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700000107

第107章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故称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的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而言,因笔、墨、纸、砚、为文房日常所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在南唐时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指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文房用具除笔、墨、纸、砚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多为清代名师所制,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宝。

中国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2000年之前。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元代、明代时,浙江湖州涌现出一批制笔能手,如冯应科、陆文宝、张天锡等,以山羊毛制作羊毫笔风行于世,世称“湖笔”。自清代以来,湖州一直是中国毛笔制作的中心。

墨是书写、绘画用的一种黑色颜料,借助于这种独特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人们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作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经过漫长的历程,至汉代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

魏晋南北朝时期,墨的质量不断提高。唐代制墨名工奚超、奚廷父子,制出了“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好墨。宋代墨工潘谷是造墨高手,苏东坡、黄山谷等书画家极为推崇。明代邵格之、程君房、方于鲁等各树一帜,歙县与休宁两派制墨,争奇斗胜,所制精品,距今三百余年,仍光彩焕发。清代制墨,主要向“精鉴墨”(专供鉴赏的墨)和“家藏墨”(多作收藏或馈赠亲友之用)两方面发展,成为精美的工艺美术品。

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宣纸。到宋代时期,徽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砚,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为研墨之石。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中国产砚的地方很多,广东端砚、江西歙砚、山西澄泥砚、甘肃洮砚、山东红丝石砚、四川苴却砚、宁夏贺兰砚、贵州思州石砚、吉林省松花砚、河北易水砚被称为中国十大名砚。砚需常洗,不得与沾染,每发墨必须砚净水新。

延伸阅读

王一品斋笔庄

相传清乾隆年间,湖州有一个姓王的笔工,以制笔卖笔度日。朝廷大试之时,他随考生一起跋涉千里进京叫卖。有一名考生买了王笔工的一支羊毫笔,考后竟中了头名状元,一时轰动京城。书生们纷纷争购王笔工的毛笔,称他的笔为“一品笔”,称王笔工为“王一品”。从此,王笔工名声大振。乾隆六年(1741年)他在湖州城里开了一笔庄,店名就叫“王一品斋笔庄”,迄今为止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是商务部命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是我国最老的一家前店后坊的专业笔庄,以生产“天官”牌湖笔著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