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专家解答胃炎
10857100000046

第46章 胃炎的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人们经过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有着简便易学,作用迅速,容易推广,使用安全,副作用极小等诸多优点,乐为患者接受。

一、贴敷治疗原理

穴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一般给药,因腧穴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和放大效应。贴敷疗法通过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引起皮肤和患部的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同时随着药物进入体内,可起到相应的调理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二、贴敷的常用剂型

1.散剂:是穴位敷贴中最基本的剂型。根据辨证选药配方,将药物碾成极细的粉末,过80~100目细筛,药末可直接敷在穴位上或用水等调和成团贴敷,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或将药末撒布在普通黑膏药中问敷贴穴位。本剂型制法简便,剂量可以随意变换,药物可以对证加减,且稳定性较高,储存方便。由于药物粉碎后,接触面较大,刺激性增强,故易于发挥作用,疗效迅速。

2.糊剂:将散剂中加入赋形剂,如酒、醋、姜汁、鸡蛋清等调成糊状敷涂穴位上,外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糊剂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效,缓和药物的毒性。再加上赋形剂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可提高疗效。

3.膏剂:有硬膏和软膏两种,其制法不同。硬膏是将药物放入植物油内浸泡1~2日后,加热油炸,过滤,药油再加热煎熬至滴水成珠,加入铅粉或广丹收膏,摊贴穴位。硬膏易于保存且作用持久,用法简便。软膏是将药物粉碎为末过筛后,加入醋或酒,入锅加热,熬成膏状,用时摊贴穴位,定时换药。也可将适量药末加入葱汁、姜汁、蜜、凡士林等调成软膏,摊贴穴位。软膏渗透性较强,药物作用快,有黏着性和扩展性。

4.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酒、醋等调和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型。丸剂贴敷通常选择小丸药。丸者缓也,可使药物缓慢发生作用,药力持久。丸剂便于贮存使用。

5.饼剂:将药物粉碎过筛后,加入适量的面粉拌糊,压成饼状,放笼上蒸30分钟,待稍凉后摊贴穴位。有些药物有粘腻性,可直接捣融成饼,大小、重量应根据疾病轻重和贴敷部位而定。

6.锭剂:将敷贴药物粉碎过筛后,加水及面糊适量,制成锭形,晾干,用时以水或醋磨糊,涂布穴位。本剂型多用于慢性病,可减少配制麻烦,便于随时应用。

三、贴敷治疗时常选择一些基质混合使用,基质选用适当与否,对药物的渗透吸收有直接影响。常用的赋形剂有下述几种:

1.蜂蜜:蜂蜜有“天然吸收剂”之称,是吸收较快的赋形剂之一。不易蒸发,能使敷药保持一定湿度,无刺激性,具有缓急止痛,祛风化瘀,解毒防腐,收敛生肌之功用。

2.鸡蛋清:鸡蛋清含蛋白质、凝胶,可使药物释放加快,缺点是容易干缩、霉变。

3.凡士林:凡士林黏稠度适宜,便于使用,不易变质,与药末调为软膏外敷,穿透性好。

4.植物油:亦可作为赋形剂,调药末敷贴,但穿透力不如凡士林好。

5.酒、醋、姜汁:具有走窜通经,活血化瘀,温通气血,散寒祛邪,消结止痛的作用,亦是临床常用的效果良好的赋形剂。

6.水、药汁、盐水:均可调药粉为糊剂或制药饼外用。其中水和药汁可使敷贴药物保持一定湿度,易于浸透;盐水可离解物质,使药易于透入。

四、胃炎的常用贴敷疗法

1.散寒膏敷贴法

药物:肉桂、胡椒各15克,干姜、细辛、元胡各10克。

制法:将上5味药研为极细末,装瓶备用。

用法:每穴取药末3克,用陈醋适量调膏,分别敷于中脘、神阙、足三里穴,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下。5日再贴药1次。

作用: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性胃痛。

2.通络止痛散敷贴法

药物:生大黄9克,元胡、蒲黄各12克,五灵脂15克,生白芍10克,桂枝4克。

制法:将上6味药研为极细末,装瓶备用。

用法:每日上午5~7时取药末1克,放于神厥穴,并用伤湿止痛膏固定,至下午3~5时换药1次。

作用:通经络,活气血。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胃痛,轻者2次见效,重者6次可愈。

3.失笑散敷脐法

药物: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木香各等份。

制法:将上药混合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用法:用时取药末适量,用脱脂棉裹如小球状,填塞于患者脐窝(神厥穴),外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作用:化瘀止痛。适用于血瘀之胃痛。

4.胡椒膏敷贴法

药物:胡椒2克,白芥子4克,鲜生姜30克。

制法:将前2味药烘干,研为细末,鲜生姜捣烂如泥,用醋适量调成膏。

用法:用纱布包裹药膏,敷于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作用: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性胃痛。

5.仙人掌敷贴法

药物:仙人掌适量。

制法:仙人掌去刺,捣烂即可。

用法:纱布包裹,敷于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作用:清热和胃止痛。适用于热性胃痛。

6.食滞膏敷贴法

药物:大黄、枳实、厚朴各1克,芒硝粉2克。

制法:将前3味药混合研为细末,加入芒硝粉,混合备用。

用法:用时取药末适量,加米醋调成糊,敷于神阚穴,外用胶布固定。

作用:导滞通下,和胃止痛。适用于食滞胃痛。

五、贴敷注意事项

虽然贴敷疗法简便、廉价,但若辨证、选穴、药物选择运用不当,也会影响疗效,甚至带来不良后果,故也须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过敏体质或有皮肤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贴敷疗法,如果选择运用,须严密观察,一旦有过敏迹象,要立即停用。

2.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若使用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破血逐瘀药时,应密切观察全身有无出血倾向。

3.有毒药物用量不宜过大,敷药时间不宜过长,且应有间隔,以防产生毒副作用,对久病体弱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等患者尤应注意这一点。严禁毒药入口。

4.凡用水、酒、鲜药汁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随用。使用大蒜、白芥子、斑蝥等发泡剂时,可适量用蜂蜜调敷,以缓和对局部皮肤的强烈刺激。

5.颜面、五官部位、大血管部和肌腱处应禁敷或慎敷;妇女妊娠期间腰骶部、少腹部及一些可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禁用。

6.敷药时要注意药物的软硬、干湿度,并须及时更换,以防影响疗效,刺激皮肤。在第二次敷药前,可用消毒干棉球蘸各种植物油或液状石蜡揩去第一次所涂敷的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擦洗。

7.贴敷时尽量避免一穴重复贴10次以上,对于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应辨证选择两组以上穴位交替使用。

8.穴位敷后一般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和游泳等体育活动,饮食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贴敷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独特疗法之一,因其适应治疗范围广泛且具内服或其他治疗方法所达不到的效果和特点,深受医患欢迎。在治疗胃炎尤其是慢性胃炎中,贴敷疗法能起到很好的调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