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700000081

第81章 苗族婚俗

苗族偏居崇山峻岭之间,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山野生活,不受中国两千年封建礼教的束缚,堪称“化外之人”,不属“在册之民”。因此他们的婚姻显得更为自由与浪漫。

苗族支系纷繁,居住分散,在婚仪与婚俗上,各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绚丽多彩,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苗族婚姻文化。苗族婚俗是苗族文化中最集中的反映,恋爱、结婚的整个过程体现了苗族酒俗、歌俗、服饰、禁忌、惯例等。历史发展到今天,苗族婚俗经过改革、沉浮、积淀,一些已被时代所湮灭,但其传统的主要特征还是较完整地保留下来。

踩脚求爱

在苗族过苗年、赶坡会等节日时,有的男青年对某一位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为了试探对方心意,但又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表露,就得寻找时机,趁别人不注意时,用脚尖轻轻地踩上姑娘的脚背,表示向她求爱。这时候,如果姑娘也同样用脚尖轻轻回踩男方脚背,就表示接受男方的求爱。相反,就是被拒绝。苗族青年男女还有很多种形式在一起交往,通过“坐妹”即男女青年围坐在为塘边倾吐衷情,经过两三次的接触和对歌,双方互有好感,就交换礼物,可种花生定情、搓泥巴定情,定下婚事,如果有女方父母不同意,就有“偷亲”的婚俗,夜晚把新娘偷偷接回新郎家成亲,“偷亲”是苗族青年争取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婚姻制度的一种形式。

苗族女子要是迫于父母之命违心负约他嫁时,当初的恋人和好友,便在女方成亲那天,出寨拦下新郎送给女家的重要聘礼——猪头,这种行动本地人称作“挡婚”。

婚姻三步曲

如果双方父母都同意了,就要按婚礼“三步曲”进行。第一步是送礼。结婚前,男方要给女方家里送礼银、鸡、鸭、肉、酒之类的礼品。女方也回赠一担蛋品、粽子和糍粑,还有两只头上扎有谷穗的老母鸡。第二步是抢羊。女方的陪嫁品除了棉被、衣服、衣箱外,还有一只大山羊,女方送羊,男方抢羊。“抢羊”活动也是接亲和送亲的未婚男女找对象的好机会。第三步是祝福。由有福气的长辈入房为新郎新娘祝福,祝福后,客人退出,新人成亲,婚礼结束。

草标幽会

苗族男女幽会时,往往以草标作标记,俗称“草标幽会”。草标是用草结个疙瘩,疙瘩结在草实上,草根朝幽会的方向,暗示男方(或女方)已到此地,示意女方(或男方)速来。当女方(或男方)见到草标后,必须另结一个草标,疙瘩结在草的中部,横放在第一个草标中间,向往来行人表示:此地有情人幽会,请勿打扰。草标是预约的一种暗号,一般放在预定的岔道或路边。过往行人见了草标,一般都能自觉回避。若有不留心草标而误入幽会之地者,要向幽会者当面认错;若是蓄意窥探,并与幽会者争执甚至打骂起来,幽会者可报告当地头人。事情传开出去,窥探者不仅会受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而且还将受到按当地习惯法论以“侵犯人权”之过,罚以钱财向幽会者赔礼道歉;行人若不依从,幽会者还得请苗老司举行法事,为行人解凶求福。苗族青年的约会是十分庄重、严肃的,别看他们说说笑笑,自由放纵,而实际上男女双方相互是极为尊重的,任何过头的粗鲁举动都会伤害情人的心,甚至因此而导致感情破裂。

草标幽会,一般是在男女双方热恋之中进行的。初次幽会时。男女都必须邀几个未婚青年做伴;待双方的关系基本确定以后,才单独约会。幽会一般是男方先到,往往以“打叶炮”式吹木叶为号,示意对方速来。若久等不至,男方可借木叶抒情,其声婉转悠扬,使听者无不为之哀怜忧伤;或直接放歌,对天而唱。

延伸阅读

苗族芦笙的传说

芦,黔东苗族方言叫“给”,川黔滇苗族方言叫“更”,用竹制作而成。每把芦六根管,在芦

歌中有“芦三节筒,长瓢里头空;瓢兜六根杆,吹来向轰轰”的描述,它与方言、服饰一起,是区分苗族支系的重要标志。在苗族传说中,古老的时候天下没有人烟,天帝就派了小女儿勾素下到地上来造万物。有了万物后,有一天贾、凶(即杉木和竹子)两兄弟上天庭想向天帝讨要几件供人娱乐的器具。天帝的女儿勾素就砍下自己的6个手指和一只手臂,做成了一把芦,她自己因流血不止而死。天帝十分悲痛,把芦交给贾、凶两兄弟说:“这就是你们的母亲,以后凡事必须经过她(许可),她会给你们带来幸福。”苗家自从有了芦,便过上了安定、美满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