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按摩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富有民族特色,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无时间、地点及气候的限制,对胆囊炎、胆石症具有一定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养生按摩的主要手法有:①按法:包括指按法(拇指按法、屈指按法)掌握法和屈肘按法;②摩法:包括指摩法、掌摩法和掌根摩法;③抚法:轻摩法;④揉法:包括指揉法、鱼际揉法和掌揉法。
养生按摩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病情安排时间和次数,局部按摩一般每天2次,每次半小时。按摩时要按照自上而下、自外而内、自前而后的次序进行,要求手法均匀、有力、持久、柔和。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常用穴位有:
(1)曲池:取穴时屈肘,在肘横级头外端凹陷中。可调理脾胃、行气活血。
(2)阳池:在手背腕横级正中的凹陷中。可清利三焦、除烦、清利湿热。
(3)阳陵泉:双穴时屈膝垂足,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可清利肝胆、疏利关节、清利湿热,是肝胆保健之要穴。
(4)足三里:在外膝眼下10cm,胫骨脊外缘一横指处凹陷中。可健脾和胃、补气养血、疏通经络、解痉止痛。
(5)悬钟:在外踝尖上10cm,腓骨前缘凹陷中,可清肝利胆、通经活络、补肾养髓。
(6)阳辅:在外踝尖上约13cm,腓骨前缘两筋之间。可清泄肝胆、疏经活络。
(7)丘墟:在外踝前下方凹中。可清肝利胆、疏筋利节。
(8)足临注:在足背小趾、四趾的趾缝纹头后5cm,小筋后骨缝中。可清肝利胆、疏经通络、理气止痛。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进行养生按摩时要对经络穴位熟悉,取穴要少而精,坚持每天清晨起床前和夜晚睡前各做1次,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半途而废。按摩时应注意防寒保暖,操作时勿损伤皮肤。必要时可使用按摩乳、芝麻油或油石粉等作为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