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妈妈”启示录
10861200000022

第22章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看待金钱的价值

2001年3月22日,人民网发布的一条消息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银行联合在北京公布了“少年儿童理财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对中国城市儿童理财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多数儿童拥有充足的零花钱。调查结果还显示,60%以上儿童每个月有一定数额的零花钱。其中,17.1%的儿童表示零花钱刚好够用,超过53.3%表示够用并有节余,21.3%认为零花钱花不出去,三者合计达91.7%。对于多余的零花钱,2%的儿童表示会想办法花掉;近53.9%的儿童会放在家里存起来;18.4%的儿童会将其存银行;25.7%的儿童会交给父母管理。专家表示,家庭和学校的理财教育亟待加强。

中国著名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发布会上强调,目前,青年人中存在的“月光族”、“啃老族”现象都与少儿阶段形成的理财习惯分不开。如何合理地处理越来越多的零花钱应该成为孩子们学习理财的开始,因为少儿理财教育与青少年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同时,针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他呼吁,用金钱奖励孩子学习是不科学的,激励孩子学习最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认知的需要。

孙云晓认为,少年儿童理财意识不强,很少有钱能生钱的意识。孩子理财观念不强,与家长给钱方式不当有关。此前一项关于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消费比较的研究就显示,中国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方式是最随意的。只要孩子需要,就会给孩子钱,而不是定时定量地给钱。只有35%的中国父母定期给孩子零花钱,而56%的日本高中生和44%的韩国高中生是定期得到父母给的零花钱的。实际上,每周或每月固定的时间给孩子发放零花钱,才能让孩子学会合理地计划开支,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可以说,一个孩子降生后,父母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宝宝有最好的生活环境并能健康成长,有更多玩具让他们快快乐乐,有更多现代物质生活可以享受。从孩子懂事起,父母就强化早期教育,然后要让他进入最好的幼儿园,上重点中小学,最后进入名牌大学。在这里,父母做的都很实际,也很符合人之常情。但很多父母忽略了教育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和方法,即金钱的价值和它的管理。

美国家长在教育儿童理财观念时有几个基本的金钱观会灌输给他们:第一,让孩子了解到,金钱在商品社会中是可以换取各种物质和服务的,这是金钱最基本的功能;第二,人们对待金钱必须谨慎,也就是“钱能载舟,亦能覆舟”;第三,在理财上要尽量减少借贷,而一旦欠债就要及时偿还,避免陷入债务危机;第四,美国的父母常告诫孩子,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你想要的东西,但金钱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在人生中千万不要让金钱控制了你的生活,你也不应成为金钱的奴隶;第五,美国的父母会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购物、支付账单时让孩子了解在生活中如何做家庭财务预算、如何支出、如何还债等。

而在美国家庭中,钱要靠自己的劳动来赚取,这是美国父母在教育子女理财观念中最为重视的一种观念。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要求两个女儿要自己清理房间、做家务事,而他们也会对女儿的这些劳动给予一定的金钱报酬,例如,奖励一美元作为她们的零花钱。让孩子懂得钱需要通过劳动来赚取,这会对孩子从小养成自立、独立的个性有很大帮助。美国的中学生有近一半在暑假时要到麦当劳、沃尔玛等场所打工,很多孩子并不是因为家里缺钱,而是要培养自己生活的独立性,以及在生活中直接了解生存状况和学会与人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