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400000104

第104章 汉明帝崇佛

汉明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崇佛的古代帝王,所以他的崇佛对后世封建帝王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管是崇佛的帝王还是反佛的帝王,汉明帝的崇佛事件都首当其中,受到历代帝王的颂扬或诋毁。

佛教传入的情形,有各种不同的史料记载,有的说秦始皇时有沙门室利房等18人携带佛经来到咸阳城,却遭到拘捕下狱的不幸命运;有的说汉武帝派霍去病攻打西域,曾掳获一尊金人,带回汉土,武帝将其供奉在甘泉宫,当时以为金人就是佛像;也有的提到,公元前二年(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曾接受大月氏王的使者伊存口授佛经等,以上这些说法,都是佛教初传时期的传闻。但在各种传说中,以东汉明帝夜梦金人的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

汉明帝夜梦金人

永平十年(67年),明帝刘庄梦见一位金人,身长六丈,相貌庄严美好,全身金光灿烂,在金鸾殿的上空飞翔。梦醒之后,明帝遍问群臣,所梦金人到底是什么神?

太使傅毅答说:“臣听说《周书异记》中有一段记载: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平旦时分,所有江河泉池忽然泛升高涨,四处的井水也溢出来,狂风大作,宫殿、房舍、山川、大地也都震动起来。到了夜晚,有五色光芒入贯太微,在西方遍布成青红色。当时,昭王问太使苏由:‘这是什么祥瑞?’苏由回答说:‘西方有大圣人诞生。’昭王问:‘对天下有何影响?’苏由答道:‘此时没有,一千年后声教被及此土。’于是昭王即派人把这件事情镌刻在石头上,埋在南郊的天祠前。如果以年代计算,刚好就是当今之时,陛下所梦的金人,想必就是佛陀无疑。”

由于这个因缘,明帝派遣使者蔡愔、秦景、王遵等18人西行到印度求佛法。

汉明帝派使西行求法

奉命出使西域的蔡愔等人,路过大月氏国,正好遇到了在大月氏国传教的天竺高僧迦摄摩腾、竺法兰。蔡、秦邀二僧到汉讲佛,还用白马驮载来一批佛经、佛像。刘庄为此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遂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院——白马寺,被后世佛门弟子尊为“祖庭”和“释源”。

这是我国第一次派人西行求法,也可以说,由于汉明帝一梦,从此促成了中国向西方求取佛法而开通西域的现实需要,佛教也因此在中国展开了历史的第一页。

佛道大比试

在那个时代,中国皇帝本来是盲目信仰神仙方术的,佛教的出现,使当时的人耳目一新。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受到欢迎,引起了当时道士的惶恐不安,故而发生了一场盛大的佛道比试。

永平十四年(72年)元旦,正当五岳各方道士循例向皇帝贺年的时候,以褚善信,费叔才等为首的道土690人,借机议论佛教与道教的是非。结论是皇上竟然摒弃了我国的道教,去远求胡人的教法,这是万万不应该的。于是,褚、费二人率领众道士,各将自家所持的道教经典带出,一同上表向明帝请愿,想与佛教一比高下。明帝敕令尚书令宋摩将佛道两教人土引入长乐宫前,下诏宣告:在元宵日当天,道土与佛教僧侣在白马寺南门外比试,并先立东西两坛焚经台,以辨验各自的神通本事。

比试当天,先令佛道分据焚经台,在东西两坛各示经典供置。焚经台下西坛的600多卷道教经典,顷刻之间被焚烧殆尽。而东坛的佛像与佛经却丝毫未损,又见空中绽放五色神光,宝花玉鬉由天上缤纷落下,天乐齐鸣。明帝与左右群臣看到如此的祥瑞景象,都赞叹不已。

道士褚善信与费叔才等人深感愧疚,羞愤而死。其余的道士纷纷脱去道袍,请求出家。明帝一一允许,并敕令在洛阳创建十所佛寺,其中七寺建于城外,安置比丘,三寺在城内,安置比丘尼,佛教从此流传天下。

延伸阅读

“沁园春”的由来

沁园,是东汉汉明帝为他的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园址位于焦作西北部的沁河出山口一带。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然变相强夺公主田园,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叹之,渐成“沁园春”这一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