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妈妈”启示录
10861200000078

第78章 教育能改变人的命运吗

在美国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一生工作的收入要比高中毕业的人多出多少钱呢?答案是100万美元。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会对一个人一生的收入和经济地位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种趋势不是今天我们才真正了解或存在的,实际上,在20世纪末美国的个人收入状况统计数据就已经告诉了人们这一现象。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社会对高科技和商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大学毕业生收入增长的幅度远远超过高中毕业生收入的增长幅度,也使得教育与收入成正比成为普遍现象。

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比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也反映出在20世纪经济发展中高科技产业和管理人才对社会生产力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可以为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但在竞争力和经济产值上却难以成为朝阳工业。

美国人口普查局和许多机构的研究表明,民众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收入也就越高,这一趋势从20世纪末就变得更加突出。

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女研究生杨元元因为上学而令其母亲无处可居最后自杀身亡,这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悲剧,人的生命难道还不如三尺栖身之地?杨元元临终前有句话令人深思,即使有了知识也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人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靠什么?靠有权的爹?靠有钱的爷?这些都靠不住,因为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没有这样的爹和爷。对于众多的贫寒子弟而言,他们要想改变命运,途径恐怕只有一条,那就是接受高等教育,让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杨元元之死,给社会留下了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知识到底能不能改变人的命运?从理论上讲,没有人怀疑教育能够改变人的命运。然而问题是,在现实中为什么却不是这样,这也许是人们更需要思考的地方。

接受大学教育会改变贫穷的命运吗?大多数人回答这个问题时应当会给出正面的答案。虽然人们进入大学的动机不一样,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动机是期待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能够提高自己未来的经济地位。

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一个人高中毕业或是大学毕业,他从这种教育中所得到的附加值,教育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这两者关系的结果对人力资源素质的影响。教育的经济价值过去很少有人谈及,似乎一谈及教育的经济价值就是忽略了教育培养人才的真正目的。但在全球经济陷入危机、大学生失业率攀升、大学生工资向体力劳动者接近的时候,教育作为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投资,如果没有回报率或回报率极低,教育的价值就会被低估,教育无用论也会抬头。

世界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证明了这一点,教育能改变人的命运,一个社会要发展、进步,人才是最宝贵的。根据美国相关统计数据,在美国,一个没有高中毕业的人,其一生的收入约为100万美元;高中毕业生一生的收入约为120万美元;上过大学但没有毕业的人一生的收入约为150万美元;大专毕业生一生的收入约为160万美元;本科毕业生一生的收入约为210万美元;硕士毕业生一生的收入约为250万美元;博士毕业生一生的收入约为340万美元;职业性学位获得者一生的收入约为440万美元。由此可见,接受高等教育会对人一生的社会经济地位产生多么大的影响,这是社会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最直接的回报,仅从收入上看,教育还不能改变人的命运吗?

不论对美国社会持何种看法,美国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就是在美国人的观念和社会资源分配上,对于接受教育的人,他的教育程度越高,社会就越要尊重他所做出的付出并给予其恰如其分的经济回报,这也就是高学历、高收入、高质量的生活。

现实是否如此呢?在2000年,美国人的教育水平按统计学的意义来说已经很高,25岁以上的成年人有84%高中毕业,26%的人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之下,在1975年,25岁以上的成年人有63%高中毕业,仅14%的人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大学学位,这表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易于进入收入较高的行业,而教育程度的不同也使人们在收入上拉开差距。

从美国1980~2008年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在收入上差距越拉越大。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9年4月发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美国拥有大学毕业文凭的人,其平均年收入要比只拥有高中毕业文凭人的平均年收入高出2.6万美元。

2008年,美国高中学历以下的人群年中位收入是2.2152万美元;高中学历的人群年中位收入是3.0732万美元;大专学历的人群年中位收入是3.8272万美元;本科学历的人群年中位收入是5.0856万美元;硕士学历的人群年中位收入是6.3856万美元;职业性学历(如律师、医生等)的人群年中位收入是7.9144万美元;博士学历的人群年中位收入是8.0860万美元。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世界6个发达国家的调查也显示,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在收入上会比接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高许多。2006年,美国25岁至64岁的劳动力大军中,在初中文化水平的人群中,只有15.8%的人收入在全国中位收入以上;加拿大的这一比例是30.5%(2005年);法国是31.6%;德国是37.9%;意大利是36.1%(2004年);英国是20.0%。

美国初中文化水平的人群中,只有2%的人收入超过全国中位收入的一倍;英国和德国的比例也是2%;意大利为7%。在美国初中文化水平的人群中,42%人的中位收入只是全国中位收入的一半;法国的比例为17%;英国为39%。

美国获得高中毕业文凭的人群中,37.6%的人的中位收入在全国中位收入以上;加拿大的比例是44.3%(2005年);法国是45.1%;德国是41.7%;意大利是56.0%(2004年);英国是41.6%。美国高中文化水平的人群中,有7%的人收入超过全国中位收入的一倍;德国的比例是4%;意大利为14%。在美国高中文化水平的人群中,24%人的中位收入仅是全国中位收入的一半;意大利的比例为10%;加拿大为28%。

美国获得大学以上毕业文凭的人群中,67.8%的人的中位收入在全国中位收入以上;加拿大的比例是66.5%(2005年);法国是74.1%;德国为71.3%;意大利是74.3%(2004年);英国是74.5%。美国大学以上文化水平的人群中,有28%的人的中位收入超过全国中位收入的一倍;法国的比例是27%;德国的比例是32%。另一方面,在美国大学以上文化水平的人群中,12%人的中位收入是全国中位收入的一半;法国的比例为7%;加拿大为18%。这些情况都说明,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地位,但接受了高等教育并不等于人人都可以获得高收入,还要看个人的素质和所学专业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