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在女人面前拐弯(外国卷)
10885400000058

第58章 铁骨娘子傲群雄

1959年10月,撒切尔夫人正式进入英国下院,成为后座议员。在英国,议院中的议员有前座、后座之分。每当议院召开会议时,参加内阁的议员(内阁大臣、国务大臣、部门大臣)坐在会场一侧的前排,没有职务的则坐在后排,前后排之间有一条过道相隔。另一侧则坐着反对党议员,他们的领袖人物(影子内阁)坐在前排,其他议员则坐在后排。坐在前排的议员被称做前座议员,反之,则称做后座议员。议员的最根本职责就是提出动议,发表演说,参加辩论。按照惯例,每届新议员可以向议院提出议案。撒切尔夫人提出了自己的议案——“公共团体”议案。该议案的目的是允许新闻界参加地方议会的会议。撒切尔夫人介绍议案的方式是她深思熟虑风格的早期表现,这一风格的形成与她平时广泛阅读、积累资料的习惯是分不开的。她讲了27分钟,几乎没看讲稿。她列举了一连串的统计数据来证明公民有权知道地方政府的开支。她的处女演说赢得了包括反对党人士在内的广泛好评。政府住房部大臣亨利·布鲁克说:“我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这篇漂亮的引起了一场争论的演说。”反对党女议员巴巴拉·卡斯尔很佩服撒切尔夫人流利的口才,她说她支持撒切尔夫人的提案。就这样,这个提案经过修改后以152票的绝对多数通过成为立法。撒切尔夫人也因此而一鸣惊人。1961年10月,撒切尔夫人进入议院不到两年,就被麦克米伦首相任命为生活津贴和国民保险部政务次官。1964年,保守党在全国大选中遭到失败,被迫把执政权交给反对党工党。撒切尔夫人进入了影子内阁的时代。1964~1970年工党执政期间,撒切尔夫人在影子内阁先后主管年金部、财政和经济事务、运输事务、燃料和动力部及教育事务。充当这么多问题的发言人,是其他人所没有过的。

这就使她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两党在各个方面的执政点的差异与得失,积累了同工党打交道的众多经验,并在一系列基本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立场。1966年,执政不到两年的工党提前举行大选,目的是利用当时的有利时机,扩大工党在议院中的议员数。工党如愿以偿。选举后,工党在议院中的人数领先了保守党97个。不过,撒切尔夫人却在自己的选区轻松获胜,第三次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969年,党魁希思任命她为影子内阁的教育大臣。1970年,工党政府的威尔逊首相趁国内经济形势稍有好转的有利时机,再次宣布举行大选。然而,大选结果却令两党人士都大跌眼镜,希思领导的保守党竟以30个席位的领先多数获得胜利。工党再次沦为在野党。大选胜利后,原任影子内阁教育事务发言人的撒切尔夫人,被希思首相任命为内阁的教育大臣。和其他任何官场一样,英国政府内阁中的财政、外交,国防等大臣是官吏中的佼佼者,而教育大臣则是属于次一等的。但撒切尔夫人并没有因此而认为自己低人一头,以至于对工作敷衍了事。相反,她仍然拿出了竞选议员时的兢兢业业。因为撒切尔夫人知道,这是她第一份正式的内阁职务,只有把工作做好,做出业绩,才能成为她晋升的阶梯。1970年参加保守党会议的撒切尔夫人然而事与愿违,首相希思出于对撒切尔夫人野心的防范和对女性固有的歧视态度,与其他内阁成员一同排斥、孤立这位内阁中惟一的女性。著名的“牛奶事件”就是双方矛盾最突出的体现。当时希思政府为了节省开支,削减了三亿英镑的预算,撒切尔夫人的教育部也难逃厄运,教育经费被大幅度削减,而既定的目标却没有一丝松动。无奈之下,撒切尔夫人只得在节省方面做文章了。于是,撒切尔夫人决定,停止每日为小学生在校提供三次牛奶的做法,改由家长自行负担。决定一出,便引起了社会上的一片骂声。学生家长称她是“抢走牛奶的撒切尔夫人”,报纸舆论说她是“英国最不受欢迎的女人”。就连她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和女儿,也受到同学们的嘲讽和冷落。撒切尔夫人为此非常痛苦,私下流过不少眼泪。她丈夫劝她辞职不干算了,但半途而废又怎是她的作风?撒切尔夫人咬紧牙关,硬是挺了过去。她也因此看透了官场上的倾轧,看清了权力的重要。她要在由男人主导的大不列颠政坛上杀出一条血路,迈上更高的一层。当撒切尔夫人因“牛奶事件”而陷入四面楚歌的时候,希思首相的日子也不好过:经济持续衰退,钞票发行过多使得通货膨胀有增无减,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罢工风暴此起彼伏。1974年2月,希思的首相生涯终于走到了尽头。

由于政府拒绝工会提高工人工资的要求,工人举行大罢工,使全国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取暖照明陷于一片混乱,希思被迫举行大选,导致了工党再次上台。保守党执政失利,党内要求希思辞职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顽固不化的希思认为自己凭借在党内的声望不会下马,为堵住大众之口,决定于1975年2月4日举行党内领袖选举,撒切尔夫人当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她参加了竞选。保守党内一些重量级人物因忠于希思而没有参加,其他有实力的候选者也纷纷因故提前退出。这样,实际上就形成了希思与撒切尔夫人对决的局面。第一轮投票结束之后,撒切尔夫人以130票对119票压倒了希思,希思大失所望。投票结果公布两个小时后,希思正式宣布辞去领袖职位。希思退出竞选之后,那些忠于他的重量级元老又纷纷加入竞选,欲与撒切尔夫人一决高下。但他们没料到,这样一来,反倒是帮了撒切尔夫人的大忙。因为他们个个都是顶着希思的光环“参战”的,拉选票也只能拉到原来投给希思的那些,这样,无形中就分散了希思留给他们的原本不多的选票。1975年2月11日,第二轮投票结果公布,撒切尔夫人以领先第二名67张选票的巨大优势,成为了这个大男子主义极端严重的保守党有史以来第一个女性党魁。是年,撒切尔夫人50岁。在担任在野党党魁的四年里,撒切尔夫人殚精竭虑地收拾着希思留下来的烂摊子。面对党争林立的保守党,她以高姿态去努力团结各个派系,以求使全党保持统一的步调。在用人方面,撒切夫人技高一筹。她诚请原希思派的第二号人物威廉·怀特勒出任党的副领袖,并与之结为密友;还提拔了与自己的思想主张极为合拍的精英人才成为影子内阁中的重要成员。她还组成了一个智囊团,其中有多位优秀的学者,她让这些一流的头脑为她出谋划策。在国际舞台上,撒切尔夫人显得更为活跃。她遍访欧洲各国、美国及中国,使得其在国际上的声望显著提高。但她惟独对苏联表示极度反感,强烈地评判了那些在冷战后期大唱缓和高调的人。这使得苏联政府异常愤怒,官方宣传机构塔斯社给她起了个响亮的绰号:“铁娘子”!从此“铁娘子”这个撒切尔夫人的专有代名词不胫而走,而她也欣然接受。在1978年的大选中,撒切尔夫人还以此标榜:“俄国人说我是铁娘子,他们说对了,英国就是需要一个‘铁娘子’!”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坛风雨飘摇。执政党工党的无能,使得英国经济状况严重恶化,持续低靡。而黔驴技穷的工党却没有胆量做出大幅度的改革,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地在小范围内做出些许调整。然而,这种修修补补无异于杯水车薪。1978年年底,英国工人大罢工,学校停课,医院关门,交通瘫痪,垃圾遍地,社会生活秩序迅速恶化。撒切尔夫人抓住有利时机,提出了对工党的不信任案,最终以311票对310票的微弱优势将工党赶下台。在随后的大选中,保守党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上台组阁的权力,同时也宣告了撒切尔夫人成为了英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入主唐宁街10号的女首相。这一年,她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