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性格:布衣读《资治通鉴》
10857200000005

第5章 累死诸葛亮

《庄子》说,祭祀时,主祭人不能跑去当厨师(越樽俎而代庖)。《周易》说,君子思不出其位。同样表达这样一个意思:如果人人都各司其职,事情就好办。

步骘,三国时淮阴人,官拜西陵都督。早年出身寒门,白天种瓜种豆自给,晚上勤于读书,后来官拜吴国丞相,却依然手不释卷,亲自点拨门生。他给吴太子孙登(孙权的儿子)上疏说:“臣闻人君不亲小事,使百官有司各任其职,故舜命九贤,则无所用心,不下庙堂而天下治也。”步骘所说,便是著名的垂衣裳而天下治。“垂衣裳而天下治”并不是袖着双手不管事,而是所选得人,自己轻松,事情顺当。

诸葛亮是累死的,甚至连帐目都需要他亲自校对,能不累嘛。主簿杨颙实在替他担心,一次,找机会与诸葛亮闲磕。你看大户人家,长工下地干忙,女眷在家洗衣做饭,鸡司晨,犬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各安其职,井井有条。主人便喝酒吃肉,高枕无忧,一身轻闲。如果他事事都得自己做,田也自己耕,饭也自己煮,辛苦且不说,到头来样样都得搞砸。这并不意味着主人的才智就不如下人,而是“失为家主之法”,主人的岗位就该在家里打算盘。

杨颙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丙吉,一是陈平。

陈平,西汉开国元勋,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喜黄老之学,尝为乡人分肉,甚公平,得到父老乡亲的认可,便立志要用“分肉”思想来宰理天下,后来果然遂愿做了丞相。一次朝会,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审理多少案子?”周勃说不知道。文帝又问:“一年钱粮收入多少?”周勃又说不知道。一问二不知,周勃内心惶恐,冷汗直冒。文帝转而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事归有关部门管。”文帝说:“有关部门指哪些部门?”看来文帝有点生气。陈平回答说:“陛下要知道断案之事,问廷尉。要知道天下钱粮之事,问治粟内史(财政部长)。” 文帝说:“照你这么说,那丞相做什么呢?”陈平谢罪说:“陛下不以臣才疏学浅,让臣备位左丞相。丞相的职责是,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下不误家农时,让百姓耕作有时。对外,镇抚四方夷狄和诸侯。对内则要使百姓归附,让百官各尽其能、恪尽职守。”文帝认为讲得好。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开初是个小狱吏,后为汉宣帝丞相,辅佐宣帝成中兴之功。丙吉一次外出,在路上正好遇到侍卫为皇帝外出清道,因驱赶行人而发生群斗,死伤很多。丙吉经过时却不闻不问,随行官员觉得很奇怪,又不敢问。丙吉继续往前走,看见有人赶着一头牛,牛气喘吁吁,热得直吐舌头。丙吉停下车,让随从过去了解牛为什么喘气流汗。掾史更是莫明其妙了,见到打死人不管,却对一头牛感兴趣,这不明摆着跟孔子反着来么。孔子在马厩发生火灾时,只问人,不问马。于是有随从就讥笑了丙吉几句。丙吉并不生气,他说:“百姓相斗而死人,这事归长安令、京兆尹管,年终时丞相只负责考核他们的政绩就行了。作为一个丞相,不应该过问不该过问的事。然而现在时令正是春季,天气本来不太热,而那头牛却喘得厉害,我担心这是气候失调所致。丞相备位三公,其职责就是要使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问牛不问人。”掾史很佩服丙吉的识大体。

杨颙抛出结论:“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连文书之事都要亲自过问,不是太劳累了吗。诸葛亮也觉得杨颙说得有道理。及杨颙卒,诸葛亮哭了三天。尽管如此,诸葛亮还是无奈何自身的秉性,真是撼山易,撼秉性难啊。

诸葛亮一次派使者前往司马懿的驻地。司马懿很关心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只是不提军中之事。使者也是二楞子,军中机密竟随口乱说:“诸葛公早起晚睡,军士受罚二十军棍以上的,都要亲自过问(皆亲览焉),吃得又少。”司马懿听说后,对人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是月,亮卒於军中。

后人说诸葛亮,把“皆亲览焉”,解释为都要亲自到现场观看,把“览”字实解为“观看”,我以为此解大误。我以为,文中的意思当如杨颙所说,是“躬自校簿书”,调取法律文书来看,并不是诸葛孔明真地要到现场监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