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是指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医疗机构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如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简而言之,所有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活动都是保健活动。
保健治疗多数采用的是在中国流传已久的独特的治疗方式,如按摩、针灸、拔罐等;也有结合现代其他学科研究产生的疗法,如心理疗法、超声波疗法等。其具有简单易学、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在实践使用中常作为中西医常规治疗的有效补充。
一、按摩疗法简介
按摩疗法是通过采用适当手法,刺激人体的特定部位,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从而改善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和提高人体自然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或促使病体康复目的的治疗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简单、方便、经济、效佳,作为自然疗法的一种,近年来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逐步发展成为最为普遍的保健治疗方式。
1.胃炎按摩疗法的原理
按摩可以疏通胃部经络、调节胃肠功能、调整大脑皮层及植物神经功能,使之对胃部的调节恢复正常,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从而缓解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用按摩疗法治疗胃炎,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且不受条件限制,无副作用。现代研究证明,胃炎病人采用推拿手法施治后,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腹内压,消除胀气,故对胃炎,尤其是慢性胃炎效果颇佳。
2.按摩手法的要求
手法是按摩实现治病、保健的主要手段,其熟练程度及适当地应用,对治疗和保健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效果,就要熟练掌握手法的操作技巧。手法的要点在于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要有渗透作用。
(1)持久 是指操作手法要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作用,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并维持一定时间,以使手法的刺激积累而产生良好的作用。
(2)有力 是指手法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力度,所谓的“力”不是指单纯的力量,而是一种功力或技巧力,而且这种力也不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对象、部位、手法性质以及季节变化而变化。
(3)均匀 是指手法动作的幅度、速度和力量必须保持一致,既平稳又有节奏。
(4)柔和 是指动作要稳、柔、灵活,用力要缓和,力度要适宜,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5)渗透 是指手法作用于体表,其刺激能透达至深层的筋脉、骨肉甚至脏腑。应该指出的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这五方面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持续运用的手法逐渐降低肌肉的张力,使手法功力能够逐渐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使手法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
二、常用按摩手法
1.推法
操作:用指、掌、肘部等着力,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称为推法。操作时指、掌、肘等要紧贴体表,缓慢运动,力量均匀、渗透。
应用:本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具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2.拿法
操作: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捏提,称为拿法。力量应由轻而重,连续而有节奏,缓和而连贯,接触点在指腹而不应在指尖,腕部放松。
应用: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消除肌肉酸胀和疲劳的作用。
3.捏法
操作: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压肌肤,称捏法,用力要求均匀而有节律。
应用: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调理脾胃的功能,常用于头面、腰背、胸胁及四肢部位。
4.按法
操作:用指、掌、肘等按压体表,称按法。力量应由轻而重,稳而持续,垂直向下,不可使用暴力,着力点应固定不移。
应用:按法是一种较强刺激的手法,有镇静止痛、开通闭塞、放松肌肉的作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及下肢部;肘按法压力最大,多用于腰背、臀部和大腿部。
5.点法
操作:用指端、屈曲之指间关节或肘尖,集中力量,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点法。操作时要求部位准确,力量深透。
应用:本法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解除痉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及穴位。
6.摩法
操作:以指、掌等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作旋转运动,称摩法。肘关节应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缓和,保持一定节律。
应用:本法刺激轻柔和缓,是胸腹、胁肋部常用手法,具有理气和中、消积导滞、散瘀消肿、调节肠胃等功能。
7.一指禅推法
操作:以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锋为着力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屈伸活动,称一指禅推法。肩、肘、腕、指各关节必须自然放松,拇指要吸定在皮肤上,不能摩擦及跳跃,力量均匀深透,保持一定的压力、频率及摆动幅度,频率每分钟120一160次。操作要领在于“松”字,将肩、肘、腕、掌各部位都放松才能使力量集中于拇指,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着力于罗纹”,使手法动作灵活,力量沉着,刺激柔和有力,刚柔相济。
应用:本法具有调和营卫、行气活血、健脾和胃、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经穴。
8.攘法
操作:由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带动空拳滚动,称攘法。
侧掌滚法:肩、肘、腕关节自然放松,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着力点,吸定于治疗部位,不应拖动和跳跃,保持一定的力、频率和摆动幅度。
握拳滚法:手握空拳,用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突出部分着力,附着于体表一定部位,腕部放松,通过腕关节做均匀的屈伸和前臂的前后往返摆动,使拳做小幅度地来回滚动(滚动幅度应控制在60度左右)。
应用:滚法压力较大,接触面较广,适用于肩背、腰及四肢等肌肉丰厚部位,具有舒筋活血、缓解肌肉和韧带痉挛、增加肌筋活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
9.揉法
操作:以前臂和腕部的自然摆动,通过手指、鱼际、掌等部位对一定部位或穴位旋转施压,称揉法。
应用: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积导滞、缓解肌痉挛、软化疤痕的作用。
10.擦法
操作:以手掌或大鱼际、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往返摩擦,称擦法。运动的幅度较大,紧贴皮肤,力量应较小,运动均匀,频率每分钟100次左右。
应用:本法可提高局部温度,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11.抹法
操作: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运动,称为抹法。动作宜轻巧,灵活。
应用:本法具有开窍镇静、清醒头目、行气散血的作用,常用于头部、颈项部。
12.拍法
操作:用虚掌拍打体表,称拍法。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用力平稳而有节奏。
应用: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解痉止痛、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
13.击法
操作: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器具叩击体表,称击法。用力快速、短暂,垂直向下,速度均匀而有节奏。
应用:本法具有调和气血、安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侧击消除疲劳的作用,适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胸腹部;棒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背及四肢部。
三、胃炎的躯体按摩疗法
躯体按摩是按摩疗法中应用范围最广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按摩方法。人的躯体上分布了许多的穴道与经络,它们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多数与胃有关的经络都位于躯干之上,因此躯体按摩疗法在胃炎的按摩疗法中效果最为显著。
1.急性胃炎的躯体按摩疗法
(1)主证:胃脘胀满,疼痛拒按,胀闷不舒,或呕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食后加重,暖气反酸,小便黄热,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白黄而腻,脉滑实或濡细,口干而腻,头身沉重,肢软乏力。
(2)选穴:足三里、内关、上脘、中脘、下脘、手五里、内庭、厉兑、梁丘、三阴交。
(3)操作
①患者仰卧,手法轻缓,适度而行;点按足三里、内关、中脘、手五里。每穴30次,用拇指揉按中脘、内关等穴,定位转圈按揉30次。
②全腹掌摩1~2分钟,上腹部掌揉1分钟,直至局部发红为止;由上腹部至下腹部施以振颤手法1分钟;右侧卧位,以左手由左向右侧腹部掌推十数遍,以帮助胃内食物排空。
③由轻到重,以适为度,用双拇指分别点按中脘、梁丘各半分钟,然后用掌根搓擦腰背部数遍。
2.慢性胃炎的躯体按摩疗法
(1)主证:胃脘痞胀或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手足心热,面色晦暗,纳后尤著,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大便秘结,舌红体小,或有裂纹,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2)取穴:巾脘、梁门、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上脘、中脘、下脘、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
(3)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上腹部轻推,重点推中脘穴,约5分钟;然后用掌摩法在上腹部摩运3分钟(一般以顺时针方向摩运),再移至中、下腹部摩运2分钟;再点按中脘、梁门、下脘、内关、公孙、足三里,每穴l一2分钟。
②点用右手大鱼际在上腹部摩运,左手覆于右手之上。按摩的方向:向顺时针摩20~30圈,再逆时针摩20—30圈。在呼气时,用力向深部渗透,稍加重手法;吸气时,轻轻放松。
③取俯卧位,沿脊柱及其两侧(即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做攘法。重点在第l胸椎至第2腰椎之间部位,约做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反应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
④以手指和手掌按摩背部的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和腹部的巨阙、中脘、天枢穴。方法是用手掌由上向下按压三个穴道所在的脊柱两侧,然后用拇指指腹按压并以画圆方式指压。接着按压腹部穴道,用四指指压这些穴道,不要太用力,以自己感觉舒服为准。
⑤患者仰卧床上,双手相搓使手掌发热,在上腹部用掌揉摩1~2分钟,力量要深沉,感到热气透入胃内为佳,点按上脘、中脘、下脘穴,全腹施振颤手法1分钟。
⑥患者俯卧位,术者以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穴捏至大椎或风府穴,手法可稍重或先轻后重,以病人自觉背部皮肤微痛,皮肤潮红有热感为度,捏拿10~15遍。从第5遍开始可加重按脾俞、胃俞、胆俞、膈俞及压痛点3~5次,可配合轻手法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
3.慢性胃炎的自我按摩法
自我按摩法主要适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急性胃炎患者应首先急则治其标,在急症缓解后,可选择使用。
(1)自我按摩手法的辨证选择:
①胃阴亏虚证:揉法、按法。
②脾胃湿热证:推、按、扳法。
③瘀阻胃络证:推、揉、按。
(2)慢性胃炎自我按摩的具体操作:
①揉法:仰卧,用掌揉按腹部,以腕关节为主进行回旋动作。先用右手向右转10次,再向左转10次,再换左手,向左右各旋转10次。揉时由慢而快,再由快而慢,用力要均匀。如此反复揉10~15分钟。
②按法:用中指与食指点按腹部,由腹上部向下,再由腹下部向上点按,并注意腹腔部位有无软硬块与压痛点,以及气过水声的局限性与游动性。
③推法:用手掌上下、左右、前后推摩,靠手掌的灵敏性察明腹腔内软硬条块的部位与方向,以掌指的灵活性促使组织复位或痉挛缓解。
④扳法:在揉、按、推的同时,扳动胸、腹、腰、臀等部位,使之上下摇动或振荡,以促进脏器复原。
四、胃炎的梳头按摩疗法
大脑是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为髓之海,是气血汇集之处,与心、肝、胃、经络系统关系紧密,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梳头疗法是以经络全息学说和大脑功能定位学说为理论基础,用梳具刺激头部穴区和脏腑相对应于头部体表,使头部毛孔开泄,邪气外排。同时,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振奋阳气,补氧祛瘀,调理脏腑,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加强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
1.梳头按摩的基本方法
按操作手法分为厉梳法、平梳法、摩法、揉法、振法、拍发、面梳法、经气法。按用力大小和速度快慢又分为:
(1)补梳法。用力轻,速度慢,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者。
(2)泻梳法。用力重,速度快,适用于年轻体壮、急病患者。
(3)平补平泻法。力度、速度均适中,适用于正常人保健或虚实兼见证治疗。
2.梳头按摩的工具选择
梳子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制品,其材料分为角、玉、骨、木、竹、金、银、铜、铝及塑料、尼龙等十几类,款式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传统纯自然梳子,如枣木、黄杨木、玉石、牛角梳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其中水牛角味辛、咸、寒,药源丰富,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活性胶质蛋白,具有发散行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塑料、尼龙制品的梳子与头部摩擦时会产生静电反应,给头皮不良刺激,可使头发干枯、妻黄、变白、脱落,甚至造成慢性中毒,不宜使用。
3.梳头按摩治疗胃炎
(1)梳理部位
慢性胃炎常表现为胃脘痛,梳头治疗时头部全息穴区治疗带为:双侧额旁2带,额顶带中1/3.头部治疗区:囟会2区、本神1区。配耳穴胃、脾、神门。
(2)操作方法
①持梳呈45,梳齿深触额旁2带,额顶带中1/3,用厉梳法上下来回梳刮,每带3分钟,频率每分钟120次。
②用梳棒按压耳穴脾、胃、神门,用摩法操作,每个穴2分钟,频率每分钟60次。如慢性胃炎合并胃下垂患者梳头治疗时,头部全息穴位区治疗带为额顶带中1/3,双侧额旁2带、百会。头部治疗区为百会1区、本神1区(双侧)、囟会2区。配耳穴胃、脾、耳甲艇部。
③用梳棒按压耳郭胃、脾穴各2分钟,频率每分钟60次。
④用小指头推按耳甲艇部,发热为宜。
4.梳头按摩疗法的禁忌证
(1)头颅手术部位,头皮感染、溃疡、创伤和颅骨骨折禁梳。
(2)孕妇在5个月内禁用耳郭诸穴治疗,头部宜保健梳理。
(3)小儿囟门未闭前,头部穴区禁梳。
(4)头部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禁止直接梳理。
五、胃炎的足底按摩疗法
足底按摩约在四千年前起源于中国,是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和同样是传统医学的“针灸”属于相同原理的治疗方法。
1.足底按摩疗法的原理
按中医经络理论,人体足部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6条经脉通过,而且于带脉、冲脉、阳跷脉、阳维脉、阴维脉交会甚密。人体内脏在双足底都有相应的反射区部位。足部基础穴位加上近几年发现的新穴位共65个,其中主管消化系统的穴位有胃、肝、脾、胆、小肠穴等。
足底按摩疗法是以刺激原理,按摩胃脏反射区带,使得血液循环畅通,借着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与毒素的作用,使其恢复原有功能,达到治疗效果。
2.足底按摩的常用手法
(1)食、中指叩拳法
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或中指弯曲,用近端指间关节为施力点,本手法在足底按摩中最为常用,大部分足底穴位都可用本法治疗。
(2)拇指指腹按揉法
即以一手握脚、另一手的拇指指腹为施力点,主要适用于足底柔软的部位。
(3)拇指指尖施压法
用一只手握住脚、另一只手拇指指端用力进行按压。适用于穴位面积较小的穴位,如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等穴位。
(4)双指钳法
即一手握脚,另一手食指、中指弯曲成钳状,夹住患者的拇趾,以食指的第二指骨内侧固定足穴位置,以拇指在其上加压。
(5)双指叩拳法
用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中指弯曲,以食指、中指指尖施力按摩。
(6)双指捻揉法
拇食指夹持脚趾相对捻揉,主要适用于趾端穴位的按摩。
(7)四指直推法
以四指指腹沿穴位区域直推,主要适用于面积较大的穴位。
对于按摩手法的选用,每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不必等同划一,只要操作方便、按摩力度适中、能达到按摩的目的即可,无须拘泥于形式。
3.胃炎的足底按摩治疗
(1)胃酸过多、胃痛按摩法
①按摩穴位 小肠穴、足心穴、膀胱穴、生殖器穴。
②按摩方法 小肠穴用按摩棒大头推按,双脚取穴,每穴每次按摩5分钟;足心穴、膀胱穴、生殖器穴三穴连按,用按摩棒大头从足心穴斜推至生殖器穴,双脚取穴,三穴每次各按摩5分钟,每日2次。每次按摩后饮蜂蜜花粉水300毫升。
2.食欲不振按摩法
①按摩穴位 小肠穴、大肠穴、公孙穴、独阴穴、肛门。
②按摩方法 小肠穴、大肠穴、公孙穴三穴连按,用按摩棒大头从小肠穴推按至公孙穴,双脚取穴,三穴每次各按摩5~10分钟;独阴穴、肛门穴两穴可用按摩棒大头分别单穴点按,独阴穴双脚取穴,肛门穴左脚取穴,每穴每次各按摩5分钟,每日2次。
3.呃逆按摩法
①按摩穴位 大肠穴、公孙穴、独阴穴、拇趾里横纹、内临泣穴。
②按摩方法 小肠穴、大肠穴两穴连按,用按摩棒人头推按,双脚取穴,每穴各推按5~10分钟;独阴穴,内临泣穴双脚取穴,独阴穴用按摩棒大头从上向下按摩;内临泣穴用按摩棒大头自外向内推按;拇趾里横纹右脚取穴,用按摩棒大头由上向下点按,以上各穴每次按摩5分钟,每日2次。
4.足底按摩疗法的注意事项
(1)按摩前必须剪短并洗净指甲,为了避免损伤皮肤,应在皮肤上涂上一种油膏以润滑,然后再视被按摩点的情况,采取绕圈式的揉搓或上下式的挤压方式进行按摩。而且对大部分的按摩部位来说,刺激的强度应从轻到重,逐渐增加压力。
(2)房间要保温、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夏季按摩时,不可用风扇吹双脚。
(3)假如患者精神紧张、身体疲劳或正处于情绪激动之中,要稍事休息,待平静下来后再进行治疗。
(4)按摩后半小时内,饮温开水500毫升(肾脏病者不要超过150毫升)。以利于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5)避免压迫骨骼部位,防止骨膜发炎或溢血肿胀现象(患血小板减少症者容易发生青紫肿块,应该注意)。
(6)长期接受足部按摩,足部痛的感觉就会迟钝,这时可用盐水浸泡双脚半小时,脚的敏感性就会增强,治疗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5.足底按摩禁忌证
(1)在妇女月经或妊娠期间应避免使用足底按摩,以免引起子宫出血过多或影响胎儿健康。
(2)因足底按摩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所以对脑出血、内脏出血及其他原因所致的严重出血性疾病胃炎患者,不能使用,以免引起更大的出血。
(3)对同时患有严重肾衰、心衰、肝坏死等危重病人,足底按摩的刺激可引起强烈的反应甚至使病情恶化,故必须慎用。
六、胃炎的手部按摩疗法
同足底一样,手也是一个全息单元。中国也有句俗语:十指连心,许多内脏在首部都有其相应的反射区,手部按摩疗法是通过对手部一些固定的与身体器官、组织有联系的穴位或反应区、反应点,以特定的手法刺激,来调节相应的组织器官,达到治疗或强身健体目的的一种疗法。
1.胃炎手部按摩的常用手法
(1)压按法:大拇指在痛点上向深处按压下去,其余四指在痛点的反面即手背处相应地对顶着。
(2)揉按法:大拇指在手掌面的酸胀痛点处依顺时针方向揉按。
(3)推按法:大拇指沿着酸胀痛点的肌纤维垂直推按。
(4)捆扎法:此法是为了使反射区在手指部位获得更强和更持久有效的刺激方法。可用橡皮筋等捆扎手指来获得。
(5)夹法:这也是一种为了使反射区获得更强和更持久刺激的方法。可用反射夹或一般的晒衣夹夹住反射区的位置来达到目的。
(6)挤压法:这是一种放松精神紧张,促进全身神经系统兴奋的方法。可把双手十指相互交叉用力握紧,用力挤压手指。
(7)顶压法:双手指指尖相互对顶,也可用反射梳、铅笔或类似的器具顶压反射区域。
通过上述的刺激手法每周至少刺激按摩2次,每次15分钟。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显著效果。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刺激的力度不够大、不够疼则是毫无效果的。尤其手掌心的“胃、脾、大肠区”可用塑料制的发卡,或纸夹子夹住,以达到刺激的效果,来治疗胃炎需要注意的是,金属制品太疼,应尽量避免使用。
2.胃炎的手部按摩疗法
慢性胃炎常见的症状是胃脘疼痛、饱胀、嘈杂感、灼热感,或伴有恶心、呕吐、吞酸、嗳气、食欲不振、大便不正常等症状。常用手疗施治方法如下:
(1)手部按摩
①治疗部位 手掌中心线、肠区、胃区、脾区、胃肠点、大陵、脾点。
②操作方法 摩擦手掌心,推按手掌心线,按肠区、胃区、脾区、肾区,点按胃肠点、大陵、胃穴、十二指肠穴,掐点脾点、前头点。可用牙签刺点、压或用香烟头灸治。
(2)手浴疗法
①功效手浴疗法具有理气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胃痛等病证。
②配方 川楝子、元胡各20克,枳壳、红花各10克,乌药15克。
③制法将上料入锅,加水适量,煎汤备用。
④手浴操作常规 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人脸盆,患者把手臂放于盆口上,上盖布单以保存热气,当热气少时可适量加些沸水继续熏蒸;温度适宜时,把双手浸入药液中洗浴。手浴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以避风寒。一般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⑤注意事项 煎煮药物时,加水要适宜,水太多则药物浓度降低。煎煮时间依药物性质而定,芳香挥发性药物一般煮沸10~15分钟,块状和根茎类药物煮沸30分钟。浸浴双手时温度要适宜,防止烫伤皮肤。熏洗药液不可内服。
(3)手指探疗法
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包住拇指,食指和小指伸直。左手姿势相同。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食指与左手小指相互勾在一起,右手小指也与左手食指相互勾在一起,并且用劲地向左右方向拉伸,然后放在胸前,与地面垂直,顺时针方向旋转10次。双手交换位置,即右手掌心向下,左手掌心向上,逆时针方向旋转10次。
(4)手功疗法
正身站立,两足同肩宽,两下肢不动,上身转向左侧,略前倾,两手同时放左侧,迅速挺身向右舒展头和手,双手抓住,以右手掌与左手背相贴,挺身的同时拉~向右侧,上身转向右侧,慢慢持续数分钟,尽力保持姿势不动,要使气和力都平稳。然后恢复正身站立姿势,双臂下垂于体侧。再把身体转向左侧,重复上述动作,练21次。
(5)握药疗法
配方:半夏10克,陈皮12克,葱白6克,鲜生姜10克。
制用:将前两味药研为细末,然后加葱白、生姜,共捣泥为丸,握于手中。每次0.5小时,每日3~5次。
七、胃炎的耳穴按摩疗法
耳穴是耳郭皮肤与人体经络、脏腑、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是脉气所发和传输之处。与体穴一样,耳穴各穴的命名都有一定的含义,有的还具有一定的规律,穴位与脏腑之间都有着对应的关系。耳穴几乎成了人体一个外在的“小窗口”,人体所患的不少疾病可通过耳穴来诊断和治疗。胃炎同样可以通过耳穴进行治疗。
1.耳穴贴压法
(1)选穴
主穴:胃、脾、交感、肺。
配穴:虚证加肾,气痛加三焦,停食加胰、胆,血瘀加耳中,肝气犯胃加肝,疼痛加神门、皮质下,腹胀加胰胆、三焦。
(2)操作方法
探查耳穴,明确治疗用穴,可同时取双耳,再清洁耳郭,最后用镊子夹取边长约0.6厘米的胶布块,胶布块中央贴有坚硬的小粒药物种子,如王不留行、谷粒、绿豆等。按照耳穴的分布,依次把药粒对准耳穴贴压。每日按压已贴的耳穴3~5次,手法宜由轻到重,以出现酸、麻、胀痛感或患者能忍受为度。耳穴贴压后,一般每周更换1次,夏天因出汗多,洗澡勤,每周更换2次。
(3)疗程及注意事项
每贴压1次,贴压物可在耳穴上放置3~7天,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2.耳穴按摩法
(1)耳背按摩法 将耳郭稍向前折,用双手食指、中指对两耳背进行按摩,先上后下,反复5~10次,至耳背发红、发热。早晚各1次。
(2)全耳按摩法 先以食指自三角窝开始,向耳甲艇、耳甲腔处按摩,再以食指、拇指捏揉按摩对耳屏、耳屏,然后以食指沿对耳轮、耳郭按摩而结束,反复3~5遍。对胃、脾、交感、肺、肾、胰、胆等穴位区域重点按摩。每口2~3次。对耳甲艇施重点按摩。
(3)耳穴点按法 用食指、拇指或按摩棒依次施术,两耳交替选用。以右耳为例,点按胃、交感、神门等穴。右手持按摩棒对准穴位,左手食指指腹置于耳穴相应的耳背部位一压一松,每穴位1~2分钟;搓摩大肠、小肠、皮质下、肝、脾等穴,将食指桡侧缘置于大肠、小肠穴,拇指指腹置于大肠、小肠穴相对应的耳背部位,两手指相对进行搓揉,每次1~2分钟;另将食指指腹依次置于肝、脾、皮质下等穴,拇指指腹置于上述穴位相对应的耳背部位,两手指相对进行搓摩,每穴l~2分钟,每日1~2次。
按摩疗法的施治部位和治疗手法非常丰富,在采用按摩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发展选择合适的方法,“方贵精而不贵多”。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按摩的轻重,切勿过度导致患者身体受损。
八、胃炎的指压疗法
指压疗法又称点穴疗法,就是以手指指端在受术者体表适当的穴位或部位,灵活运用点、按、掐、叩等不同手法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使体内气血运行畅通,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点穴疗法以对证治疗为主,它不需要药物和设备,操作简便易行。
1.指压疗法常用手法:
(1)点法:用中指、食指、拇指的指端点按穴位的方法。
(2)按法:用中指、食指、拇指的指端或指腹深压穴位的方法。
(3)掐法:用拇指、食指的指甲直接掐压穴位的方法。两指如钳形相对掐压穴位的方法叫扣掐法,似鸡啄食样间断掐压穴位的方法叫点掐法。
(4)叩法:将中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端聚拢平齐,通过伸屈腕部关节叩击穴位的方法。
2.指压疗法治疗胃炎
(1)脘痛为主证的指压疗法
①用两手拇指同时按压两侧足三里穴位50~100下,再如法按压胃俞、脾俞穴各100~200下,每日1~2次。
②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一侧足三里穴和合谷穴或梁丘穴,同时用力按压100~200下。必要时,再交替施行,反复1~2遍,每日1次。
(2)呃逆嗳气为主证的指压疗法
①先以拇指指腹或掌腹自右向左按揉患者中脘穴200下,然后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右侧足三里穴和左侧公孙穴100~200下。必要时再左右交替按压1次。如伴有胸部满闷者,加膻中穴,点压50下。
②两手拇指按压双侧膈俞穴,同时需人配合按压一侧内关穴100~200下。
③拇指重按双侧天宗穴,同时叩齿默诵100~200下。
④用两手拇指重按双侧听宫穴,同时闭目、叩齿默诵100~200下。
⑤用拇指按压患者天突穴100~200下,同时闭目默诵。
⑥用两手拇指点压患者双侧攒竹穴,两手中指对准率谷穴或角孙穴,同时按压100~200下,余指配合紧贴两侧颞部,稍微着力。
九、胃炎的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1.捏脊疗法的功效
捏脊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适于小儿胃炎患者。
2.捏脊疗法治疗胃炎
捏脊疗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两手掌贴附于患者脊柱两侧,以大鱼际肌部为着力点,由大椎穴两侧沿足太阳膀胱经由上而下连推带揉至腰骶部,重复10遍,以腰背部肌肉放松无紧张感为宜。然后,从骶部沿脊柱两侧捏脊至大椎穴,重复10遍。完成上述两项后,术者右手虚掌,运动手腕关节,由上而下拍打胸腰部和腰骶部10遍。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胃炎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3.捏脊疗法的注意事项
(1)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在进行。
(2)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3)体质较差的患者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4)在应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
(5)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