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700000059

第59章 酉鸡有吉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千百年来人们不变的习惯,而鸡鸣于晨这一特长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鸡能够选入十二生肖,可见在人们的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鸡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常常鸡狗并论,且总是鸡在前狗在后,如“鸡犬之声相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此外,还有很过与鸡有关的故事,如祖逖闻鸡起舞、周扒皮半夜鸡叫,这两个故事也说明了鸡在过去成为了人们主要的报时工具。在现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我们已经听闻不到早晨的鸡鸣了,但是它却留给了我们许多的故事。

鸡的生肖传说

传说,鸡王比较爱争强好胜,成天惹是生非。玉帝封生肖的时候,考虑了动物对人类有无功劳,鸡王没有封上。

有一天,鸡王看到已被封为生肖的马受到人类的宠爱,金鞍银镫,心中十分羡慕,于是上前询问道:“你有今天的荣誉,靠的是什么?”马回答:“我平时耕田运物,战时冲锋陷阵,给人类立下汗马功劳,当然我应该受到爱戴。要得到人们的爱戴不难,只要你能发挥自己的长处,给人们实实在在地办点事就行了。拿已封生肖的动物来说,牛能耕田,狗能守门,龙可降雨,你天生金嗓子,说不定对人类有帮助呢。”

鸡王听了,决定用自己的金嗓子唤醒沉睡的人们。每天拂晓,鸡王就早早起床,亮开嗓子歌唱,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人们对鸡王的功劳十分感激,决定请玉帝把鸡也做为生肖赐封为神。当时玉帝封生肖的标准只要走兽,不要飞禽,六畜中的马、牛、羊、狗都有份,唯独没有鸡。

一天晚上,鸡王为这事想不通,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缕幽魂直飞天宫,来到玉帝殿前,向玉帝哭诉,自己每天司晨,唤起众生,功劳很大,却不让入选属相,实在想不通。说完后,泪流不止。玉帝一想,鸡王的功劳确实挺大,自己规定的挑生肖标准也有不足,于是摘下一朵殿前花戴在鸡王头上,以示嘉奖。

鸡王醒来后,发现头上真有一朵红花,于是戴红花去见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认出这是玉帝的“御炉红花”,知道玉帝看重鸡王,于是破格让鸡王参与生肖竞争。

到了争排生肖的那天,鸡与狗同时起床,相并而进。快到天宫时,鸡怕狗占了先,就连飞带扑地跑到前面去了。狗急起直追,一直没追上,结果排在鸡之后。从此,狗对鸡再无好感,见到鸡就追,直到今天也余气未消,“狗撵鸡飞”的现象至今可见。

五德之禽

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头戴冠是文,足搏距是武,敌在面前敢拼是勇,见了食物呼同伴来食是仁,守夜而不是失时是信。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古代神话中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远方的友邦上贡了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它们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

可见,画鸡于门户之上据说还有辟邪的作用。旧时富贵人家喜欢画大鸡于石上,画石上大鸡取“室上大吉”之意。鸡头上有冠,“冠”与“官”音同,将雄鸡与鸡冠花画在一起,便是一幅“官上加官图”,以祝升迁、腾达。画一只雄鸡与五只鸡雏相戏于窠,谓之“五子登科”,暗喻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自是吉祥。

延伸阅读

长命鸡与婚俗

在古时有一种留“长命鸡”的习俗。临近娶亲时,男方要准备大红公鸡一只,女方准备一只肥鸡,母鸡表示新娘为“吉人”。出嫁时,女方准备的公鸡一定要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着,随花轿出发,并要在公鸡未鸣之前赶到男家。人们认为公鸡不睡觉,而母鸡不睡,欲以气势压倒公鸡。然后,男方将公鸡交给抱鸡人,将公鸡、母鸡一同拴在桌腿上,并不时打公鸡,直到公鸡有气无力,这是妻子制服丈夫的象征。之后,这两只鸡不得杀掉,故称“长命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