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取名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7100000097

第97章 忌滥用名人效应、区域性限制

随着经济的繁荣,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经济利益,很多企业甚至采用滥用名人效应和区域性的方式为产品命名,这两种投机命名手段对企业的发展只能是弊大于利。

名人和著名地区就好象就是一座宝藏,蕴藏着可被发掘和开发的无穷力量。因此,出现了一些商家冒充名人谐音名称和为品牌强行划定属地的行为。冒用名人名字谐音为产品品牌命名,给自己产品名称加上著名地区的头衔,看似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商业行为,但是,归根结底这些行为都属于妄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企业采取的捷径,因此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忌滥用名人效应

以创始人姓名命名品牌的现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的老字号“张小泉剪刀店”、“造寸时装店”、“王致和腐乳”、“泥人张”等就是其中的典范。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很多企业意识到名人效应的重要性,纷纷用知名人士的名字为自己的产品命名。

利用名人的无形价值为自己的产品添彩,本来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但也出现了一些与此有关的滥用名人效应的误区。

毫无疑问,生产厂家之所以将其产品以名人的名字来命名,无非是想利用名人的谐音,使消费者产生名人的联想效应,借此来炒作自己的产品,并借机快速提升自家品牌的知名度,快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获得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品牌理论已经广为企业界所熟知和认同,商家借用名人炒作的行为只能算作一种拙劣的投机行为。现在的消费者已经对品牌有了较为深刻和理性的认知,人们不再盲目追求品牌,而更喜欢自己所熟悉的、正规的、有着良好声誉的品牌。一些商家单纯依靠名人名字的谐音,是不可能让产品被消费者接受的。相反,对那些对名人喜爱有嘉的消费者,甚至还会对企业的这种不择手段的行为产生抵触和厌恶之感。

地域性命名的误区

一个地域的名称,往往有着无形的价值,地区蕴含的特殊文化、历史、风景、物产等内涵往往也被商家视作传承品牌精神的化身。商家可以充分利用消费者印象中的传统特产的资源优势,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如西湖龙井茶、北京果脯、西藏藏药、云南烟草、东北人参等。与此同时,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美好联想。如看到“北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京剧”、“颐和园”、“北海”等。因此,借地名为品牌命名的方法也就很常见了。很多品牌名称都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也间接或直接地指示了产品出产地或出处(地区、城市等),如“杭州”、“宁波”牌香烟;也有借用当地显著性标志物名称的,如“西湖”、“崂山”、“珠江”、“蝴蝶泉”、“红塔山”、“趵突泉”、“天坛”等。

但是,用地名为其品牌命名的方式有许多局限性和弊端。这些有地域特点的品牌很容易被人们当作地区性的品牌,一般适合于在局部区域内推广,而不利于大范围传播。如果地名没有特色,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特产产地概念,那么,将地名引入品牌名称就会很容易弄巧成拙。重要的一点是,同一区域内带有相同或相似地域或地点名称的品牌泛滥,不仅会损害品牌形象,甚至还会引起纠纷。

延伸阅读

汽车厂商的命名困扰

在汽车市场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因为不了解其他地区的文化和习俗为汽车命名而陷入尴尬境地的例子。例如:在翻译美国的汽车品牌“兰盾”(Randan)时,就出现了问题,一些日本人把它翻译成“白痴”。同样,美国汽车公司的“马塔多”(Matador)牌汽车通常是刚强、有力的象征,但在波多黎哥,这个名称意为“杀手”(Killer),这样不吉利的名字,自然不会受到当地人的青睐。斯都贝克公司(Studebaker)于1927年重新推出“独裁者”(Dictator)汽车时,正值意大利和德国引起世界关注之日,于是不得不于1936年停止这种汽车的生产。日产汽车公司(Nissan)的“美女”(FairLady)牌赛车最初在美国的销售十分令人失望,公司决定对此进行调查,结果是,“美女”这个名称不够雄健。于是,公司将其改为240Z,后来这种赛车成为日产汽车公司至今为止最成功的汽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