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八章,隐士接舆、长沮、桀溺不理解孔子的做为,於是开骂。夫子怃然叹道:“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对“鸟兽不可与同群”一句,诸家见解不同,最不堪的是认为孔子骂隐士们是“鸟兽”。但诸家多认为,孔子不甘心去当一个洁身自好的隐士,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地想干一番事业。朱子说:“言所当与同群者,斯人而已,岂可绝人逃世以为洁哉?天下若已平治,则我无用变易之。正为天下无道,故欲以道易之耳。”
诸家诸说,台湾南怀瑾的解说却是最好。“实际上孔子的思想,对隐士非常崇敬。什么叫‘鸟兽不可与同群’?鸟类是高飞的,它要高飞就高飞去吧!野兽是生活在山林里的,自然就在山林过他们的生活。这些高人,该飞的飞走了,该住山的跑了。而我们呢,既不能高飞,也不想入林,还是规规矩矩在人间做个人吧!这是孔子捧隐士的话。”《通鉴》上说:“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司马光的观点也很开明。
东汉顺帝时,壶山有隐士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朝廷屡征不至,後来听从朋友的劝,出山应征,却又不见什么好的图国之道,司马光因而分天下隐士为三类:
其一:“隐非君子之所欲也,人莫己知,而道不得行,群邪共处,而害将及身,故深藏以避之。”此类人物,南怀瑾先生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替王道政治保留了元气,其意志坚韧不拔,被褐怀玉,深藏不市,易书称为潜龙。一旦时机来临,他们也要入世,“王者尽礼而致之,屈己以访之,克己以从之。”周文王之於太公是也。或者“扣阍自售”,毛遂自荐,东汉的邓禹杖策追刘秀是也。司马光也赞赏真隐士的第三个出处,他们高卧幕後,派个把学生也能拿捏得了天下苍生。战国时的鬼谷子,出名的几个学生苏秦、张仪、庞涓、孙膑。汉初的黄石公,往桥下扔鞋让张良去捡,然後给了他一本流传後世的《素书》。
其二:“利不苟取,仕不苟进,洁己安分”的清修之士。王莽时,琅琊薛方“以明经饬行,显名於世”,一天家门口就来了车队,要迎他出山。薛方对来人说:“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措词得当,王莽也没难为他。
其三:则是“饰伪以邀誉、钓奇以惊俗”的诂名之辈,借隐逸作幌子,走的是南山路线,飞来飞去不离宰相家,处级厅级不合味口,眼角一扫就要省部、副国家级,实则徒有空架子而已。司马光愤愤地说,这类人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