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性格:布衣读《资治通鉴》
10857200000026

第26章 小生何晏

何晏有自恋的倾向(性自喜),极为注重仪容仪表,每次出门都要涂脂抹粉一番,走在街上还娘们似的一步两回头,老担心有什么地方失仪,因此,人称“傅粉何郎”。

何晏喜好老、庄之学,结交夏侯玄、荀粲及王弼之徒,竞为清谈,祖尚虚无,认为《六经》是圣人之糟粕。这几个人物都是魏晋清谈的开山始祖,由是天下士大夫争相仿效,遂成风尚。清谈之风至此风流。

按说身为名士,应该餐风饮露、无欲无求才对,可是何晏无欲吗?当他听说管辂精通卜筮之道,便要他给自己卜一卦,“知位当三公否?”可见是有欲,而且欲望不低。三公,可不是一般的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位极人臣啊。可见,何晏之清谈,不过是借此邀得名声罢了,仿佛唐朝的南山捷径。因为彼时世界,看中血统与名气,谁血统高贵,名气大,管他有能没能,就比一般人容易冒尖。北方的袁绍就非名人不用。

何晏何许人也?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纳晏母为妾﹐何晏遂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但文帝、明帝却都不喜欢何晏,没给他挑担子。正始年间(240~248),草包曹爽执政,何晏党附曹爽,被委以组织部长一职,也算位高权重了。而何晏却不知足,不但不知足,还游手好闲,不务实际,後儒比如顾炎武就大批这些人清谈误国,孔子也批这些人:“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严重的自恋。当司马懿将他推上断头台的时候,何晏才意识到清谈的危害,可惜已经太迟了。他说,“悔不当初不好好做事,或许能避免这样的下场。”

有不误事的清谈么?

有,只要不当涂掌事,深山老林,随便流窜,就是当野人也没人管。唐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虢州朱阳县丞郭仙舟,投匦献诗,敕曰:“观其文理,是崇道法;至于时用,不切事情,可各从所好。”于是皆罢免了他们的官职,奉旨当道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