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互动与多赢
10889600000027

第27章 逆水行舟成大业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开始于2002年,最初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支持和帮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也要为创造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而努力,他们积极贯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用实际行动证明金融机构不光会锦上添花,也能雪中送炭;不但能顺风扬帆,也能逆水行舟,在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有效地缓解了再就业问题,树立了金融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

4.1 情系全民好创业

2006年8月的一天,在赣江源头之一的章江河畔,江西省大余县章江水电有限公司的广大职工个个喜笑颜开,欢呼雀跃,纷纷传递着一个喜讯。原来,该公司和大余县农村信用联社又签订了一份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合同,合同金额由2005年的60万元增加到80万元。这是继2005年公司被赣州市劳动就业局认定为再就业基地并荣获再就业先进企业后的又一振奋人心的佳音。这份合同的签订,使公司成为县内8个再就业基地贷款金额最多的一户企业,也是大余县实施“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

(1)脱胎时的“阵痛”

大余县地处岭南之北、赣江之源,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自解放初期以来,通过各届政府的努力,大小水电站星罗棋布,颇具规模。良好的基础,使大余县成为我国最早实现农村电气化的县城之一。但时过境迁,多数电站都存在规模小、设备老化、急需变革等问题。同时,该县还是以工矿企业为主的江西省重点工业县之一,素有“世界钨都”之称,但由于多年的采掘,矿产资源日益枯竭,近几年亏损、破产的企业日益增多,导致国有企业困难职工日趋增加。据统计,全县每年新增和结转劳动力4200多人,大批下岗失业人员陷入再就业的困境。截至2005年年末,大余县下岗失业人员总数达到7950人,是全赣州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最多的县之一,其中仅省属四大钨矿的下岗职工就达526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265人,其中水电部门的下岗失业人员361人,占比达11.06%。应该说,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增量来说,大余县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近些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等举措,解决了大量的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但总体来看,由于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就业岗位还是捉襟见肘,再就业工作压力大;加之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技能单一、就业观念滞后等诸多问题,县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2001年,大余县章江水电有限公司在改制的大潮中也由国有企业转为民营企业,公司由油罗口、滩头、牡丹亭、峡口、跃进一、三级等5个电站组成,总装机容量为13340千瓦时,年发电量为4500万度,产值1000万元。公司采取由水电系统内部员工集资入股的办法,以4100万元买下国有资产产权。作为一个新生的民营企业,章江水电有限公司一方面要面对金额巨大的产权购置费用,同时陈旧、过时的设备急需改造,一些主要设备因老化已不能继续运转;另一方面,大量的公司员工因家庭困难无资金购买股权面临着下岗。更雪上加霜的是,2003年-2004年该县出现少有的干旱年份,公司发电效益出现急剧下降。新生的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困境,公司上下对企业的发展前景都深感忧郁。

(2)民生情谊重“关爱”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针对大量下岗工人的涌现,大余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倾情为民办实事,全心全意解难题”的原则,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多途径地为下岗职工寻机会、找出路,想方设法让他们实现再就业。“民生”工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利益的高度关注。

在民生工程的建设中,大余县金融部门在人民银行等四部委政策框架指导下,知难而进,求真务实,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一道,群策群力,积极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人民银行大余县支行的督促下,辖内金融系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落实审办、审批小额担保贷款以及社保补贴、再就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和劳务输出补贴到全面安置就业困难对象等方面都给予大力协助和支持,使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逐渐驶入“快车道”。

缺乏资金是捆住下岗职工实现自主创业的一条难以解开的绳索。如何变“输血”为“造血”?江西省大余县开辟了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大余县金融部门与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适时启动小额担保贷款,解决了许多创业人员的燃眉之急。几年来,大余县金融系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形成了“金融促创业,创业促金融”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开启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使小额担保贷款成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成为大余县金融部门面向广大求职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搭建的一个工作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05年年底,全县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58万元,完成赣州市政府下达2005年放贷任务数的398.6%。2006年上半年,全县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68万元,直接扶持192名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除此之外,大余县还加快完善担保机制,严防信贷资金出现“管涌”。为防范信贷风险,县内就业机构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积极防范贷款担保风险,完善担保工作制度。截至2006年6月,大余县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无一逾期,均为正常贷款。

为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社会效益,在地方财力有限、担保基金不足的情况下,金融部门走访了大量的中小困难企业,选择有代表性、有发展前景且下岗工人多的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使这一优惠政策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当了解到章江水电有限公司因资金不足、大量工人面临下岗,金融机构及时深入企业,到员工中了解企业实情,到管理干部中了解企业发展实况,与企业领导者共谋发展大计;在信贷投入的贷时审批阶段,充分考虑企业下岗工人的安置问题,不仅考虑到该企业的下岗职工,还考虑到企业发展壮大后安置社会其他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企业领导激动地说:“银行不仅在关心我们企业,还在关心民情、关注民生。”

(3)鱼水交融共“欢畅”

在发展中凸现出再就业“基地效应”,在鱼水般互助交融中实现政银企“多赢”是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再就业基地的真实写照。江西省大余县通过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创新贷款方式,延伸服务触角,使“小贷款”发挥了“大作为”,小额担保贷款效应得到了全面释放。

基地效应亮点纷呈。章江水电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给我们介绍说:“小额担保贷款到位后,不但使公司在改制时得到顺利过渡,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而且通过资金的注入,公司的升压站技改项目也得以顺利实施,既解决了供电的安全隐患,又拓宽了供电出路。目前,公司按市场需求调节发电,可同时向江西省内网和广东网供电,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增加了发电效益。不仅如此,公司因享受贷款财政贴息,每年可减少利息支出近5万元,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由于上述原因,公司不但安置了老企业职工全部重新上岗,给员工办理了各种保险,还吸纳一些社会下岗职工进入公司实现了再就业。”

示范效应可圈可点。通过再就业基地的示范作用,县内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企业不断增加,涉及建材、运输、林业、服务业等众多行业。不仅如此,劳动就业部门还以此为契机,积极培育、引导、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落户的用工企业,协调吸纳一定比例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落户于该县工业园区的公司招收员工时,在劳动就业部门推荐下,为众多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如今,全县通过招商引资进来提供再就业岗位的企业已有4家,占全县再就业基地的50%,成为下岗失业“再就业基地”,使2400多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4.2 十八滩上酒飘香

7月的赣江,阵阵的江风给热浪蒸腾的万安县城送来缕缕凉意。江西省赣泉啤酒有限公司院内,生产车间机声隆隆,一片繁忙;10多辆大货车排在车间外,等待着刚下线的啤酒上车;经理办公室,电话铃声不断,客户催酒声声急。这就是万安县信用联社利用小企业担保贷款支持的一家小企业的一段繁忙的时空切面。

对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实行信贷政策倾斜,这是党和国家关心下岗失业人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战略在金融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惠民工程。江西省赣泉啤酒有限公司的复兴与繁荣,为我们有效贯彻落实国家财政金融优惠政策、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1)十八滩酒业转型

走在赣江边上,漫步惶恐滩头,一缕清新的令人心旷神怡的醇香随风飘散,引领我们寻觅至万安啤酒厂。万安县啤酒厂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赣江之畔,毗邻赣粤高速公路与105国道,交通便利,与万安水电站仅一公里之隔,赣江历史上十八滩之一的惶恐滩就位于此处,南宋着名宋诗人文天祥经过此地时曾写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着名诗句。

前身为万安食品酿酒厂的万安县啤酒厂于1986年建成投产,经历了一段比较甜蜜的时期,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入低潮,濒临倒闭,于2003年宣告破产。短暂的沉寂之后,现任公司总经理郭水平顶着压力毅然以365万元的高价把它买了下来,开始了万安啤酒业的振兴和突围之路。要突围就得带上“弟兄们”,公司员工150人,除3名管理人员外,其余全为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下岗失业人员就有120多人,约占职工总人数的80%。这些年来,啤酒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但公司定位却十分准确,2004年与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合作后,打造了自己的企业品牌-“绿色井冈”,再加上营销策略到位,企业经营正常,经济效益较为明显。2004年、2005年该公司分别上交利税90万元和120多万元,分别名列全县第5位和第3位。从“万安啤酒厂”到“江西赣泉啤酒有限公司”,万安啤酒只用了4年时间,便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十八滩”到“赣泉”、“银杏”、“绿色井冈”,万安啤酒正在用惊人的速度铸造属于自己的酒类名牌。在“银杏”之花盛开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的滴滴浇灌。

(2)小企业贷款助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万安县农村信用联社意识到:虽然多年来通过发放支农业贷款款扶持农民创业、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广大农民心中已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支持全民创业不仅仅是支持农民,还有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需要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出台,正好为万安县农村信用联社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最适宜的切入点,而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展壮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基地,又是贯彻落实此项扶持政策、迅速取得社会效应的最理想途径。于是,果断承接了此项政策的落实与贯彻事宜。

“下岗失业人员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担保贷款”政策出台后,人民银行万安县支行积极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有关金融机构协调配合,积极贯彻落实相应政策,推进小企业担保贷款工作的落实。在向符合申贷条件企业作好宣传的情况下,作为政策落实单位的万安县农村信用信用联社与劳动就业担保中心签订了“小企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项目”协议,协议约定对一年期内单户不超过100万元的保证贷款项目,承诺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审批。2004年,当赣泉啤酒总经理郭水平首次申请小企业担保贷款60万元时,万安县农村信用联社认真分析了其目前状况和发展潜力,认为该公司自有资金雄厚,社会信用良好、信誉度高,生产技术水平较先进,发展前景良好,所聘员工大多为下岗失业人员,符合政策条件。因此,万安县农村信用联社通过“绿色通道”在企业没有提供担保的情况下3天之内就将资金送到了郭水平的手中,有力地支持了该公司实现资金与资产的双重增值。

赣泉啤酒公司要实现振兴和突围,首要问题就是要提高啤酒质量。为此,技术改造是关键,可技改资金尚有很大缺口,怎么办?在加强贷后管理熟悉情况及前期成功营销的基础上,万安县农村信用联社决定再追加小企业担保贷款90万元,支持技术改造。借助万安县农村信用联社的支持,2004年,公司大胆创新引技之法,在万安县开创了私企与高校技术联姻的先河,与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合作进行高难课题的攻关,并成立了博士后实验基地。通过更新啤酒发酵和灌装设备,目前该公司已拥有一批国内先进的糖化、发酵、包装等关键单机和自控系统,产品质量得到了长足的提升和优化,啤酒口感大为改善。同时,在降低啤酒高级酵、提高啤酒抗氧化能力和新鲜度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提供便捷通畅的金融服务是助推企业成功赢得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该公司通过大力进行产品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加强市场监控,出现了供不应求之势,创建企业品牌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好事做到底,鉴于市场形势的变化,万安县农村信用联社应时之需,于2005年对上述两笔贷款进行了展期,支持该公司进行品牌创建工程。目前,“绿色井冈”和“银杏”两大品牌已成功扎根吉安、新余、萍乡等地,并跻身广东、湖南等省外啤酒市场,2005年荣获行业检评优秀新产品奖。2006年,公司又被市工商局评为“AA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打造十八滩头的名牌,做成全国一流的中小型啤酒生产企业”,已经成为赣泉啤酒新的三年发展规划。

(3)零丁洋万家欢乐

2006年年关刚过,赣泉啤酒公司门口鞭炮声隆隆,万安县政府杨丹县长一行莅临公司,向企业颁发了“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标兵企业”荣誉锦旗。小角色唱大戏,在赣泉啤酒发达的日子里,万安县农村信用联社发放的150万元小企业担保贷款对该公司整个资产来说虽然比重不大,但却产生了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支持了小企业发展中凸现出再就业基地效应。对赣泉啤酒公司15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按政策优惠,首年可免去8.3万元的利息;如果按照一般性企业贷款来算,又可再省掉6.9万元的利息。不光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小额担保贷款到位后,使公司的改制得到顺利过渡,而且通过资金的注入,公司的技改项目也得以顺利实施。由于得到政策照顾,该公司不但安置了大部分原企业职工重新上岗,给员工办理了各种保险,而且还吸纳了一些社会下岗职工进入公司实现再就业。

实现了全民创业凸现出社会稳定效应。在赣泉啤酒有限公司内,“下岗”一词不再属于下岗失业人员。赣泉啤酒公司的152名下岗失业人员,有一些是原啤酒厂职工留下来的,另一些是从其他厂下岗后应聘过来的,他们见证了赣泉啤酒创业的艰辛与昌盛的甜蜜。在这里,他们选择了“乐不思蜀”,选择了责任,选择了以厂为家、以厂为荣。通过对再就业基地(江西赣泉啤酒有限公司)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基地的发展,增加了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有效地解决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资金来源,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3 身残志坚创大业

在新余市的街头,你只要随便拉住一个路人问问新余最好的酒店是哪家,他一定会告诉你,是金融海鲜城。作为国家一级酒家,金融海鲜城采用欧式建筑结构,格调高雅、气派万千,总营业面积3000多平方米,拥有豪华贵宾房38间,超大型华丽宴会厅可同时筵开百席,大型中央空调与观光电梯衬托得美伦美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电脑管理系统,准确快捷。这就是金融海鲜城的新生。每当我们走进海鲜城享受美味佳肴时,却很少有人深知其艰辛的往事和在餐饮领域不断开拓进取的漫长历程。

(1)创业为艰多磨难

曾经的金融海鲜城有过辉煌和沉沦。1970年出生的周雄,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因家境贫寒,加上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致使左手和左腿终生残疾。凭着顽强意志和自食其力减少家庭、社会负担愿望的周雄,高中毕业后就踏上创业路。

18岁,还是豆蔻年华,但经过多年打拼的周雄,已从一间小小的快餐店发展到了经营几家餐馆的规模,不但可以自食其力,还略有盈利;不但为国家创造了税利,还解决了一些待业人员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凭借多年在餐饮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1999年,周雄创办了新余市第一家以经营海鲜为主的金融海鲜城。由于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博取众家之长,以海鲜为主体,集粤、湘、赣菜系列之精华,创造出独特的餐饮文化,一度成为新余的餐饮龙头,钢城的一面旗帜。

随着金融海鲜城的发展,进军沿海大城市开办连锁店的想法油然而生。2001年8月,经过初步考察,周雄抱着一腔热血,投资数百万元在广东省珠海市合资开办了南油海鲜城。但是,由于不熟悉特区投资环境,碰上了骗子,所有的投资都血本无归,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还惹上了许许多多的官司,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周雄痛心疾首无以言状,只好重返新余,可是,由于餐饮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新余城内城外各种高档次的特色酒店如雨后春笋涌现,餐饮市场的竞争时代迅速来临,老金融海鲜城经过多年的使用,其设施陈旧、设备老化、装修落后,已经很难适应餐饮业新时代的步伐,营业状况每况愈下。

(2)金融支持渡难关

赚的钱亏损了,留下的海鲜城又经营不下去,倘若退出餐饮领域,把多年来打拼下来的市场拱手让人,以后靠什么过日子,这真是在“生死存亡”的线上挣扎。周雄很想重塑辉煌,但是没有钱。增添设施要钱,装修改造要钱,经营发展更要钱,囊中羞涩的周雄陷入两难境地。

就在周雄一筹莫展之时,他想到了与海鲜城仅一步之隔的新余市城区信用社,当他一股脑地将自己的经历、现实和困难向信用社的领导倾诉后,周雄的自强不息感动了信用社的领导和员工,他们看到了一个身残志不残的青年的执着,看到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潜质,他们抱着决不让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因资金而困倒的意愿,主动派出工作组,对金融海鲜城的装潢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并对新余市餐饮业市场进行分析比对,结合金融海鲜城历年的经营状况进行论证。工作组成员一致认为:金融海鲜城经营历史长,有扎实的餐饮管理和餐饮服务经验,社会影响大,新的装修设计方案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竞争力强,企业创始人具有创业的能力和激情,同时,支持金融海鲜城对扶持新余市餐饮业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支持残疾人事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过慎重研究,新余市城区信用社最终决定贷款350万元,用于金融海鲜城的装修改造工程。久旱恰逢及时雨,城区信用社的支持使金融海鲜城上上下下为之精神振奋。由于简化了贷款手续,资金到位及时,使改造工程提前一个多月完工开业,仅此一项就为金融海鲜城创造效益30多万元。随着国家“下岗失业人员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担保贷款”政策的出台,城区信用社找到了支持金融海鲜城发展新的着力点。金融海鲜城效益不断提升,其吸纳的下岗失业工人越来越多,已经达到了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条件,2005年,经新余市劳动就业局认定,城区信用社可以按照国家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的扶持政策,向金融海鲜城发放小企业担保贷款100万元,用于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和帮助发展多种产业。

有了新余市城区信用社强大的资金支持,才有金融海鲜城今天的崛起,为报答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为了替政府分忧,金融海鲜城几年来吸纳下岗失业工人40多人。并以金融海鲜城为基础,成立了新余市新概念餐饮食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达到1000万元,下设金融海鲜城和四方食神食品两个分公司。

(3)经历风雨见彩虹

经历了化蛹成蝶阵痛的金融海鲜城,在重新开业以来,累计上交国家税利约400万元,先后获得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新余市人民政府“先进个体工商户”,市工商局“先进单位”等称号,2004年被商务部评定为“国家一级酒家”,2005年被市劳动局评为“再就业基地”。金融海鲜城今天的再次辉煌,与新余市城区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和关爱是紧密相连的,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金融海鲜城才能在困境中起死回生;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才能使钢城餐饮业的这面旗帜高高飘扬。

而今,金融海鲜城异地兴建方案也已基本确定,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金融海鲜城即将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