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妈妈”启示录
10861200000021

第21章 父母对孩子说谎与孩子对父母说谎

每一个父母可能都会说,诚实是做人的美德。然而不少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诚实地告诉孩子们事物的真相却是一件费脑筋的事,这也就出现了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善意的谎言。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学者的研究显示,父母对孩子善意的谎言现象并不是个案,几乎是一种普遍的趋势。即使那些将诚实作为人生原则的父母也会出现对孩子说谎的现象。

调查显示,被访的父母中有70%的人表示,他们曾教育子女说谎是不能被接受的;与此同时,近80%的受访父母承认,他们不止一次地对孩子说过谎。

学者认为,虽然父母对孩子说谎的原因和动机不同,但父母对孩子说谎将给孩子传递一个相互矛盾的信息,而且孩子在走向社会后会形成双重的人格。父母经常对孩子说谎,也会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信任感,让孩子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无法信任他人的环境中。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大灰狼的故事,小孩子晚上哭个不停,妈妈会说,再哭,大灰狼来了,就会把你叼跑了。这是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常见的谎言,虽然我们可能都不会在意妈妈们这种有点可笑的谎言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然而教育专家却认为,即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应尽量少用这种哄孩子式的善意谎言,因为当父母用不存在的某种事实去让孩子做或不做某种事时,孩子并没有理解其中的道理,下次还会重复过去做过的错事。

有时父母为了鼓励孩子,也会使点小诡计、撒点小谎,例如,孩子的字写得歪七扭八,爸妈虽然不满意,但不想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就会赞扬说,宝宝的字写得真好。这种小谎原则上是无伤大雅的,但父母要思考的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否有利于孩子真正写好字,父母对孩子的表扬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科学家对父母进行了向孩子说谎结果的测试,一组看父母谎言对孩子行为的影响,另一组是看父母的谎言是否能使孩子感到快乐。在测试中一个问话与上面谈到的事是大同小异,妈妈对哭哭啼啼的孩子说,如果你再哭,警察就会来把你带走。

父母对儿童尤其是年幼孩子说谎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欺骗,很多父母表示,他们这样做是对孩子的某些行为感到不耐烦,为了避免发怒或是对其进行肉体惩罚,而试图用这种带有恐吓式的谎言让孩子听话。很多妈妈说,当孩子晚上不按时上床睡觉或是不好好吃饭时,她们都会告诉孩子这样的后果很严重,也就是会噩运当头。一个妈妈说,一次,儿子不好好吃饭,她告诉儿子,他不把饭吃完,他的脸上就会长满大疙瘩。

为什么父母会向孩子撒谎呢?原因有多种。有的是为了让孩子听话,如用不存在的事实哄孩子吃饭、睡觉;有的是为了避免孩子受到惊吓,如一件谋杀案发生,父母可能编出点什么理由让孩子免于过于恐惧。

孩子有时会作出些让父母心烦的事或是对其成长不利的事,为此,父母总是要想出点办法让孩子顺从,而且要能见效,这样,善意的谎言就发挥了作用。当父母喜欢用速战速决的方式解决孩子的一些问题时,对于善意的谎言所产生的长期后果,父母往往并不在意。专家认为,不论父母对子女善意的谎言有多少正当性,当这种谎言说出口时还是要三思,切不可忽视其对培养孩子诚实品格的影响。

父母存在对孩子说谎的现象,那孩子对父母说不说谎呢?先看一个例子。一位上了大学的华裔女孩,在第一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突然给老妈打电话,告诉妈妈她有男朋友了,是个黑人小伙。老妈听了很不高兴。没想到女儿后面的话更让老妈吃惊,女儿说她怀孕了。老妈听了差点没背过气去,下令女儿把孩子打掉。没过两天女儿又来电话,告诉老妈,她出车祸了,孩子小产了,新买的宝马车撞扁报废了,5万美元打水漂了。老妈对车子毁了不心疼,一直追问女儿身体怎么样。一周后,学期结束,女儿回到家,老妈看着活蹦乱跳的女儿,没觉得她出什么事。女儿这回老老实实告诉老妈,电话里讲的事都是她编的,因为第一个学期有两门课没及格,怕被老妈训,所以先弄出点大事来,这样老妈就不会将功课不及格的事当回事了。

这是一个用幽默的手法谈孩子对父母说谎的事。在一项调查中,美国大学77个学生在日记中记录了他们说的谎,其中只有一名学生说他在一个星期内没说过谎,而其他的学生基本上每周都有说谎的事情发生。

科学证明,孩子说谎的本事不是长大成人后才有的,很小的时候孩子就有了某种说谎的本能。小孩子的说谎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所做的某种心理测试,并通过外界的反应作出调整。父母需要关注的是,孩子为什么要说谎。一些儿童专家认为,父母在教育孩子不要说谎的过程中,往往会高估孩子们了解事物真相的能力。如果父母让孩子做的事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孩子就有可能以谎话来回敬父母。如考试考不好了,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孩子也许会编出一堆理由为自己开脱,而这种现象在大人身上也会常常出现。如上班晚了,本来是个人的原因,但很多人会撒个小谎,说路上堵车,没办法。

儿童说谎与成人说谎有很大区别,其实儿童对说谎并不感到自在,有时会很心虚。儿童说谎有一种是自我导向的说谎,说谎的目的是让自己看起来比真实的自己更好,有时是为了让自己免于陷入困窘、被惩罚、被嘲笑的境地,有时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作业没做好,孩子可能会说,这不是我的错,我的作业让狗给吃了。还有一种是他人导向的说谎,主要是为了取悦别人,如孩子为了巴结班长,也许会对比自己丑的班长说,班长,你太帅了,我比你差远了。

孩子的这两种导向的说谎来自同一个刺激力——减轻忧虑、躲避冲突、脱离不愉快和避免伤害某人的感情。本质上,当孩子说谎时,他们在调节情绪和心情上会感觉好很多,孩子的这种谎话在英文中称为white lies,也就是无恶意的谎言。

我们再回到一个基本的问题,孩子从哪里学来说谎。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学说谎是孩子们的自我传播,但父母所忽视的是,他们是孩子的真正榜样,孩子学说谎,父母实际上起到了启蒙的作用。父母大多数时候对说谎也有一种歉疚感,但很多时候会觉得对子女说谎无害。在父母心中,过早地让他们知道死亡、暴力和危险的真相对孩子的成长可能会不利,所以编个小谎也就无伤大雅了。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呢?首先应看到人无完人,如果父母要求孩子任何谎都不说,那是不可能的,说谎是人性中的另一面,在这个世界上,一生中从未说过谎的人可谓绝无仅有。父母在这里应把握的界限是,设立基本的标准,同时也要意识到人性的不完美。对于如何让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父母的方法无非是多鼓励、奖励孩子诚实的做法和说法,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家长为他们定下的规则是尽最大的努力做正确的事,使孩子们在生活中逐步成为诚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