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妈妈”启示录
10861200000029

第29章 如何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同很多美国家长聊天,谈到孩子的教育时他们常会说,孩子成功的基础是自信心的建立,但如何才能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呢?自信心是心理学的要素,同时也是行为准则的内在基础,从教育的角度看,父母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有着重大的影响。

父母在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上,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是对孩子的需求要保持热情和敏感度。不论孩子是遭遇困难、痛苦,还是取得傲人的成就,父母都需要了解孩子对事物正面和负面影响的真实感受。

在建立孩子自信心上,父母也需把握严格要求的原则。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应设立较高的标准,对孩子设立的奋斗目标不在于有多高,而在于要现实。关爱和严格要求是很多家长教育子女成功的基本法则,虽然采用这种教育方式的父母未必每一个都能成功,但在这种教育规则下教育出的孩子会有更多的机会成为对自己更有信心、更有能力约束自己和生活更快乐的人。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建立自信心?我们不妨看一下一些美国家长的常见做法。

首先,父母要注意控制孩子的不礼貌行为。人的生物基因有独特性,当我们为孩子做错一件事感到愤怒时,会滔滔不绝地训斥,态度粗暴;而当孩子做得很好时,我们反而会沉默以待,只在心里默默高兴。这就叫愤怒时制造噪音,幸福时保持沉默。纠正孩子不礼貌的行为是培养孩子建立自信心的第一步。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我们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与人交往时不懂得尊重别人,而只会争吵、贬损、怒吼,这样是不会让别人获得好感的,而且也会让自己处于一种非常难与人相处的境地。

其次,父母应不断鼓励子女的好行为,这是建立自信心的实际步骤。当父母对孩子好的行为予以肯定的时候,孩子就会从内心生出一种光荣和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良好行为是他们学习独立处理生活中事物的一个过程,哪怕是最简单的事,如早上起来为自己准备早餐、按时上学、及时完成作业、喂狗、扫地、准时睡觉等,这些小事都会对孩子的人格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孩子在生活中能够不断地、自然地感到快乐和自我的价值,孩子就会慢慢走向成熟,走向自立,而自立又能够使孩子增加自豪感。

再次,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过程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很重要,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父母越是加强与子女的关系亲密度,孩子的自信心就越容易建立。父母与子女关系如何实际上也是在指导子女如何与他人相处,如果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紧张,会使孩子在学校、在社会上对他人充满戒心,也不愿意信任他人。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信任的人,他会相信别人吗?相反,如果父母与子女保持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孩子就会从这种尊重与信任中获取力量,对自己有信心,对他人也会有信心。当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处于正面、快乐、健康的局面时,父母也易于纠正孩子不好的行为以及有效地使孩子好的行为发扬光大。

最后,儿童接受信息的效果也值得父母关注。先举个例子,某个星期天下午,某个家庭的父母在忙着准备食物,好犒劳犒劳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而两个孩子也很懂事,在游戏房里一起玩游戏,哥哥有哥哥的样,弟弟也像个好弟弟,两人不吵不闹,相处得很好。老爸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走到游戏房对孩子说,看到你们玩得开心、在一起很愉快,爸爸很高兴。家长在此事上对孩子进行鼓励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效果如何呢?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家长此时对孩子的鼓励所产生的激励效用几乎等于零。为什么呢?原来当孩子早已在做一件他们认为很好的事情时,父母一般性的赞扬对孩子起不到很大的刺激作用。同样的例子,我们看一下另外一种情形,兄弟俩在房间没玩上5分钟就开始打架,哥哥不让弟弟、弟弟不服哥哥,整个房间充满了火药味。正忙着的老爸火了,冲进房间对孩子高声大吼。结果是三个人都很不高兴。

以上所谈到的两种情形告诉我们家长一个基本事实,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愤怒往往是一种动力,而孩子在受到父母斥责时,这种负面的信息容易让他们记忆深刻。由于儿童发展的这种心理学原因,专家认为父母对子女鼓励与批评的比例应不小于3:1,而且孩子越小的时候鼓励性语言的效果会越好,鼓励性语言使用的次数越多越好,以弥补上面我们所谈到的正面鼓励效果常常会弱化的情形。美国父母经常用于鼓励孩子的用语有:谢谢你今晚刷了盘子;你在数学课业上表现得很好;这太好了,我不敢相信你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其实,这些都是一些非常普通的赞扬话,但听在孩子心里,自然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即使在纠正孩子错误时,父母一样可以用正面、鼓励性的语言来开导孩子,例如,我相信下次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有些华人朋友同我谈起美国家长的教育方式时,认为美国人很放任自己的孩子,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实这是一种不准确的看法,我觉得一些美国家长在教育子女上最值得我们华人家长学习的有两点:一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溺爱;二是从小就培养孩子遵守规则。一些成功的教育例子说明,父母为孩子设定规则和规范更易于使孩子了解和遵守做人做事的界限。人不可能无法无天,走上社会,孩子们会面临更多社会规则的制约,虽然我们会不喜欢某些规则,但我们必须要遵守这些规则,这也是我们需要后代铭记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