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内部控制改革与发展
10879900000024

第24章 上市公司率先实施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渐进式长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从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到全面风险控制,先后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漫长之路。20世纪80年代,以计划经济为主导,财政部总结形成了《会计人员工作规则》,标志着立足会计工作岗位、全国统一的内部牵制制度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我国会计控制的形成。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引发了全面风险控制的客观需求,建成了中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这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确实来之不易,业内人士称之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提法并不为过。但是,我们仍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内部控制规范制定固然重要,关键在于执行,只有执行到位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仍属纸上谈兵。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成只是走完万里长城的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艰苦。各部委领导十分重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在发布会上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有关方面积极配合、加倍努力、上下联动,力争通过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在我国各行各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实际行动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而不懈努力。

一、大力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我国上市公司分步实施到位

上市公司直接涉及公众利益和资本市场,而且全面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有较好的基础,尤其是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在2006年前后就开始根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实施内部控制,编制并披露自我评价报告;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在A股市场上的主板上市公司也已按照证监会和交易所的要求,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因此,上市公司应当按照五部委文件规定,按照《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全面梳理现有的内控制度和信息系统,将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证监会高度重视对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

在《配套指引》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同志指出:上市公司应以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为契机,加强内部管理。(1)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领导和组织内控规范实施工作,以身作则,带动公司上下全员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公司治理层要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审计委员会作用,建立健全内控责任机构。公司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观念,自觉接受内控制度约束,而不是凌驾于制度之上。(2)要认真学习《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深入领会内部控制的精神实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到我国的法律环境、企业的风险意识和管理理念等作了适应性调整。公司应认真学习内部控制的有关规定,全面掌握其核心内容,切忌僵化、教条化理解。(3)要杜绝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克服观望、等靠态度,踏踏实实做好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从一些公司的实践来看,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要在摸索中不断完善;要将内部控制与公司管理相融洽,保证内控制度的合理设计和有效运行,使其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长效保障。李小雪指出,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1)按照“选择试点、逐步推广、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的原则,分步骤、分阶段在上市公司实施。(2)把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纳入上市公司日常监管的范围,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督,同时最大限度发挥中介机构的职能,确保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执行质量。

三、作好试点分步推开

为了贯彻五部委文件和证监会领导的讲话精神,上市公司应当抓好试点积累经验。目前已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1家公司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财政部和证监会已经完成了对其高管人员的培训工作。当前,这类上市公司都已紧锣密鼓地进入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境内外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方面已有较好的基础,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统一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全面修改现有的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年底之前应当完成新制度和新系统的测试工作,从2011年1月1日开始按照新系统正式运行。2011年的年度终了,在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应当按照统一规定的规范化格式和要求,编制和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同时披露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