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3岁以下孩子的视力不良不能称之为近视,而是由于体内元素失衡所引起的。
几年前看报纸,媒体上一再呼吁大家看看小学教室里有多少“小眼镜儿”,可如今已经发展到讲幼儿园的教室里,戴眼镜的百分比有多少。如此推断下去,叫我心生寒意,莫非将来的孩子在摇篮里就都成了小近视眼?
找我来看眼科疾病的孩子,我通常都会告诉他们的父母要注意孩子预防眼外伤,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观察孩子是否有眯眼、斜视等不良习惯,但最终发现这样的方法见效很小,因为现在很多父母都是近视,本身就有许多不良用眼习惯,孩子在潜移默化下难免会被“传染”。
碰巧一次国际儿科医生交流会上,我遇见了一位国外从事儿童近视研究的教授,在聊起近视这个话题时,教授很明确地告诉我,3岁以下孩子的视力不良不应该称之为近视,而这很可能是由于体内元素失衡引起的。这个结论令我大吃一惊,毕竟很多医生,包括我,都认为近视是由于不良用眼习惯引起,而营养只起到很小部分的因素。但在后来诊治幼儿近视的经历中,我也发现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小奇是一个3岁的小男孩,妈妈Eva是金融机构的高级主管,为了治疗儿子的视力低下,她四处寻访中西医,但效果却不明显,小奇看近处的东西仍然需要眯着眼,眼神也很呆滞。“我真的希望儿子眼睛能看清楚这个世界,能看着我的眼睛,听我说话。”Eva向我说出了作为母亲的心愿。她的心情我十分理解,但小齐已经表现出视力低下的情况,如何调整过来也是摆在我面前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我的耐心询问下,Eva向我说出了儿子的日常习惯,其中偏食这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小奇从断奶时起,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土豆泥,对其他食物也不感兴趣,出于对儿子的溺爱,家人也听之任之。
这处细节让我联想起那位国外教授说过的话,“3岁以下孩子的视力不良不叫近视,而是由于体内元素失衡引起的。”于是我赶紧让这位妈妈赶紧给孩子补充其他食物,尤其是动物肝脏、牛奶、鱼肝油、牛奶、豆腐、番茄等,因为它们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能供给眼球发育所必需的营养。
Eva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母亲,她说服了自己的家人,开始给儿子添加各种食物,由以前的一天一两种上升到五六种食物。数月后,她到医院来找我,以兴奋激动的口吻对我说:“小奇的近视程度缓解很多了,连脾气也比较缓和了。”
也许你会觉得很神奇,但孩子的很多毛病就是与营养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
维生素A是眼睛特别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维生素C起维护巩膜组织健全的作用,缺乏维生素C,巩膜组织就会受到透明质酸酶的作用,变得十分脆弱。维生素D缺乏直接影响钙质的正常代谢。这都和近视眼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另外,避免孩子近视除了要给孩子均衡营养,多增加咀嚼食物也很必要。很多父母在孩子1岁后还继续给孩子提供泥状、流质食物,很容易造成孩子咀嚼量不足。咀嚼食物可促使面部肌肉运动,这其中包括支配眼球运动的肌肉,从而会有效发挥眼睛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因此,根据孩子的牙齿发育情况,安排如胡萝卜、土豆、黄豆、苹果等耐嚼的硬质食品,增加咀嚼的机会,也可预防近视眼发生。
育儿录
Q 听说孩子吃得太甜,容易形成近视眼,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A 有一定科学依据。甜食在消化、吸收与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与人体内的钙中和,造成血钙降低;而缺钙则会使眼球壁弹性降低,眼轴伸长,形成近视。所以平时应尽量少给孩子吃甜食。
Q 以前我只知道近视与一些不良用眼方式有关,请问孩子近视与否与饮食也有关系吗?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A 是的,饮食对视力也会造成很大影响。对孩子视力的保护越早越好,应经常给孩子吃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韭菜、红薯等)、B族维生素(谷类、动物肝脏、牛奶、肉类等)、维生素C(猕猴桃、枣、橙子、白菜等)以及富含蛋白质(瘦肉、鱼、虾、蛋类、奶类、豆类等)、钙质(豆类、鱼类、虾皮等)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仅可以保护孩子的视力,还有预防眼部疾病的作用,妈妈们在给孩子添加辅食的初期就应适当地将这些食物加入,为孩子的健康视力打下夯实的基础。
Q 用什么烹饪方式能减少维生素损失?煮还是蒸?
A 两者都可以。蒸制食物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将不因水分过多而丢失。相较而言,一些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煮沸过程中容易丢失,建议在为孩子煮食物时少加水或者加与食物等量的水,这样煮出的食物和蒸的食物一样,保留了原有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