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400000046

第46章 靖难之变

至治三年(1323)八月,元英宗与右丞相拜住从上都返回大都,途过南坡驻跸时,被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一伙蒙古贵族官僚所杀,这就是元代著名的“南坡之变”。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朱标嫡子朱允文继为皇太孙。而朱元璋平时喜爱朱棣,对于懦弱寡断的朱允文,太祖忧虑他难以担负国家重任。一日,太祖有意考皇孙智力,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文想了一下答:“雨打羊毛一片腥”。这看似对仗可以,却太平凡了,毫无远大抱负,太祖皇帝气得脸色大变。恰在此时,朱棣侍立身旁,随即对道:“日照龙鳞万点金”。这自然有气势,太祖无比欣慰。当然,燕王虎视眈眈,觊觎皇权威仪,早已垂涎三尺。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即位,即明惠帝,国号建文。此后建文帝开始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齐、黄认为燕王蓄谋已久,觊觎皇位,仓猝削他,一时难图。不如先削其手足,再向燕王开刀。建文帝同意此举,先用一年剥夺了周、齐、湘、岷、代五个藩王的实权。轮到燕王,引起内战。

当建文帝向燕王开刀时,燕王却装疯到处逛荡,使建文帝造成错觉。后燕王府长史葛诚告密,张信因与燕王有旧交之情,冒死劝慰,燕王方出兵南下,以“清君侧”为名,直攻南京。建文帝派出耿炳文、盛庸等将军率军30万讨伐,也连连被打败了。

建文四年四月,燕王朱棣的大军先后攻下盱眙、灵壁等地,陈兵江北时,惠帝朱允文派出朱棣的姐姐庆成郡主前往割地议和,燕王不予理睬。

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说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1402年,朱棣占领南京,并正式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四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而直接遭到战争践踏的地区,破坏可为严重,史书上称“淮以北鞠为茂草”,当为真言。

延伸阅读

天津的由来

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