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专家解答胃炎
10857100000011

第11章 胃炎的西医病理与治疗原则

在胃炎的治疗中,西药治疗还是主要手段。有病吃药固然没错,但很多胃炎患者盲目吃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更有甚者加重了原有的病情。随着通讯的发展,治疗胃炎的广告也泛滥起来,一些胃炎患者就是因为轻信一些广告宣传,既造成了金钱的损失,又贻误了正常的治疗时间。

治疗胃炎的西药种类繁多,在选择时也要针对相应的症状,按照一定的原则,并且坚持服用。此外还要注意不同药物的使用禁忌,有相关禁忌证的患者要避免因此引发其他疾病。

胃炎的病理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种,在选择药物之前需要对病理加以了解和分析,在确定病型之后方能对症治疗。

一、急性胃炎的西医病理

急性胃炎的胃黏膜呈急性炎症改变,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渗出物及黏液覆盖,可有点状出血和不同程度的糜烂。胃黏膜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及少数嗜酸粒细胞浸润、水肿、黏膜血管充血,偶有小的间质性出血,严重者黏膜下层水肿、充血。严重者可发生食管和胃穿孔。

二、慢性胃炎的西医病理

1.慢性浅表性胃炎

炎症限于胃小凹和黏膜固有层的表层。肉眼见黏膜充血,水肿,或伴有渗出物,主要见于胃窦,也可见于胃体,有时见少量糜烂及出血。镜下见膜浅层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深层的腺体保持完整。此外,某些患者在胃窦部有较多的糜烂灶,或伴有数目较多的疣关凸起,称慢性糜烂性或疣状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症深入黏膜固有膜时影响胃腺体,使之萎缩,称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层变薄,黏膜皱襞平坦或消失,可为弥漫性,也可呈局限性。镜下见胃腺体部分消失,个别者可完全消失,黏膜层、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时黏膜萎缩可并发胃小凹上皮细胞增生,致使局部黏膜层反而变厚,称萎缩性胃炎伴过形成。

萎缩性胃炎可发生肠腺上皮化生和假性幽门腺化生,在增生的胃小凹和肠化上皮的基础上可发生异型增生。异型增生是一种不正常黏膜,具有不典型细胞、分化不良和黏膜结构紊乱的特点,极可能是癌前病变。

三、胃炎的西药治疗原则

胃炎的西药治疗要按照不同类型的病理确定治疗的原则和用药规范,遵循治疗原则和合理用药是西药治疗的基本常识。

1.急性胃炎的西药治疗原则

急性胃炎的西药治疗重在消除症状,尽快回复因各种因素导致的胃部水肿和出血,防止急性胃炎发展为慢性胃炎。服用药物需要谨慎,以免延误病情并引发患者的痛苦。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型选用胃痛止痛药、抗感染药物、黏膜保护剂和抑制胃酸的药物。对于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2.慢性胃炎的西药治疗原则

慢性胃炎多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药物,在西药治疗中主要是减轻症状,恢复因慢性胃炎而损伤的各类腺体和器官的功能,控制并防止病情的复发与加重。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各异,药物治疗也不同。治疗慢性胃炎重用的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抑酸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促进胃动力以及助消化药物等需要合理分配使用。许多药物对人体有副作用,在使用时必须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