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失眠的原因有许多,有心理上的、精神上的、遗传的或者是生活习惯上的等等,而缺乏体力劳动和健康运动是出现失眠症状的一个常见原因,也是众多患者难以摆脱失眠困扰的共同原因。失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由于简单方便、容易掌握、无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被临床医生认为是除病因外的首选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就是运动疗法,失眠患者若能坚持跑跑步、做做操、练练太极拳、打打球、爬爬山、踢踢毽子等,均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要是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运动,将对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为恢复正常的睡眠建立良好循环,从而就可以从根本上缓解或消除失眠。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加速人体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排毒;运动可使人接近大自然,让人胸襟开阔。研究证明,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还可增加深睡眠时间,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
一、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
据美国睡眠协会的调查显示,经常参加运动者比不运动者入睡快、睡得深、睡眠时间长,白天也很少有疲劳感。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除了可强身健体、调适心情外,还可促进夜晚睡眠,特别是深睡眠。一方面是因为肌体活动后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劳,需要靠睡眠加以恢复和补偿。另一方面,运动锻炼还可以直接对失眠的一些病因进行治疗。实验证明,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治疗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保证睡眠。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临近入睡时,应避免做导致大量出汗的运动。睡前的一两个小时左右,可以选择站起来活动活动,做做简单的运动等;避免剧烈运动,否则临睡前仍处兴奋状态的肢体及高体温都会对睡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上班族、白领一族由于平日里工作的情况,不能抽出空来去健身,休息日习惯于补觉、赖床,不爱出门运动,这样睡眠的情况就会越来越糟糕。
但是对于运动也应该有正确的认识,靠做运动、锻炼建立这一良性循环不会是那么容易的,锻炼需要长期地坚持,效果也可能会有曲折和反复。当患者开始晨练的几周内,大部分人会由于身体的不适应,可能在睡眠方面不会有明显的改善,甚至失眠加重,白天困倦感加强,哈欠连天,但只要坚持下去,适应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和运动量,几周乃至几个月后睡眠一定会得到改善。
很多失眠患者在夜晚失眠后经常有这样的想法:赶快趁早上好好的补一补晚上没有睡的觉,长期这样下去,患者的身体得不到锻炼,失眠情况只会越来越恶化。经常失眠的患者早晨不要赖床、睡懒觉,一定要坚持运动锻炼,只要坚持下去,相信你的睡眠就会很快回到你的身边。
二、失眠患者应遵循的运动原则
锻炼要获得理想的效果,需要遵循正确的锻炼原则。其内容概括地讲为20个字:“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择时而练、动静结合、持之以恒。”
1.因人而异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年龄、性别、体质、心理、病情等个体性差异。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选择适宜自己的锻炼方式,确定恰当的锻炼负荷,了解体育疗疾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等。个体有别,个性有异,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一般说来,运动后如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轻度疲劳,食欲及睡眠较好,脉搏稳定,血压正常,原有疾病得到控制、缓解、好转或痊愈,说明锻炼项目与锻炼强度是适宜的。要定期进行体检,验证或调整锻炼内容、方式、活动量等。
2.择时而练
青壮年应在工作之余,挤出不固定的时间,保证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运动时间并坚持下去。随着体质的增强,每周锻炼可增至5次,每次30~50分钟。
已退休的人,最好下午4~6点进行锻炼,此时是体内与代谢有关的激素分泌最活跃的时候,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最集中,肌体对外界刺激的应急反应能力最强,肌肉活动的协调性和敏感性也最好,故能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饭后不要立即运动,高强度运动应在餐后两小时进行;中度运动应一小时后进行;轻度运动应在半小时后进行。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此话不是很准确,饭后多长时间走没说清楚。吃饭后大量血液涌向胃肠,以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养分,因而对其他部分的供血相对减少。饭后立即散步,会导致胃肠供血不足,就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饭后闭目养神片刻然后再活动,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习惯。
早起来锻炼是比较危险的。在清晨,由于刚从睡眠中醒来,人的生物钟规律是体温高,血压高,而且肾上腺素比晚上高出4倍,肌体的反应能力差,加之早晨气温较低,如果剧烈运动,很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脑出血、低血糖反应、肺部感染和骨折等病症。医学统计表明,清晨不仅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期,也是猝死最多的时刻,清晨发病率占全天61.3%。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危险期大强度运动是医学上最忌讳的。
3.循序渐进
锻炼要掌握分寸,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宜过度。锻炼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才能达到最终的锻炼效果。在锻炼初期会出现肌肉酸楚的感觉,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此时待运动量适应后可逐步加大;在运动中如出现局部疼痛并有逐渐加重感,这说明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或肌腱有隐性炎症,此时运动量应减小,防止炎症扩大;在锻炼中,凡是感到身体某一部分出现麻木不适之感,这是局部神经受压的征兆,也是锻炼项目、运动量或方法不当的反应,此时应停止运动,查找原因。
运动的量要因人制宜,从自身感觉说,有点累但不太累,有点汗但未出大汗就叫适量。很多人工作紧张,长期超负荷运转,总觉得没时间锻炼。偶尔有一次放松机会,或跑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或一口气爬到山顶,以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殊不知,这样对身体的危害更大。
因为这些人长期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势待发,一旦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就增加了发生意外的风险。练习者要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小到大,不能急于求成,练前要做好充分的预备活动,以免突然用力而导致损伤。练后也要做些起缓冲作用的收尾活动。
4.动静结合
健康长寿,既要动,也要静。其要诀在于“体动心静,动后静养”,静养与体动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有三宝:精、气、神。中医主张“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神养是四养之首,养神之道,须恬淡寡欲,使心不为世俗之事而烦劳,精不为人间之事而失散。神养就是长期地每天定时气功静坐。生物学家发现,人在静养的状态下,神经紧张度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均相应降低,这种低代谢的积累反应,能使寿命相对延长。
动以养形,静以养神,二者相辅相成,各得其所,不可分割,不可代替。养生无定式,平时的坐、立、卧、行、看,只要正确适度,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坐养神、以立养骨、以卧养气、以行养筋、以看养血。
5.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是国内外健康长寿老人从事锻炼获益的共识与经验。评价身体素质水平的主要标准有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柔韧性等。人体的结构变化和功能的改善与提高,须靠经常性的锻炼才能获得。任何想通过偶尔的锻炼就使疾病消除的想法都是荒谬的。有计划、有目的,坚持长期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取得好效果的途径,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免前功尽弃。
持之以恒说起来容易,真落到实处也比较难。要树立和自己的惰性“过不去”的坚强意志,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嗜好,勇于战胜自我,尤其是开始阶段,需要一定的约束,甚至是强制措施,如定点集合,结伴而行。待习惯后成为自觉行动就好了。
二、失眠患者应遵循的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疗法中,有的病人收效明显;有的病人得益不多;有的由于过量蛮干,反而导致病情加重。以体育运动来治疗疾病是有其规律和特点的,下面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
1.适宜运动的人群
运动固然是好,但不是所有的失眠患者都有合适的运动项目,对于一些身患其他疾病或者不能进行运动治疗的时候不能勉强。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有着特殊要求的运动项目,失眠患者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动的特殊性,比如游泳就不适宜有皮肤病的患者,爬山和登楼梯也不适合腿部有疾患的患者。对于想要运动的患者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咨询一下相关医生或者去医院进行一下全面的检查,这样能够把危险降到最低。
2.安全第一
运动是为了健康,这是最基础的运动常识。可是有很多患者在运动过程非常不注意自身安全的防护,有时候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也没有能够及时做出调整。这对于很多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来说,是一种极端危险的情况。在运动过程中,尤其是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合理锻炼。
3.综合防治
不运动是万万不能的,但运动绝不是万能的。很多患者盲目运动,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而且还加重了病情。这可能与锻炼的方式有关,更有可能是与患者放弃其他治疗方式有关。作为一种病症,在现在的医学条件下,药物治疗还是最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患者在进行运动的时候,积极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往往会收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通过运动来缓解甚至治疗失眠是值得失眠患者尝试的一种方式。运动疗法并不和药物治疗冲突,在其他的治疗过程中,恰当的运动能够对治疗起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希望通过简单的运动疗法,广大的失眠患者能够收到满意的效果。