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专家解答胃炎
10857100000018

第18章 治疗胃炎常用的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包括医术中记载的经过论证的方剂和偏方验方,偏方是民间流传不见于古典医学著作的中药方,验方也不是古代医书上的流传方,而是没经过论证但在临床反复使用而有效的方剂,偏方与验方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一、胃炎的常用汤药方剂

1.良附丸加减

“药物组成”高良姜、陈皮各10克,香附12克,干姜、吴茱萸各6~10克,苏梗10~15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加水约600毫升,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煎约30分钟,取药液约200毫升;二煎加开水约400毫升,煎取药液100毫升。合并两次煎液,分2次服用。

“主治”寒邪犯胃型。

“主证”胃痛暴作,疼痛剧烈,畏寒喜暖,脘腹得热,散寒则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或弦迟。

“注意事项”本证常有受凉或饮食不节制,诊治时注意辨别。药不宜多服,中病即止。服药期间注意保暖,忌生冷、油腻不化之物。

2.保和丸加减

“药物组成”山楂、神曲、麦芽各15~30克,茯苓、枳实、法半夏、莱菔子各10~15克,陈皮、砂仁、连翘各10~12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加水约600毫升,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煎约30分钟,取药液约200毫升;二煎加开水约400毫升,煎取药液100毫升。合并两次煎液,分2次服用。

“主治”饮食停滞型。

“主证”胃脘疼痛而拒按,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疼痛减轻,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

“注意事项”药不宜多服,中病即止。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脾胃运化功能,尤其要注意病后调养。服药期间注意保暖,忌生冷、油腻不化之物。

3.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香附、郁金各12克,白芍30克,枳壳、川芎各10~15克,青皮10克,素馨花15克,甘草3~6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加水约600毫升,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煎约30分钟,取药液约200毫升;二煎加开水约400毫升,煎取药液100毫升。合并两次煎液,分2次服用。

“主治”肝气犯胃型。

“主证”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每因恼怒等情志因素而痛作或加重,苔薄白,脉沉弦。

“注意事项”理气药多为香燥之品,易伤阴液,故宜中病即止,不可久服、过服。本方行气而活血,孕妇慎用。

4.化肝煎加减

“药物组成”陈皮、青皮、泽泻、黄连各10克,丹皮、山栀各10~15克,白芍30克,吴茱萸3~6克,佛手15克,甘草3~6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加水约600毫升,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煎约30分钟,取药液约200毫升;二煎加开水约400毫升,煎取药液100毫升。合并两次煎液,分2次服用。

“主治”肝胃瘀热型。

“主证”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忧思恼怒。投药慎用香燥,以免耗伤阴液。

5.失笑散合丹参饮

“药物组成”蒲黄、香附、五灵脂各10克,丹参15~30克,檀香3~5克,砂仁10~12克,元胡15克,赤芍12~15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加水约600毫升,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煎约30分钟,取药液约200毫升;二煎加开水约400毫升,煎取药液100毫升。合并两次煎液,分2次服用。

“主治”瘀血停滞。

“主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样感,食后痛甚或见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或沉弦。

“注意事项”药不宜久服,孕妇慎用。

6.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药物组成”生地黄、沙参、麦门冬、枸杞子、川楝子各15克,当归6~10克,白芍30克,柏子仁15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加水约600毫升,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煎约30分钟,取药液约200毫升;二煎加开水约400毫升,煎取药液100毫升。合并两次煎液,分2次服用。

“主治”胃阴亏虚。

“主证”胃脘隐隐作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注意事项”忌辛辣燥热之品。本类药过于滋腻,应注意脾胃运化功能,用药不宜过于燥烈,以免耗伤阴液。

7.黄芪建中汤

“药物组成”炙黄芪15~30克,桂枝6~8克,白芍、白及各30克,党参20克,砂仁12克,高良姜、炙甘草各10克,饴糖15克,大枣3~5枚,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头煎加水约600毫升,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煎约30分钟,取药液约200毫升;二煎加开水约400毫升,煎取药液100毫升。合并两次煎液,分2次服用。

“主治”脾胃虚寒。

“主证”胃脘胀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时痛甚,进食后痛减,时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迟缓。

“注意事项”忌生冷之物。适寒温,慎防寒邪外侵。所用药物多属温燥,不可久服、过服;阴虚有热者忌服。

8.香砂六君子汤

“药物组成”党参、淮山药、茯苓、白术各15克,木香、甘草、半夏、陈皮各10克,砂仁5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加水约600毫升,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煎药约30分钟,取药液约200毫升;二煎加开水约400毫升,煎取药液100毫升。合并两次煎液,分2次服用。

“主治”脾胃气虚。

“主证”胃脘胀痛,攻撑连胁,时轻时重,嗳气频作,纳食不香,倦怠乏力,苔薄白,脉弦。发病多与情志不舒有关。

“治法”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注意事项”脾胃运化功能减弱,用药不宜滋腻,以免碍胃。

9.甘草泻心汤

“药物组成”黄连、佛手、黄芪、半夏、甘草各10克,党参15克,大枣5枚,干姜5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加水约600毫升,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煎约30分钟,取药液约200毫升;二煎加开水约400毫升,煎取药液100毫升。合并两次煎液,分2次服

用。

“主治”寒热错杂。

“主证”胃脘胀满疼痛,恶心欲吐,嗳气反酸,口渴喜饮,便秘尿黄,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黄白相间,脉弦细数。

“注意事项”本证为临床常见证型,用药时须辨明寒热之偏性,以调整辛热、苦寒各药物的用量,恰到好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0.清中汤

“药物组成”黄连、栀子、半夏、陈皮各10克,茯苓、滑石、白豆蔻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加水约600毫升,武火煮开一后改用文火煎约30分钟,取药液约200毫升;二煎加开水约400毫升,煎取药液100毫升。合并两次煎液,分2次服用。

“主治”湿热中阻。

“主证”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注意事项”本证常有受凉或饮食不节制,诊治时注意辨别。药不宜多服,中病即止。服药期间,注意保暖,忌生冷、油腻不化之物。

二、中医治疗胃炎的偏方

1.丁香姜糖

“组成”丁香粉5克,生姜末30克,白糖250克。

“制法”将白糖放于锅内,用文火煎熬至较稠厚时,加人生姜末、丁香粉,调匀,再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将糖倒在涂过食用油的瓷盘中,待冷后将糖分割成小块即成。

“功效”温胃止痛,降逆止呕。

“主治”用于胃寒之胃痛、呕吐、呃逆。

“用法”每日饭后食用数块。

2.牛奶姜汁

“组成”牛奶150毫升,生姜汁1汤匙,白糖适量。

“制法”将上3味混合拌匀,放瓦盅内,隔水蒸。

“功效”温胃散寒,缓急止痛。

“主治”用于胃寒气滞之胃痛。证见胃脘冷痛,痛而喜热喜按,胃痛气窜。

“用法”每日2次,热服。

3.生姜萝卜汁

“组成”生姜、生萝卜按1:10选料,精盐少许。

“制法”将生姜、萝卜洗净,捣汁,加精盐。

“功效”和胃止痛。

“主治”用于胃肠痉挛性疼痛,胃痛气窜。

“用法”每次150毫升,每日2~3次,饮用。

4.老姜茶

“组成”老生姜、红糖各250克。

“制法”生姜捣汁,去渣,隔水蒸10分钟,将红糖溶入,收膏。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

“主治”用于寒积胃痛。证见脘腹冷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呕吐涎沫。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1次,分4日服完。

5.玫瑰花饮

“组成”玫瑰花、素馨花各6克。

“制法”将上两昧药分别洗净,用开水冲泡。

“功效”舒肝理气,止痛。

“主治”适用于肝胃气滞之胃寒。证见胃痞胸闷,胃痛气窜。

“用法”不拘时饮用。

6.山药藕粉

“组成”山药15克,藕粉100克,白糖20克。

“制法”将山药粉与藕粉、白糖放入锅内,加水400毫升,调匀,置武火上煮沸,再用文火煎熬熟即成。

“功效”健脾胃,补虚损。

“主治”适用于胃酸过多,身重乏力,食少,恶心、呕吐。

“用法”每次100毫升,每日1次。

7.桂皮山楂饮

“组成”桂皮6克,山楂10克,红糖20克。

“制法”将桂皮切块,山楂洗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煮沸,用文火煮30分钟,滤去渣,加入红糖搅匀即成。

“功效”温胃散寒,消食导滞。

“主治”适用于胃酸过少,身重乏力,食少,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者尤佳。

“用法”每日1杯,单独饮用。

8.梅干散

“组成”梅干500克。

“制法”将梅干洗净,去核,用刀剁成小颗粒,烘干。研成细粉,装入瓶中备用。

“功效”收敛生津,除热烦满。

“主治”适用于胃酸过少,食少,腹胀,胃弛缓患者。

“用法”每次5克,每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也可将梅干去核直接食用,每日2次。

9.艾叶煮鸡蛋

“组成”艾叶20克,鸡蛋2个,白糖6克。

“制法”艾叶洗净,切碎,鸡蛋煮熟,去壳。将艾叶、鸡蛋同放入锅内,再用文火煮15分钟,滤去药渣,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功效”健脾胃,止痛。

“主治”胃脘胀满,食少,胃弛缓患者。

“用法”每次吃鸡蛋1个,喝汤,每日1次。

10.芝麻粥

“组成”黑芝麻10克,白糖6克。

“制法”将黑芝麻、白糖加开水适量拌匀,待温凉。

“功效”润五脏,壮筋骨,通便,健脾胃,止痛。

“主治”对胃酸过少、便秘者尤佳。

“用法”食用,每日1次。

三、治疗胃炎的常用中成药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1.三九胃泰

“组成”三丫苦、九里香、白芍、生地黄、木香等。

“功效”消炎止痛,理气和胃。

“主治”对各种胃炎引起的疼痛均有缓解作用,尤适用于胃热者。

“用量用法”颗粒剂,每袋20克。每次1~2袋,每日3次,口服。15日为1个疗程。

“宜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炸、肥甘食物及酒类。本药药性偏中,胃寒、胃热病人都可服用,但临床观察,以胃热者服之效果较好。服用本药初显疗效后,不宜立即停药,应继续服3~4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2.元胡止痛片

“组成”元胡、白芷。

“功效”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型胃痛。

“用量用法”片剂,每片0.3克,相当于原生药0.67克。每次4~6片,每日3次,口服。

“宜忌”本品性燥,阴虚火旺者慎服。本药用于萎缩性胃炎时,仅用于止痛治疗,一般不长期服用。孕妇慎用。

3.气滞胃痛冲剂

“组成”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元胡、香附等。

“功效”舒肝和胃,止痛消胀。

“主治”肝郁气滞胃痛者。表现为胃脘疼痛而引起两胁疼痛,胸痞腹满,嗳气频频,心情易抑郁或激动,脉弦等。

“用量用法”冲剂,每包10克。每次1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宜忌”气郁化火而有热者不宜服用。孕妇慎用。本止痛作用明显,常作为止痛药而用于各种胃病的治疗。若无气滞者不宜久服。

4.保和丸

“组成”焦山楂、六神曲、半夏、茯苓、陈皮、炒莱菔子、炒麦芽、连翘。

“功效”消食导滞和胃。

“主治”该药为助消化之专药,临床用于各种消化不良、食积停滞所致病证。凡因食滞引起的脘腹疼痛,嗳腐吞酸,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恶臭者皆可服用。

“用量用法”大蜜丸(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水丸剂,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

“宜忌”忌生冷、油腻之物。体虚无食积者忌服。不作为长期治疗药,食积化除后即停用。

5.香砂养胃丸

“组成”白术、陈皮、茯苓、法半夏、香附、砂仁、木香、枳实、豆蔻仁、厚朴、藿香、甘草。

“功效”温中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脾胃虚弱、湿阻气滞胃痛。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四肢倦怠,舌质淡,苔白腻等。

“用量用法”每次9克,每日3次,空腹口服。

“宜忌”忌生冷、油腻之物。本药理气化湿作用强,对于中焦湿胜者尤为适宜。本药偏温燥,凡阴虚、热证及津液不足者勿服。

6.胃苏冲剂

“组成”紫苏、香附、陈皮、佛手等。

“功效”理气,和胃,止痛。

“主治”气滞型胃痛。表现为胃脘胀痛,痛引两胁,胸闷腹胀,嗳气,脉弦。

“用量用法”冲剂,每袋15克。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

“宜忌”本药为缓解胃痛的常用药,疗效较好。因其理气作用较强,故不宜长期应用于虚证患者的治疗。忌恼怒,忧思过度;忌生冷、辛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7.养胃舒颗粒

“组成”党参、炒白术、黄精、山药、干姜、菟丝子、陈皮、玄参、乌梅、山楂、北沙参。

“功效”益气固本,滋阴养胃。

“主治”气阴两虚而表现为胃脘灼痛,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证者。

“用量用法”颗粒剂,每包10克。每次l包,每日2次,口服。

“宜忌”本药偏于温补,实证、热证忌服。

8.温胃舒颗粒

“组成”党参、制附子、炙黄芪、肉桂、山药、肉苁蓉、炒白术、炒山楂、陈皮、乌梅、补骨脂、砂仁。

“功效”补肾健脾,温中养胃,行气止痛。

“主治”脾肾阳虚而有胃脘冷痛、嗳气、纳差、胃寒等证者。

“用量用法”颗粒剂,每包10克。每次1包,每日2次,口服。

“宜忌”本药偏燥,阴虚有热证者忌服。

9.摩罗丹

“组成”三七、茵陈、鸡内金等。

“功效”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止痛。

“主治”适用于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痛。对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有消除作用,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用量用法”大蜜丸(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2次;小蜜丸,每次55粒,每日3次,饭前用米汤或白开水送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宜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忌酒、浓茶、咖啡等饮料。孕妇慎用。阴虚内热者忌服,以免耗伤阴津。发生在萎缩性胃炎基础上的食积及其他胃病表现为脾虚气滞、消化不良者,均可服用。

10.保济丸

“组成”藿香、白芷、茯苓、薏苡仁、橘红、木香、厚朴、苍术、神曲、谷芽、天花粉、薄荷等。

“功效”解表,去湿,和胃。

“主治”外有表邪、内有湿滞所致病证。表现为脘腹疼痛,暧腐吞酸,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晕车等。

“用量用法”水丸剂。每次3.7克,每日3次,口服。

“宜忌”忌生冷、油腻之物。体虚无食积者忌服。

中药在治疗胃炎尤其是慢性胃炎中往往能起到优于西药治理的作用,许多的偏方验方也可以有效地治疗特定类型的胃炎,在选择药方的时候要遵循医嘱,切不可一意孤行,不对症的方剂可能反而起到相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