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生肖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7400000019

第19章 生肖与旱涝丰歉说

先民们认为生肖和天气的旱涝以及农业的丰歉之间是有关系的,甚至生肖在其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在生肖文化当中有必要对于这一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现象进行探讨。

古人发现,十二生肖能反映所属生肖年景的好坏。如谚云:“牛马年好耕田”、“肥猪年吃饱饭”,也就是说牛、马、猪年多为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而“鸡狗年去讨饭”、“恶虎年灾连连”,指鸡、狗、虎年多为气候反常的歉收年。古代以生肖来解释年景的现象却非常普遍。

牛马年好种田

农谚:“牛马年好种田”。为什么说“好种田”?大约不只是因为有耕犁的牛、拉车的马做生肖,从而生发出农事顺利的联想。这是一条气象谚语,是古人对于气象的经验总结,大体上可以说,旱、涝年份是交替出现的,旱涝之间当然也会有风调雨顾的好年景。牛年与马年间隔四个年份,如果牛年无旱无涝的话,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到马年时可能又会是个无灾害的丰收年。现代气象学研究发现,每5-8年就有可能发生1-2次大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这与十二生肖论的认识不谋而合。当然,这种说法太过于绝对,查考中国几千年的史实,牛年马年歉收的例子也并不鲜见。天行有常,自然界阴晴雨雪不是一两句农谚所能概括的。

古代柯尔克孜族在《柯尔克孜族风俗习惯》一书中对于不同生肖年份的雨水、丰歉情况也有比较全面的介绍:“鱼是水生物,故鱼年多雨水,谷物牧草都会长得好,是丰收年;虎年往往寒冷,大河的水也有一半要结冰的;鼠年则常常是干旱之年……”至今,柯尔克孜人也往往会根据不同年份的特征来安排生活和生产,以确保有备无患。

几龙治水

旧时的黄历上大都印有十二生肖图,还印有“几牛耕田”、“几龙治水”、“几人分丙”、“几日得辛”之类。每年的第一个丑日在正月初几,就是几牛耕田;第一个辰日在正月初几,就是几龙治水;“分丙”、“得辛”也一样,日干无属相,直称丙、辛。

那么,几条龙治水才是好年景呢?旧时传说,治水之龙越多,雨量越小,龙数越少,雨量越大。宋代《鸡肋编》说:“历日中治水龙数,乃自元日之后,逢辰为支,即是。得寅、卯在六日,为丰年之兆。”按其所言,寅、卯在六日为丰年之兆,那么,逢辰之日则在八日或七日,这就等于说“八龙治水”或“七龙治水”是降雨量适中的年份。

另有一种说法,治水之龙超过十一条的年头就会有洪涝。清代学者俞樾在《乐府体四章记江浙大水水灾叹》中言:“天公愤愦那有此,竟遗十一龙治水。雨师又不避甲子,遂令乘船可入市。君不见东南七千里,田庐尽化为污渠。又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怒欲灌淮与徐。呜呼噫嘻,民其鱼!”俞樾描绘出洪水泛滥、大地汪洋的水灾景象,又将其归咎于“正月十一日遇辰,为十一龙治水,主水灾”。

其实,新年伊始,第一个辰日排在第几天怎么能决定一年的旱涝呢?

延伸阅读

统计学里的生肖与年景的关系

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气象专家潘铁夫所著的《吉林省农业气候长期预测研究》一书中有“地支(属相)与气候”一节。作者通过对长春地区74年间温度、降水量的统计分析后认为:“总的说来,不同地支(属相)年份,以未(羊)年、寅 (虎)年和卯(兔)年为好;辰(龙)年和申(猴)年雨水少,对中东部有利,对西部不利;丑(牛)年和午(马)年雨水多,对西部有利,中东部容易出现涝灾;戌(狗)年和巳 (蛇)年气候条件中等;酉(鸡)年、亥(猪)年和子(鼠)年气候条件差。”

这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农业气象灾害出现的概率进行分析,提出了生肖年份与气候的关系问题。当然,其中的说法同“牛马年好种田”的农谚有同有异,这也不足为怪。中国地域这么大,往往一年间有丰有歉,有些地区旱,有些地方涝,并不是一两句气象谚语所能概括的,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其合理性与非合理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