着一个非常可贵的习惯,公司每一次新员工的上岗培训他都会到场,与新员工面对面进行长时间的沟通。公司事业部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也会积极参加新员工的培训,介绍发展动态,以及回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自下而上的沟通
员工认为不公平的事情,可以通过多条渠道反映问题。到人事部投诉是其中渠道之一,人事部会谨慎、认真地去调查与处理。员工还可以给总裁盖保罗写匿名信,反映问题。盖保罗会非常重视,有时会转给人事部,由人事部在保密的状态下认真调查。
欧莱雅拥有开放、平等的沟通环境,员工可以与上级主管进行公平的争论,虽然中国的员工非常尊重上级,但欧莱雅管理层还是致力于鼓励这种沟通方式,并营造公平活跃的沟通氛围。在众多日常的会议上,大家都会各抒己见,一个个十分富有专业智慧、尖锐的问题会像连珠炮一样“扔”到管理者们的面前,让他们当面回答。谈及这种氛围,无论是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还是人事总监戴青,都对欧莱雅拥有像“诗人”一样活跃、有激情、敢于发表意见的员工而感到无比自豪。
“诗人与农民”的完美结合是欧莱雅用人的主要特色,依靠“诗人与农民”的用人文化,欧莱雅成为“人类的美容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