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实用保健方法手册
10890500000089

第89章 六腑之脾胃:疾病由脾胃衰而生

“脾胃”是中医学上的名称,一般泛指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其中主要包括胃肠道等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有受纳食物、消化和运输水谷,化出五味营养,以养全身和统摄血液等功能。人出生后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健全,食入的营养才能消化、吸收,输运全身,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能量的需要。因此,脾胃功能的强弱,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脾胃功能好,则人体营养充足,气血旺盛,体格健壮;脾胃虚弱,则受纳运输水谷失职,人体所需营养不足,以至身体羸弱,疾病丛生,影响健康和长寿。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即指脾具有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并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泛指各种食物)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第一,运化水谷,指脾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散至全身的功能,也就是说脾负责对食物中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和运送到全身的各脏腑器官组织,发挥其营养作用。第二,运化水液,指脾具有对水液吸收、转输和布散的功能,也就是说脾还负责对水分的吸收、运化转输和运送到全身各脏腑器官组织,发挥其濡养、滋润作用。中医所讲述脾胃的功能主要包括西医学消化系统的全部功能和循环系统的部分功能,所以,脾胃疾病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

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证水谷精微对机体的营养和濡润。所以,日常生活中的脾胃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的调养。所以,现代人的脾胃养生要点主要有:

1.情志养脾胃

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指脾与思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有“思虑伤脾”之说,思虑过多,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呆滞,运化失常,消化吸收机能障碍,而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状。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由于工作或学习而思虑过多,时常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脾的情志养生保健重点在于避免思虑过多,工作和学习要有计划有安排,工作和学习后要充分放松,不要再过多地思虑问题。中老年人则不要过多地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生活问题、子女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要顺其自然,不要因为过多的思虑而影响健康。

2.顺时养脾胃

脾胃在五行学说中均属土,而在阴阳学说中脾为阴土,所以脾的阳气易衰,阴气易盛,特性为喜燥而恶湿;胃为阳土,多气多血,特性为喜润而恶燥。湿邪侵犯人体时,最易伤害脾阳,造成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中医认为“脾与长夏相应”,长夏为农历六月,因下雨较多以湿气为主。所以,长夏时节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侵害人体。

3.环境养脾胃

脾胃对环境的要求主要是进餐环境应宽敞优雅安静,进餐时气氛应轻松愉快。

4.运动养脾胃

运动锻炼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尤为重要。中医认为“过逸”会使气血运行迟缓而不畅,脾胃纳化的功能呆滞,体质下降,神疲乏力。过逸,指很少或完全不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会使脾胃的消化功能下降,进而引起机体整体功能的衰退,所以,适量的运动锻炼是促进脾胃功能最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1)运动锻炼:

包括各种运动,如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中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很有益处。

(2)保养脾胃的保健操:

第一,揉隐白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手法同前。

第二,揉公孙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跖骨下缘),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手法同前。

第三,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第四,揉阴陵泉穴。端坐位,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髁下缘)旋转按压30次。

第五,按揉三脘穴。平卧位,将左手掌心放于中脘穴,覆盖上中下三脘穴,右手压于左手背。向左旋转按揉20次,向右旋转按揉20次。

第六,按揉天枢穴。平卧位,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上下按揉30次。

第七,推腹。平卧位,将左手掌心按于剑突下,右手压于左手背。自上向下推压至小腹耻骨联合处,推50次。

第八,揉足三里穴。端坐位,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旋转按压30次。

第九,推胃经。两手拇指按于足三里穴处,沿胫骨外侧自上向下推至踝关节处,推30次。

第十,全身运动。做完以上保健操后,可做下蹲运动10次和扩胸运动10次,以促进全身气血的流通,强化脾胃保健操的效果。本保健操有促进脾胃运化、增加食欲和增强体质的作用。

5.饮食养脾胃

饮食调养对脾胃的养生保健最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营养成分的均衡,食物品种的丰富多样,进餐的定时定量,均有利于脾胃的保养。饮食失宜是造成脾胃损伤的主要原因,中医称为“饮食所伤”。饮食所伤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饮食不节,包括饥饱失常和饮食规律失常;二是饮食偏嗜,包括饮食有偏、寒热失宜、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五味偏嗜及嗜酒无度等;三是饮食不洁。所以,要防止暴饮暴食、过饥过饱、进餐不定时、偏食偏嗜、吸烟酗酒、饮食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

传统中医学认为,导致我们产生脾胃疾病的原因,不外乎饮食不节、寒热不适,或情志郁闷、忧思困脾等因素,所以我在预防上要从节饮食、适寒热、畅情志这三方面做起。《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脾胃既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历来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由此可见,脾胃是生命的根本,我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脾胃的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