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400000004

第4章 平王迁都

西周覆灭后,宜臼即位(周平王)。次年,因镐京及王畿遭战争破坏,平王遂东迁于洛邑,以避戎寇。重建周王朝,为东周之始。平王东迁后,周室不再有控制诸侯的力量,形成诸侯力政的局面。

公元前781年,宣王的儿子即位,即幽王。幽王十分宠幸褒姒,甚至不惜用烽火戏弄诸侯而博其一笑,诸侯十分不满。为讨好褒姒,幽王不顾王室的反对,废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服,又废申后而立褒姒为后。褒姒是褒国姒姓的女儿,申后是申侯的女儿,申侯是姜姓,由此就引发了姒姓和姜姓间的激烈斗争,为西周灭亡埋下了祸根。

同时,外敌入侵频繁。宗周镐京,濒临西北游牧部落,经常遭到游牧部落的侵扰。公元前771年,申侯与犬戎联络,进攻幽王,诸侯都不来救驾。犬戎与申侯迅速攻入镐京,幽王急忙逃到骊山,被骊山之戎所杀。这时,关中已布满了戎人,宫室被洗劫一空。至此,西周覆灭。

平王东迁

周幽王死后,众诸侯拥立宜臼为王,即平王。当时周已没有力量进行抵抗戎人,在犬戎等的威胁下,王朝已无法在旧都活动了。到了第二年,平王将都城由渭水流域的镐京迁到了黄河南岸的洛邑,史称“平王东迁”。

周室的迁都,使得周王朝对各诸侯国的驾驭能力明显削弱,中国历史终于结束了周天子的权威统治时代,进入了“礼坏乐崩”、“群雄逐鹿”的春秋时代。这次迁都还产生了一个后来将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诸侯国,即原先替周天子牧马于渭水流域的秦人,由于护送周平王迁都有功,得到了周天子的封赏,从此在远离周室的渭水流域建立起了秦国。

东周开始

平王迁都后,洛邑成了国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时候,王室更加衰弱,诸侯势力却越来越强大,国都的中心地位常常在内乱与外患中发生动摇。

周平王执政达五十年之久。东周是周王室逐渐衰微以致最后亡国的时期。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地蚕食下,控制范围逐步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200公里,即今洛阳附近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渐丧失。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而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东周王城

东周初年,平王居住在现成的成周城中,坐观周围的大国争霸,而自己却一筹莫展。襄王三年(前649年),王子带勾结洛邑附近的杨、拒、泉、皋、伊水、洛水一带的几支戎人武装,攻克成周王城,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把成周城糟蹋得残破不堪,无法居住。襄王平叛之后,决定放弃成周故城,另建新都。

襄王新建的都城,位于成周故城的西面,北靠邙山,南临洛水,西跨涧河,东至今洛阳市金谷园、西工小街、工农乡下池村一线。史称“东周王城”。这个东周王城作为国都共计125年。其间,曾被大水冲毁,因得齐国主动资助而重新修建。公元前520年,周景王病死,王子朝发动叛乱,占领王城,自立为王,与敬王对峙。经过四年的战争,敬王平定叛乱,但王城遭到严重破坏。战乱之后周敬王在这残破的王城中渡过了五六年,由于受到王子朝余党的威胁,心中很不安定,公元前510年修筑新都(位于今洛阳白马寺以东),新城仍沿用成周之名。

延伸阅读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特别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妃子,褒姒美若天仙却从来不笑。一日,幽王带着褒姒来到骊山烽火台。为了博得红颜一笑,周幽王下令让士兵点燃烽火。各地的诸侯得到消息后,以为国都受到进攻,纷纷率领军队前来救援。 可是当各路诸侯匆忙赶到骊山脚下时,却看见周幽王正和妃子在高台上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什么敌人,才知道自己被国王愚弄了,诸侯们只能悻悻地率领军队返回。褒姒看到平时气度不凡的诸侯们,被戏耍后都是一脸的狼狈相,觉得很好玩,忍不住微微一笑。周幽王一见宠爱的妃子终于笑了,心里痛快极了。就这样,周幽王反复点烽火,戏弄诸侯。最后,当烽火再点燃时,已经没有一位诸侯再上当了。

后来戎人发兵攻打周朝,周幽王赶紧下令点燃烽火,召唤诸侯。 可是诸侯们已经不再相信周幽王了,任凭烽火不断,就是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很快,周朝的国都就被攻破了,周幽王被杀死,褒姒被抓走,周朝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