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
10881800000001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将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中心任务之一。回首20多年的改革进程,不禁让人百感交集:改革进程几经曲折、几经争论,面临复杂的局面和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应该看到,改革的目标是坚定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国有企业改革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也是大家的共识。如何在国有控股公司中优化配置各利益主体拥有的控制权,建立起互相制衡、互相监督的企业内部和外部控制机制,成为国有企业能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而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关键。

近年来,在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互结合的形式中,股份制成为被学者、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普遍接受的有效形式。从1990年12月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诞生至今,短短十几年,我国的股票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也拉开序幕。大部分国有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和重组,成为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集团公司,所属的大部分优质资产实现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国有控股公司成为我国管理国有资产的主要形式。同时,国有控股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未随着国有企业户数的减少而有所削弱,在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如石油石化、煤炭、冶金、电力、交通、通信等骨干基础性行业,国有控股公司仍占绝对优势,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其资产总额占52%,销售收入占38%,实现利润占46.8%,上缴税金占60.5%。李荣融:《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在中央党校2005年秋季班上的报告》,2005年9月23日,第6页。如果考虑关系国家安全的特殊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中的国有经济,可以说,国有控股公司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国有控股公司组建完成后,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也进行了十多年,但总体来看,作为公司权利核心的控制权,其归属、配置和运行机制并未得到清晰的界定和规范运作。反映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就是上市公司的国有大股东和经理人员通过大量违规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资产而使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的案件频发。这与国有控股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外部控制机制以及控制权配置与收益不对称有直接关系,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以来遇到的最大的而且是绕不过去的一道难题。可以说,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能否实现优化配置,是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只有真正建立起国有控股公司良好的控制权配置机制,关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措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