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妈妈”启示录
10861200000070

第70章 美国大学录取中也有“潜规则”

在中国高考和招生体制改革中,中国的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称将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由校长推荐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在审核通过后,直接领取北大自主招生面试“直通证”,高考录取线下降30分。

中国媒体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对此举不够信任,而且64%的受访者会考虑给校长送礼来为孩子争取机会。

为了保证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公平与公正性,北大要求校长推荐的学生信息和推荐理由要公示一周,如果中学弄虚作假将取消推荐资格。56%的受访者认为“有约束力,但力度不大”,有14%的受访者认为“没有约束力”。

北大这样做的动机应当说是好的,但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却受到质疑,这反映出中国教育的顽症不仅仅是高考体制的改变或改革,更关键的是在教育的公平性上难以落实。教育公平性落实起来难度很大,即使在美国这样体制比较完备的国家,大学录取学生时也会出现“潜规则”。虽然这种情形在美国不普遍,但一条鱼是可以腥一锅汤的。如何保证在选拔优秀学生的过程中不让“潜规则”当道,应当说是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考验。下面我们看一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香槟分校在录取学生过程中“潜规则”作怪的例子,当然最后的结果是丑闻爆发,有关人员被迫辞职。

教育应是公平的,大学录取学生也应是公平的,这是美国教育界多年来倡导的教育理念。然而,2009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香槟分校被揭露出在录取学生过程中居然还有“潜规则”,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通过“走后门”也可以被大学录取。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香槟分校是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之一,因此,要想进入该大学,学生在学业、个人表现等方面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芝加哥论坛报》所作的调查显示,该校在录取学生过程中有一个“特殊名单”,州议员、大学理事会成员推荐的学生皆被纳入该名单之列,使这些学生能够被大学破格录取。

在过去的5年间,数百名中学生受到了校方在录取时的“特殊照顾”,而其中不少学生的学业成绩实在是太差,但依然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该大学。当然,这种“照顾型”的录取曾遭到大学录取部门人员的抗议,也有的案件被送到上一层审核,但最后还是“权力大于公平”,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被照常录取。

其中典型的一个录取例子是,伊利诺伊州一名说客安托尼曾与该州前州长关系密切,此人现在已被判刑。安托尼的一位亲属要上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香槟分校,因此该校校长怀特给校方录取人员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中称:“州长对这名学生申请我校表示支持,希望能录取这名学生。”学校录取人员对校长这样的指令不满,指出这名学生的考试成绩太低了,但校长坚持立场,结果这名学生就轻而易举地进入了该校。

从2005年到2009年,有800名高中生被列入这个名单,只要在这个名单上,被校方录取的几率就会很高。在2008到2009学年,“特殊名单”中的学生有77%被该校录取。资料显示,这些被特殊录取的学生,其ACT考试成绩和高中学业平均成绩都不高,按正常的录取程序是无法被学校选中的。例如,在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香槟分校2008年正常录取的学生,高中学业平均成绩排在所在高中的前12名,而靠特殊照顾录取的学生,其高中学业平均成绩排在高中前24名。

高中的学生升学顾问对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香槟分校录取学生的这种做法表示强烈不满,一名升学顾问谈道:“为什么要存在这种‘特殊名单’?伊州大学不是私立大学,这是属于州民的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不应成为政治交易的场所。”

有些议员和官方任命的大学理事会成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的亲属、邻居甚至是家中保姆子女能进入好大学而向校方施压,把大学当成了自家的后花园。握有对公立大学经费拨款大权的议员甚至赤裸裸地表示,他们推荐的学生虽然不是最聪明的,但校方还是要考虑录取。如果校方不录取这些学生,那就得考虑修改学校录取的标准了。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香槟分校在录取中的这种“潜规则”是偶然的么?当然不是,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美国许多大学,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都有这种“潜规则”。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往往对那些大的捐款人、政治人物、校理事会成员或对大学有影响力人物的子女倾斜,将其列为“特殊名单”而给予录取上的优惠,而且越是名牌大学,“潜规则”越容易出现。

《大学录取的代价》一书的作者戈登谈到,著名大学都会有这样的“特殊名单”,对那些有影响力的“关系人”推荐的学生,校方会开绿灯。戈登曾在他的书中介绍了美国著名的私立大学如哈佛大学、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布朗大学等是如何利用“潜规则”来为政治人物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