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老北京的传说
10884900000005

第5章 “都一处”的由来

在前门大街路东鲜鱼口西口外,有一家以专卖烧麦而享名的饭馆,名叫“都一处”。

“都一处”已有270多年的历史了。原来它是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开业于清朝乾隆三年,没有字号,只有一间门脸,占地狭窄,屋内坎坷不平,中间有一条土甬路,高高突起,俗称“土龙”。它每天开业早,上板儿晚,方便顾客喝酒吃饭,所以买卖很兴隆。

当时乾隆皇帝好大喜功,最爱外出游逛寻访。相传,有一次乾隆皇帝到京郊游猎回来,走到正阳门大街时天已经黑了,他感到又乏又饿,想找饭馆儿吃点饭,歇歇脚。可是,大街两旁的店铺早都上了板儿,只有一家小酒馆灯火明亮。这家小酒馆喝酒的人还真多,划拳行令,吵吵嚷嚷,甚是热闹。乾隆信步走进了这家小酒馆,因为他身穿便服,带的随从又不多,所以谁也没认出他是皇上来。乾隆随便要了点儿酒饭菜,店里的伙计招待得倒还热情,很快就把热气腾腾的酒饭菜端来。乾隆在野外折腾了大半天,这么晚了又水米没沾牙,饥肠辘辘的,吃了这家小酒馆的饭菜觉得还真香。回到宫里,乾隆还念念不忘,回味起那家酒馆做的饭菜滋味,感觉比御膳房做的还鲜美可口了,就亲笔为这家小酒馆写了个字号,叫作“都一处”,命宫中的太监送去,做好匾额挂上。

从此,“都一处”的名声就传开了,用酒用饭的顾客差点儿把门槛儿给踏破了。当时,乾隆皇帝亲笔写的“都一处”牌匾和他在这儿吃饭用的桌凳都成了珍宝,后来因为年代久远,就不知到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