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妈妈”启示录
10861200000079

第79章 如何看大学生工资等同民工

中国社科院2009年9月发布了《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在对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民工的工资分布进行对比后发现,他们都是“千元档”,青年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甚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根据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2008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50个城市中,上海、深圳和北京等6个城市2008年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收入在2500元至2982元之间,其余44个城市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平均在2000元至2500元之间。

在当今社会,人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原则上赚钱可分成三种类型,即靠身体赚钱(体力劳动者,也可归为蓝领);靠知识赚钱(脑力劳动者,可归为白领);靠钱赚钱(资本主义者,可归为金领)。

这三种生存方式构成了人们在收入上的极大差异,也形成了社会富有人群、中产阶级和低收入的金字塔式或橄榄球式的社会经济形态。如果白领阶层的收入下滑,趋向蓝领,说明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分配出现偏差,穷人的基础扩大,而中产阶级在缩水。

知识与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对知识的尊重不是停留在嘴皮上,而是要落实在现实的行动上。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中国人才饱和了,也并不是中国不缺大学生了。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规模,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是太多了,而是远远不够。

美国大学毕业生的比例已上升到29%,奥巴马认为这还不够,提出“美国毕业倡议”,计划使美国在2020年以前重新成为高等学历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目前美国约有600万人在社区大学接受两年制高等教育,而奥巴马的目标是在10年内将这一人数增加至1100万。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可能会有许多因素,而让人们感受最深的是大学生就业成了拼爹的游戏。在就业市场上,一个人的才能、知识可能不是能否找到工作的最主要的因素,四年的大学苦读竟然不如有个好爸爸,这是最刺痛人心的事情。

大学毕业生的收入与仅接受过初等教育的民工相同,有人觉得这很正常。那到底正常不正常呢?首先,我们不能歧视民工,他们靠劳动赚钱很光荣;其次,民工的收入也不高,他们靠辛勤汗水赚来的钱也不多;再次,问题的要害是在一个社会,如果教育不能改变贫穷、不能使人们的生活改善、不能提高人们的收入,那么人们会对教育的功能产生怀疑。

我们知道,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高高在上的贵族,而是让人们用知识为社会造福、改变人的命运并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在一个社会,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个人收入的多少应成正比,这是社会对接受教育者的回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个社会不应当是吃大锅饭,也不应当是专门保护哪个群体,但一个社会最受尊重和保护的应是知识和人才。当受过四年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工资与民工一样的时候,不是民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说明大学生的工资低了,低到教育的价值已需要重新审视的地步。这难道还不值得社会去反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