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400000097

第97章 刘备借荆州

刘备要成就霸业,必先得到荆州。曹操挥师南下,一度使刘备的荆州梦近乎破灭,幸赖鲁肃斡旋,与东吴联合起来,击败曹操著才出现一丝转机。然而当时的孙刘联盟,东吴处于主导地位。刘备无论从实力还是道义上,都不可能与东吴正面交锋,争夺荆州,于是只好想办法去借,利用一个“借”字,来达到他据有荆州争霸图强的政治目的。

三国时,孙、刘联合起来对抗曹操。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大败曹军水师于长江中游地区,迫使本已控制南郡的曹操势力不得不放弃南下及东进之战略意图,据守襄阳。

当曹操北归之后,围绕着当时荆州南郡所在地江陵城的归属问题,孙刘两家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角逐。于是刘备向孙权“借荆州”,依此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后来孙权屡次索要荆州,刘备都借口不还,使双方的矛盾激化。

刘备借荆州为什么不愿意还?这还得从政治与军事上来考虑荆州(治所为江陵)的地理重要性:

明末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里说:“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南宋吕祉也在《东南防守便利》中论到:“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

诸葛亮也在《隆中对》中认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

荆州名士蒯越也建议刘表曰:“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

因此,占据荆州(主要指治所江陵城及周边地区)在当时具有以下战略意义:首先,荆州向北威胁襄阳(乃至攻占之),以夺取整个江汉地区,威慑曹操的中原;其次,荆州全据长江之险,保护下游的整个东吴地区的安全;再者,荆州作为下一步进军巴蜀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形成南北对峙打下基础;最后,荆州可以切断南方四郡与北方曹魏的联系,今后即可传檄而定南方四郡。所以周瑜倾全力攻取江陵,曹仁也拼命防守达一年。

当时刘备借口地盘小,容不下人马而向孙权借荆州(主要是江陵一带)。刘备占据的南方四郡地面不能说不大,人口也不少,怎么会容不下刘备的几万区区人马?实际上,由于江陵在孙权手中,刘备向益州发展就无路可行,甚至可以说就没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这才是刘备借荆州的最大目的。

于是,刘备到京城拜会孙权,请求督统(借)荆州,鲁肃劝孙权把荆州借于刘备,共同抗拒曹操,孙权也认为曹操在北方已构成威胁,也就同意了。后来,刘备凭借荆州为基地,西进占据了益州,北上不断攻击襄阳。可是同时也威胁到孙权的上游安全,造成了吕蒙偷袭荆州的后果。所以,人口众多的南方四郡实际上不如半个南郡的意义重要(另外半个在曹军手里)。

荆州(江陵)对于东吴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对于刘备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刘备满足于终老南方四郡则不重要),相对来说对于暂时无力南下的曹魏,重要性要差一些。

由此可见,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也就可以理解了。

刘备借到荆州后,关羽一直驻守在荆州。211年,刘备西进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守卫荆州。214年,刘备攻取益州到了关键时候,加之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随同刘备入川的庞统在进攻雒县时阵亡,刘备命诸葛亮迅即入川。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支率兵溯江而上,向巴东、江州等地进发。从此,镇守荆州的重任完全落在关羽肩上。

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知识小百科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

东吴的孙权假意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刘备,想以此来扣押这位大汉皇叔,用以交换刘备占据的荆襄九郡,但结果弄巧成拙,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刘备处处有惊无险,不仅没让孙权的计谋得逞,还讨回了俊俏夫人。刘备在急速赶回荆州的时候,周瑜亲自率水兵追赶。眼看快要追上,山谷里一阵鼓响,拥出大批刀斧手,为首的是大将关羽,紧接着,两侧又杀出两支军队。原来诸葛亮早就在此埋下了伏兵。周瑜率领的水兵不惯陆战,丢了不少兵,只得退到江边登船南返。就在这时候,岸上的荆州追兵齐声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